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浙江浦江籍现代画家吴茀之、张书旂诞辰120周年,为纪念这两位在现代花鸟画上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浙江美术馆自8月9日起推出“仙华双甲”纪念吴茀之、张书旂诞辰120周年特展。
吴茀之与张书旂,既是同年,又是同乡,早年又一起从事艺术活动,都是现代花鸟画家,一生都从事美术教育,二人的艺术追求与趣味又各有千秋。此次展出吴茀之、张书旂绘画作品和文献资料140余件。
浦江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文风鼎盛。境内仙华山为浙婺名山,为“浦邑第一胜景”。浦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古画家辈出,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之称。近现代以来,以吴茀之、张书旂是其中最突出的两位,犹如仙华两峰。
吴茀之(1900—1977)
吴茀之(1900—1977),浦江前吴村人。中国花鸟画家,现代浙派绘画体系的奠基人之一。生前历任上海美专教授、杭州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其花鸟画以“扬州画派”思想为主旨,以海派吴昌硕大写意风格为根底,上追明清诸家逸格,师法青藤、白阳、八大、石涛等文人画传统,注重写生,作品品格高逸灵秀,境界新颖,洒脱出尘,郁勃多姿,体现出关照自然、高逸灵秀的人文情怀。他又在诗、书与画史、画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作为美术教育家的吴茀之,一生未离开过教师职业,长期在美术院校教授中国画,从事艺术教育和创作研究。他与潘天寿等共同设立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诗词理论的分科教学,按照中国画的特性,强调传统中国画笔墨造型的训练,注重艺术家知识系统的建构,以书画育人,提倡人格教育,为中国画的发展和美术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吴茀之《富贵神仙》1924年(吴茀之纪念馆藏)
吴茀之《墨蕙》1933年(吴茀之纪念馆藏)
吴茀之《一片清光万里寒》1938年 (浙江美术馆藏)
张书旂(1900-1957),浦江礼张村人。现代花鸟画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与徐悲鸿、柳子谷有“金陵三杰”之称。他擅长花鸟,取法任伯年,喜用白粉调和色墨,画面典雅明丽,颇具现代感,形成色、粉与笔墨兼施的清新流丽画风而独标一格,抗战期间,他创作的《百鸽图》以国家名义赠送美国白宫,祝贺罗斯福连任总统。后定居美国旧金山,创办画院,讲学作画,积极推广中国艺术。张书旂的中国画借鉴西洋水彩及日本绘画的表现特点,让人耳目一新。他十分重视传统花鸟画的时代风貌,强调生活气息,在调和古今、折衷中西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并在花鸟画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书旂(1900-1957)
张书旂《五德图》1938年(浙江美术馆藏)
张书旂《鹰》(浙江美术馆藏)
张书旂《白蕊图》1957年
吴茀之与张书旂,有诸多的共同点,既是同年,又是同乡,早年又一起从事艺术活动,都是现代花鸟画家,一生都从事美术教育,桃李满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们又有不同,同为花鸟画家,在艺术追求上却形成各自不同鲜明的个人风格。题材上,前者花卉为多,后者重于禽鸟;画法上,前者注重写意,后者更求写实;前者强调意境格调,后者追求风格效果,两人都擅胜场,俱臻佳妙,代表着中国花鸟画不同的审美取向,都取得极高的成就,影响深远。
吴茀之《篱菊图》1972年 (浙江美术馆藏)
张书旂《双鸟》(浙江美术馆藏)
经学术梳理和策划,展览分为“仙华双甲”“纵横求索”“各擅胜场”三大版块,分别展示两位画家的出生背景、艺术历程和两人不同风格的作品,共展出吴茀之、张书旂绘画作品和文献资料140余件。
吴茀之《螃蟹》1977年
张书旂《鱼趣图》1955年
张书旂《桃花》(浙江美术馆藏)
为配合展览主题,丰富展览形式与效果,浙江美术馆联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的老师和同学,在展厅内以“梦回浦江”“声音剧场”“西湖寻影”等主题打造了三个公众互动区,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和现代审美相结合,给观众以崭新的观展体验。展览方还特别邀请胡庆余堂国药号以吴茀之花卉作品为例,对药理、性味进行解读,从另一个视角为大家解读传统花鸟画对于人在物质与精神的滋养。高雅的艺术展示与丰富的公教体验给观众呈现了一个生动立体的“花鸟世界”。
展览将持续至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