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诚轩春拍瓷器工艺品:明清玉器掇英

日期:2020-08-06 16:13:41 来源:新浪收藏

拍卖 >2020诚轩春拍瓷器工艺品:明清玉器掇英

中国古代玉器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形成了独立的用玉体系和传统。明代晚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玉器的使用与收藏已相当普遍,出现了研究与收藏的热潮。明末清军南下,社会骚动不安,百业俱废,玉器生产一度低落。清王朝一统天下后,历顺治、康熙数十载,励精图治,经济与文化得以恢复和发展,为宫廷玉器的收藏、制造和使用创造了条件,乾隆时期,宫廷中更重视古玉收集,精研用法及以玉制造生活用具,宫廷玉器发展蓬勃。清宫所遗古玉及用玉,大都是在乾隆时期收集整理或制造的,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嘉庆时期。

清早期 青玉雕宝鸭衔莲镇

7.7×3.9×2.9cm

肖生玉雕历代均有制作,至明清时期大为流行,品种日益丰富,文房用具即为其中一类,置于案头,为典雅沉静的书斋增添生气。

青玉圆雕宝鸭衔莲,双足隐于身下,翅羽敛于两侧,形态圆润可爱。折枝荷花、荷叶、莲蓬写实逼真,立体感极强,翅翼分别以鳞片状、翎羽状表现不同的羽毛形态,皆整齐工致,颇见功力。旧配硬木镂雕荷塘纹座,与拍品形意相合。

一鸭谐音“一甲”,寓科举考试高中一甲之意。拍品大小适中,既可充当文房纸镇、笔架,又宜上手盘玩,兼具文人意愿与农野之乐,殊富意趣。

清乾隆 青白玉雕如意有余童子

7.7×4.1×8.2cm

青白玉温润细腻,圆雕童子席地而坐,头梳双髻,余发自然披散于脑后,眉开眼笑,嘴角微微上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身着交领上衣,外罩宽袖束腰长衫,足蹬丝履,颈部佩戴玉璧垂于背后,左手执如意搭于肩膀,右手抚弄结穗,如意头处悬挂两条肥硕的鲶鱼。全器雕工娴熟,抛光精细,童子表情生动,衣纹流畅,如意柄部及结穗等镂空处掏挖一丝不苟,甚至绑扎发髻的丝带都刻画入微,实为难得的玉雕佳器。

拍品与上海博物馆藏清执如意玉童题材、工艺风格相类(参见《中国隋唐至清代玉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206,图三五),童子面部具有清乾隆时期玉雕人物之典型特征。如意与鲶鱼亦为清代工艺惯用纹饰组合,谐音如意有余,寄托美好愿望。

上海博物馆藏清执如意玉童

明末清初 玉雕六牙白象

8.5×3.5×3cm

拍品圆雕大象跪伏于地,四肢收于腹下,长鼻卷曲,嘴角两侧各生出三只象牙,双耳自然下垂,尾巴贴体,形象极为温驯。细眼、象尾、皮肤褶皱等均以阴刻技法雕出细节或质感,局部施以褐色提油,气息古朴。

象为佛教七宝之一,而六牙白象乃象中至宝,在佛教中地位崇高,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自兜率天降生人间时,即化为六牙白象(或云乘六牙白象)降神母胎,《大正藏》卷三亦谓:“白象宝者……口有六牙,牙七宝色”。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寺圆应塔地宫曾出土唐代青玉象,左右口角各露三枚象牙,可见对六牙白象的崇拜起源甚早。

明 玉雕三思洗

13×8.8×5.5cm

明代玉笔洗中有一类以花卉或瓜果为形、花枝盘绕器底及四周者,极具特点,拍品即属此类。

笔洗取整块玉料掏挖而成,以芙蓉为主题,镂雕枝叶、花朵簇拥圆形花口洗身,三只大小、姿态各异的鹭鸶穿插其间。叶脉及鹭鸶羽毛等处施阴线浅刻,其中叶脉兼用单、双两种线刻以示阴阳向背,尤为精心。工艺精湛,抛光细腻,属同类器中的精细之作。题材、工艺相近的玉雕亦见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

三只鹭鸶谐音三思,提醒用器者谨慎自审,而与芙蓉组合,寓路路荣华之美好祝愿。

拍品另面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花形玉洗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