我们清楚,人类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追求真、善、美。作为人类文化的分支,书法虽然有着自身的特色,但其核心价值亦与之相一致,其功能亦相统一。
艺术贵在审美,书法作品无论从文字文本、还是技能技巧、形式装潢,都应与书家、观者形成一种审美观照,最终达到精神愉悦。审美的类同化,最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审美创造最为可贵,它是引领精神愉悦实现新高度的必然途径。书法作品的风格面貌正是由书家个体的审美理解而形成,理解的不同直接影响能否有所创造。因此,真正的书法难度在审美、在创造。凡艺术之美,首先美在“术”上,“术”就是技艺、技巧,落实在书法方面就是书写、制作,在这个层面上理解,今天的书法作品绝大多数就是借文字完成的技艺展示。当然,如果仅限于技艺,一定是缩小了书法的应有内涵。书法作品的全部承载与指向,可以是多层次、多方向的,尤其是引发观者产生的思维判断、美感享受以及精神升华都是极其重要的。总之,书法在终极意义上与很多学科一样是要完成人文认知、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超越。
我个人的书法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类型;一部分是临创类型;一部分是现代类型。
传统类型的书法创作,主要突出的是文本内容和书法的核心技巧。如今的大多数书家并不擅长诗词文章,因此以抄录古人诗词短文为主,我本人也无法幸免。为了弥补缺失,在闲暇之余也做些诗文练习。《驰哪》是我借用CHINA的谐音而创作的系列绝句之一,以“中国速度”来歌颂祖国伟大的社会发展与进步。书作虽然字数不多,但努力在章法上营造些变化,避免落入俗套。《沁园春》则是正文为榜书的传统型作品,但从谋篇布局到点画的分配与组合,都试图传达更多一些的审美趣味。
临创类型重在体验古人经典,深入学习古典,但并不停留于临本自身的所有,更希望借助经典作品而有所生发,衍生出新的理解和意味。比如面对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虽然是传世经典,但当我看到他首行的前二字“维乾”时,对其结构处理均是左右分开感到无法满意,因此加强了“乾”字的左右相聚关系。同时,接下来的两个“元”字也存在变化不大的嫌疑,我在书写时也做了适当调整。我在进行临创时,通常都会改变原有的形式,至少要改变一下每行的字数,这样就逼迫自己进行新的书写秩序组合。由于组合关系的变化,由行气进而影响到整个篇章的格局气场。《祭侄稿Ⅱ组》采用的是诗稿夹注的形式,加之使用传统的竖格信笺稿纸,将文字满溢于纸面,极大地强化了作品的书卷气,既充分领略和感受了古人的精彩,同时也营造出新的作品气息,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对于现代类型的书法创作,我们也有必要进行尝试。由于不可避免地要与世界各国的艺术机构、团体个人进行交流,因此我在此方面也有一些思考和探索。如将古文字与图形结合,加入水墨韵味的处理,既保持了汉字及书法的内在属性,又越出文字本身向水墨艺术发展,使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意境和趣味,《偏与正》《赜》都是这样的尝试。《□仁心》则将书写与材料、平面与装置、包括对历史的思考,以及与观者的互动(对于第一个字多向性的猜测与认读)多重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题材、手段、观念上都增加了创作的难度。
以上所谈,希望得到读者朋友的批评指正。尽管本人仍在学习中,但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阶段的体会、得失总是幸运的。尤其是,我们都为自身能进入书法、从事书法而庆幸,也期待与更多的同道分享书法给予我们的欢愉和幸福!
简介
刘维东,别署龙池子、闻道斋。1969年生,美术学(书法理论)博士。现为山西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美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学会会员,兼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委、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书协主席团成员、山西省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山西东方美术研究院副院长、祁寯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学士、硕士就读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方向,师从李德仁教授。博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理论方向,师从邱振中教授。目前主要从事书法教学、创作与研究,兼事美术评论、活动策划与教育管理。曾获全国大学生书法指导一等奖、中书协全国征文三等奖、山西省社科联论文二等奖等。主编、出版著作近10部,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国内活动且被艺术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