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 年作,油彩 画布,180.1 x 81 cm

展 览:
2. 1995年 变化——中国当代艺术展 歌德堡美术馆 / 瑞典
出 版:
6.《石冲 跨世纪画丛》岭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图版,第5页)
7.《艺术界》1998年第一期 艺术界杂志社,1998年(图版,第12页)
8.《石冲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个案研究》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图版,第78页)
9.《石冲》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图版,第78页)
10.《中国当代美术的六个问题》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图版,第40页)
11.《中国油画五百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图版,第200页)
《行走的人之二》第一次在市场中出现是在2008年的香港佳士得,当时以290万港币一举拿下“亚洲当代艺术”专场的最高价,这个专场,不乏张晓刚、曾梵志、周春芽的代表作。
《行走的人》和《行走的人之二》之所以重要,因为这两幅作品不仅是石冲艺术创作新尝试的开端,对他本人影响巨大,更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作被收录到当代艺术史的书籍中,最终出版数量达到十多次。
1994年,为了完成《行走的人》,石冲找来几个年轻人,从他们身上翻制了人行走模样的石膏,然后又用丙烯颜料和鞋油在表面加工,最后画在了画布上。
可以说,这幅作品是集行为艺术、装置及绘画为一体的综合体,代表了在中国当代艺术实践早期,非常可贵和大胆的尝试。
去除头部,只留下躯干,这种残缺的画面带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透出历史的厚重和沧桑,90年代初人们处于飞速发展的社会巨变中,这幅作品迸发出来的情绪是艺术家对于社会变革,内心最隐秘的呐喊。
1988 年作,油彩 画布,107.8 x 141.5 cm

来 源:
亚洲 私人收藏、美国 私人收藏
《荒原风》是市场中出现的陈丹青西藏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一件,并是首次出现在拍卖中。
在多数都是描绘康巴汉子的西藏系列中,此幅作品以高原上的三位女性为主角,独树一帜。
1980年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毕业展览,陈丹青以七幅「西藏组画」,石破天惊地撼动人们对绘画的想象。陈丹青不但一举成名,更带动一大批青年艺术家赴西藏写生的时代潮流。
1982年陈丹青到美国后,对西藏的原始与野性念念不忘,创作了不少西藏题材的作品,都成为日后市场中高价频出的标的,《荒原风》是其中之一,也是这个系列中极少见的描绘开心欢乐的女性画面主题的作品。
1993 年作,油彩 画布,90 x 112 cm
估价:HK$ 4,000,000 - 6,000,000

来 源:
翰海 北京 2011年5月20日 编号2085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出 版:
《中国当代艺术选集4 何多苓》山美术馆 高雄 台湾 1997年(图版,第116-117页)
陈丹青早年在西藏完成第一次的心灵洗礼,而何多苓是在凉山彝族自治区。
1969年,20岁出头的何多苓去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广阔而荒凉的大自然中阅读出旁人难以所及的美学与哲学:「我当时觉得那个就叫美,蓝天白云,辽阔的土地,远山的神秘,一山比一山高,我心里想的是这些山我一定要登上去。后来登了那么大一部分,觉得融于其中了,很有天人合一的那种感觉。」这段经历促使何多苓开始创作彝族题材。
1991年,他应邀前往美国,后来因为对故土的思念,在1993年回到了成都,《白马与女人》就是回国当年所创作。
画中大山荒芜辽阔的空间感与艺术家早年下乡内心孤独的感受产生共鸣,还呼应了艺术家出国时的这段经历,看似简洁的构图蕴藏了强烈的乡愁情感与生命力。
1990 年作,油彩 画布,96 x 128 cm
估价:HK$2,000,000 - 3,000,000

来 源:
苏富比 香港 2009年10月6日 编号 566,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出 版:
《大陆美术选集 第1卷 罗中立》艺术家出版社 台北,1992年(图版,第61图,第107页)
本次上拍的两件罗中立都创作于1990年,是这一时期的精彩作品。
大家都熟悉创作于1979年的《父亲》,包含着罗中立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情,每每看到,令人动容。
这幅作品之后,接下来的三十多年,从「故乡组曲」与「乡土写实」的创作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上一段创作历程情感上的延续,更看出艺术家清晰的艺术语言的演变轨迹和逻辑思考。
罗中立以人为本,对人性展开挖掘的「乡土写实」作品是艺术家创作演变历程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非常重要。《夕阳》就是这一系列的典型代表作。
此幅作品描绘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对光线的表达相当的到位。夕阳余晖把田野和人浸泡在两个境界里,一边暖,一边冷,人们甚至可以感觉到时间的流动。
1990 年作,油彩 画布,78.7 x 99.8 cm
估价:HK$ 1,200,000 - 1,800,000

来 源:
保利 北京 2006年6月4日 编号 170,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展 览:
1996年4月「罗中立个展」科苏拉艺术中心 科苏拉 澳大利亚
1998年9月「斯土力量—罗中立个展」山美术馆 高雄 台湾
出 版:
1.《大陆美术选集(1)罗中立》艺术家出版社 台北 台湾 1992年(图版,第74图,第120页)
2.《中国当代名家:罗中立》四川美术出版社成都 中国 2007年(图版, 第145页)
《初雪》更是动人,背景有着怀斯油画中的苍凉之感,小孩子又给人温暖,红红的脸庞和手都那么可爱。从她穿着厚厚的棉衣和毛线绒帽可见她备受父母关爱。
艺术家以写实细腻的笔法,温润和谐的色彩,道出纯朴又不失浪漫的田园生活一幕。
1994 年作,油彩 画布,80.1 x 99.8 cm
估价:HK$ 1,600,000 - 3,000,000

来 源:
保利 北京 2006年6月4日 编号65,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除了后来以青年女性为原型的作品,王沂东最动人的作品,还有90年代,他以自己女儿为原型所创作的一批油画。
王沂东是中国当代油画新古典风的代表,《沂蒙娃》是他90年代重要代表作,上一次出现是2006年的保利拍卖,这次时隔14年,再次出现在拍卖上,懂的藏家就要注意了。
王沂东在从西方油画技法中吸取灵感,同时一直扎根于自己民族的内核,深耕乡土题材。《沂蒙娃》正是艺术家将西方古典技法赋予乡村题材里面,对家乡人情风貌的深厚情感的升华。
1979 年作,油彩 画布,58.5 x 97.8 cm
估价:HK$ 700,000 - 1,200,000

来 源:
Harold Leventhal收藏
佳士得 香港 2007年5月27日 编号 217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展 览:
1980年7月「同代人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 中国
1981年「同代人油画展」 杭州、徐州、唐山 中国
王怀庆作品给人的印象是带有东方韵味的抽象,这种纯粹写实的肖像作品,在市场中基本没有。
80年代初期,中国的当代艺术展览刚刚兴起,随着1979年“星星美展”的登场,各种中国现代艺术的展览逐渐多了起来。
在这当中,「同代人油画展」是比较早的一个,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这个展览是中国美术馆自建立以来第一次向民办展览有偿地收藏作品。
“同代人”画展唤醒了人们对艺术的重新认识。人们看到了孙景波的《阿佤山人》、王怀庆的《伯乐》、张宏图的《永恒》,江大海的《微雨》,张红年的《在命运的列车上》,这些作品在当年叩动了许多青年人的心扉。

这次展览的重要性还在于,展出作品打破了过去单一的创作模式,在题材、技法、风格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单调贫乏的年代,这个展览给文化艺术领域吹来一股新风,人们口口相传,川流不息地来到美术馆。
《藤椅上的少女》既是出自于这个展览的另一幅王怀庆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1989 年作,压克力 画布,38.2 x 45 cm
估价:HK$ 3,800,000 - 5,800,000

来 源:
每日拍卖 东京 2017年10月21日 编号212,亚洲 私人收藏,现藏者购自上述来源
附日本 东京 草间弥生工作室开立之原作保证书
这件草间弥生是她80年代末的作品,这一时期,她画了很多水果、动物、眼睛等等丰富的题材,也有后期南瓜的雏形。
正如《原野之花》,这一时期她的作品更加安静、唯美、优雅,而后期的作品更躁动而充满生机。
这些作品布满了圆点和割裂的碎片,是她长时间贯穿在画面中的典型表达。生于日本一个苗圃主的家庭,所以植物的主题也始终贯穿着草间弥生的创作,反映的是她对童年的回忆。
前几天的香港秋拍中,草间弥生一件2014年的南瓜作品创下3865万港币的高价,可见这个老太太的粉丝有多少,她在市场中的位置是不可撼动的。而收藏相对早期的著名艺术家作品是很好的选择,值得购入。
1954 年作,油彩 画布,193.2 x 95.5 cm
估价:HK$ 1,200,000 - 1,800,000

来 源:
亚洲 私人收藏,附法国 巴黎 Maurice Garnier画廊开立之原作保证书
贝尔纳·布菲被誉为法国画坛的奇才,少年得志。在百废待兴的战后巴黎,布菲名声大噪。年仅十八岁已被法国权威艺术杂志《认知艺术》评选为「战后十大艺术家」之一,未满二十岁又获得法国艺评奖的褒奖,三十岁时更是前无古人的获邀于夏邦提耶画廊,举办大型个人回顾展,一直备受青睐。
顶着耀眼光芒的布菲,创作力十分惊人,为他带来前所未有的名气与财富。但是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迁移至纽约,抽象艺术霸占艺坛,坚持具象画的布菲在国际画坛上遭受冷落。
这种颓势逐渐在近年被推翻,布菲的作品被重新认识,创下过不少的高价。
除了西方之外,贝尔纳·布菲的作品在亚洲也有广泛的收藏群体,因此亚洲拍卖公司也一直在推出他的作品。《两只龙虾》是香港拍卖中出现的尺幅最大的布菲之一,画面也相当精彩。
1998 年作,铜雕 雕塑,版数:92/100,26 x 28.5 x 28 cm
估价:HK$ 650,000 - 850,000

在日本“南瓜”用于形容人又矮又胖,但它最吸引草间弥生的地方正是南瓜的大肚子。她认为南瓜的形状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安定感。
草间弥生从小在不安定的家庭氛围中长大,风流的父亲、暴力的母亲导致了她对于爱和稳定的向往,南瓜在草间弥生的孩提时代无数次的慰藉过她的心。所以南瓜成为了草间弥生最重要的代表作。
草间曾在采访中说:“南瓜总是让我微笑,它们是蔬菜里最幽默的。”
1990年代中期以后,草间开始从事户外装置立体艺术的创作,大型的南瓜雕塑和花卉雕塑就此成为草间的另一标志性作品。
市场中尺寸大的南瓜雕塑动辄上千万,此件铜雕尺寸适合在家中摆放,价格也适中。
专场其他精品



丝网 版画,版数:44/80,39.5 x 56.3 cm
来源
中国 香港 白石画廊
现藏者购自上述画廊
出版
《草间弥生全版画1979-2017》阿部出版株式会社 东京 日本 2017年(图版,第321图,第185页)
经艺术家工作室确认此拍品为原作版画
估价:HK$ 240,000 - 340,000


1989 年作,丝网 版画,版数:34/100,53 x 45.2 cm
出版
《草间弥生全版画1979-2017》阿部出版株式会社 东京 日本,2017年(图版,第120图,第78页)
经艺术家工作室确认此拍品为原作版画
估价:HK$100,000 - 150,000

草间弥生 《海马》
1989 年作,丝网 版画,版数:30/100
出版
《草间弥生全版画1979-2017》阿部出版株式会社 东京 日本,2017年(图版,第128图,第85页)
经艺术家工作室确认此拍品为原作版画
估价:HK$ 100,000 - 150,000

1993 年作,丝网 版画,版数:53/90,73 x 60.5 cm
出版
《草间弥生全版画1979-2017》阿部出版株式会社 东京 日本,2017年(图版,第179图,第111页)
估价:HK$ 90,000 - 150,000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