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充满了浓烈戏剧色彩的2020年,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被命运和不可知的明天而裹挟的失控流离之感。对于朱可染,2020年是她作为职业艺术家的第十年,离奇的2020年,她向这个世界交出了一张全然一新的答卷。



部分展览现场
今年夏天我看到了她的新作品《水何澹澹》和《云和松》系列,让人有些吃惊,感觉她的绘画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语言变得抽象,有一种极简主义倾向,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她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生蜕变?
—— 中央美院博士媒体艺术家张小涛
见到朱可染的时候正是展览开幕的最忙时分,在人群一波接一波的簇拥之间还是很容易就能辨识她,纤细的身形和沉静的面容让她看上去似乎并不受这喧嚣所惊扰,从容而有礼的和不断上前的观者合影交流。如果再去看她的作品,也许就能更多的阅读到她的内心,一份试图用"安静的力量"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朴素从容。

朱可染在展览现场
这种安静的力量呈现出一种绘画的零度叙事,她成为了作品与观众之间不在场的纽带,这种看似"不在"的存在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入驻,缓缓流淌在画作与观众的心田之中。
—— 策展人钟舒
02
她的"水何澹澹""云卷云舒"
"澄明"展中从文本到摄影,从绘画到装置,展示了朱可染过去十年的多种艺术样态。策展人钟舒说最令人惊喜的作品,当属其中的综合材料《水何澹澹》。
(横屏观看)

朱可染,《水何澹澹》-3,2020
布面综合材料,250X120cm

朱可染《水何澹澹》-4, 2020
布面综合材料,250X120cm
"因为我对这种大自然的奇迹始终有一种惊奇感,所以我看到她画中准确而且很澎湃的表现了水的形象,我真是感到很震惊。"
—— 艺术家何多苓
《水何澹澹》名字取自曹操的《观沧海》,有着直抒胸臆的磅礴气势。近观画面曲尽其态,或云舒浪卷、或奔腾不息、或欲说还休,或云生苍茫,尽显沧海洪波之气。
它的样态,把它呈现水本身那种生命感,它的流动,它本身就在自然和时间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它所包含的隐喻/情绪用之不竭,不需要去把其中的一点拿出来,让水呈现出来就很好。
—— 诗人/美食家石光华

《水何澹澹》系列
策展人钟舒认为这系列作品,传递给观者的力量非常直接,根本无需做任何的阐释,只需驻足画作之前,视觉上即刻捕捉到一种强有力的动势,是一种自觉裹挟亦是一种顺势而为。
将目光再转换到另一个创作主题"云"系列,它与水虽是同一样实体的形态幻化,却显现出大相径庭的面貌。水在地面或静谧或奔腾,云在天空或飘渺或压抑。让人不禁思考,这如同冰与火般冲撞的力量,是否就是朱可染内心那一份"安静的力量"的来源。

《云卷云舒》-1,2020
布面综合材料,100X135cm

《云卷云舒》-5,2020
布面综合材料 135x100cm
朱可染的新的绘画,《水何澹澹》《云卷云舒》系列,有一种抽象和极简的意味,有一种东方的空寂美学,它从物象中出走,走向了一种本体的语言实验有一种静默的力量。
—— 中央美院博士媒体艺术家张小涛
03
她的"水""云"之源
回望朱可染十年间的创作,比如2012年的《物·象》系列:《金鱼》、《花瓶》、《螳螂》和《一片树叶》,再比如2016年《浴室》和《失乐园》,大多都充满了文学叙事般的较为具象的创作,但又在逐步的悄然地发生着转变。朱可染的画面镜头越来越广,她眼中心中笔下的世界越来越大,直到望向天边,融入水与云之间。

《金鱼》,2012年

展览现场《浴室》

朱可染《失乐园》 2016
布面油画
120X80cm
所有的作品都代表着朱可染思考与探索的痕迹,一次惊艳众人的亮相就是一次阶段性积累的裂变,一叶知秋,一幅作品可知她的十年。
这水的表现,它既是具象的却又是动态的,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从她的功法和技法的表现力,最后达到的目的,布局/构图突破了七八年的自己,有很大的转换。
—— 公共艺术家朱成
偏爱
朱可染回望十年的创作,说:"10年来素描的创作多于油画,我似乎更喜欢素描的质朴和纯粹,这和我阅读大量的中国绘画和古典素描有关。"对于影响自己的艺术家,朱可染如数家珍,达芬奇,丢勒,荷尔拜因,梁楷,倪瓒,牧溪…中国和西方的古典艺术家似乎是她的最爱,她爱用"读画"来形容对喜欢的作品的欣赏,认为那些优秀的画中不经意间透露的笔力包含了万千言语。

对于古典美学的执着和素描创作方式的偏爱,奠定了朱可染今日的"云"与"水"最早期的结构。如同张小涛所说:"可染在2020年的新作中把物象降到了最低,回到了"空相"的状态,"空"是一个暂停的瞬间,也是一个绝对静止的时刻,当我们凝视空城、空山、一花一叶时,其实也是冥想的过程。她的绘画的意义在与把物象这个表皮给剥开,呈现了语言的内核,澄明朗现的过程就像禅修的过程一样笃定"。
旅行札记
2018年,自驾去川西若尔盖旅行,回来的路上堵车,我就在路边等,看着湍急的河水奔流而下,我静静的看了很久,被河流强大的气息吸引,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消失了,那一刻我很想画水,觉得水的形态每一秒都在变化,但是它又是永恒存在的,水和云以不同的形态存在,本质上是同一种元素,既永恒又具有瞬息万变的形态,它们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像空气一样。后来在故宫博物院看到马远画的水,很有形式感。当我开始观察云和水的形态后,发现水具有很强的张力和韵律,在点线面的构成上本身具有抽象性和节奏感。
朱可染

在旅行的路上敏感的捕捉信息,如同"读画"一般,朱可染以沉静的内心在读云读水读世界。如果说2020年之前的作品是她眼中"一花一世界"的静态,是她的敏感,自省甚至不确定,那么如今的水与云的探索,便是她心境上的自由天地,是她的平淡与空寂。
向前看,向后看
你的画面镜头越来越广,你眼中的世界越来越大,回头看你觉得是哪里在悄然改变?哪里又从未发生过?
可染:
这10年的逐步转变的线索大概就是我的心境吧。
我一直在拉拽着自己往前走不停留,不能因为某一个题材受欢迎而停滞。对于绘画的语言题材,我一直保持着探索和思考。,
从未发生改变的,是我内心中始终坚持的一种独立性。心灵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一直是开放的,敏感的,总试图穿过表象的一切去实现自我的认知和阐述。

十年,是朱可染作为以绘画形式表达以来的小结,也是漫漫探索路径上,新的起点。

展览时间:2020年10月24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成都蓝顶美术馆2号厅
策展人:钟舒
学术主持:张小涛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