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匡时秋拍 | 解读书斋名陶专场朱泥壶精品

日期:2020-12-09 09:14:55 来源:上海匡时

拍卖 >上海匡时秋拍 | 解读书斋名陶专场朱泥壶精品


上海匡时2020秋拍「书斋名陶」专场

预展时间:

2020年12月10日-11日

拍卖时间:

2020年12月12日 10AM

拍卖地点:

上海大剧院八楼望星空厅

(上海市黄浦区黄陂北路190号A1入口8楼)


清早期是大壶转小壶、草创期转繁荣期的关键节点。经过清三代的工艺传承,严谨而细致的手法得到了确定。在完备的技术支撑下,朱泥壶的样式非常灵活地随着泡茶需求而调整。这反映的是使用要求日渐引入并影响工匠的创作思路。我们可以说,朱泥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茶设计的演化史。

 

文人选器,第一要义是清雅。本场「清初 郑宁候朱泥坦然壶」式度妍雅,摄人心魄。表面颗粒隐显,线条舒展流畅,匀称柔和。造型浑朴,色泽娇妍,稳重大方。造工简练,接痕利落。壶底钤阳文天圆地方式篆章「郑」、「宁侯」,印款有清初时风,用印篆刻水平高超,能对印章款识有如此的讲究,足见郑氏对艺术的追求和理解,高于一般匠工。



清初 郑宁侯制 朱泥坦然壶

宽:14cm  高:9cm  容量:280cc

款识:郑 宁侯

RMB:150,000 — 180,000

 

高士长伴,往往注重理趣。本场「清雍正 逸公款 朱泥笠帽莲子壶」的刻款,寄托的正是使用者的志趣。此壶为极尽简练的传统器型,线条凝练而饱满,置之案上,有习习古风。

 

清雍正 逸公款 朱泥笠帽莲子壶

宽:14cm 高:9cm 容量:250cc

款识:友天下之士 逸公

来源: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旧藏

RMB:250,000 — 300,000

 

朱泥快速发展的时候在乾隆朝。乾隆朝承平已久,小农经济已经发展到封建社会顶峰,耐泡度达到史上最高的乌龙茶在此时出现。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比之绿茶更为繁复,做青、焙火时间都达十几个小时之长,要求茶师们匠心独运。与之相匹配的,对于朱泥的器用要求,也越发出现各自个性化的需求。加之清中叶后,南方的福建、广东因地理位置的关系逐渐放开了贸易,带动了上至名公巨贾下至平民阶层的工夫茶饮茶风俗。朱泥也借着这股工夫茶的南风,成为了南罐的代表与紫泥分庭抗礼。

 

「清乾隆 玉珍款桶形平盖朱泥壶」当为订制款。订制者以礼器为主题下订,要求出品契合玉璧的精神。呈现出来的效果端庄大气,简洁饱满。壶盖平整,倒角利落,正中小钮棱角分明,转折清晰。壶身细看可觉曲线外膨,张力十足。肩部宽阔,其上颈部收紧。嘴流劲挺,壶把圆转。底平,承矮圈足,内刻「玉珍之玩」,钤印「惠」、「孟臣」,把款「玉」。虽无繁复的纹样,在装饰处理上已经达到了脱颖同时期的高度。


 清乾隆 玉珍之玩 朱泥玉璧壶

宽:12cm 高:7.2cm 容量:175cc

底款:玉珍之玩 惠 孟臣把款:玉

来源:1.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旧藏

2.成阳基金会珍藏宜兴古壶专场,Lot 223,台湾苏富比,1997年10月19日

出版:《古壶之美》卷二P74-75,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2012年

RMB:200,000 — 250,000

 

儒雅人家的工夫茶特讲究,有茶童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工夫茶乃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工夫茶。故朱泥壶也有在壶底刻诗文的风尚。往往取雅言一句,点到为止。


 46 清乾隆 逸公款 朱泥扁灯壶

宽:10.4cm    高:6.5cm    容量:110cc

款识:呼童添活火 对客煮松风逸公

来源: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旧藏

出版:《古壶之美》卷七P68-70,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2015年2月

RMB:200,000 — 250,000

 

乾隆时期的朱泥壶,有一类走向精巧一路,流把比前期小而精,但不致清末般纤弱。窑火烧结温度的掌握也十分准确。这种制壶技艺的高度成熟,藏家称为「乾隆工」。此时期常用“荆溪美玉”、“玉瓒黄流”、“高朋满座”、“肆筵设席”、“竞媚清香”等闲章替代壶艺家的名款。

 

清乾隆 荆溪美玉 朱泥梨园壶

宽:9.4cm    高:7cm    容量:100cc

底款:荆溪美玉 把款:玉

RMB:120,000 — 150,000

 

此壶为经典潘壶样式,盖沿刻“潘”字款。潘壶一直是收藏界的热门话题,一般认定“潘壶”应为“潘仕成”所订制。潘仕成(1804年-1873年),字德畬、德舆。祖籍福建,世居广州,先祖以盐商起家,至潘仕成为第三代经营,成为广州十三行巨贾。


清道光 朱泥潘壶

宽:11cm    高:6cm    容量:120cc

款识:潘

来源: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旧藏

RMB:50,000 — 60,000

 

工夫茶俗不但崇尚宜兴小壶,有能力者更追逐名家制器,因此出现了很多寄托款,例如惠孟臣、惠逸公等,均可见于后世传器。这种署有名家款的朱泥壶,在工夫茶俗中的地位仍然备受推崇。

 

清末 逸公款 朱泥龙蛋壶

宽:11cm 高:9.3cm 容量:125cc

款识:逸公

RMB:12,000 — 15,000

 


清末 孟臣款 朱泥三足水平壶

宽:11.9cm 高:7.8cm 容量:150cc

款识:孟臣

RMB:8,000 — 12,000

 

君德,一说为陶工名,后演变为壶型名称。君德壶为工夫茶区经典器型,鼓腹敛口,俗以为能发味收香。

 

清末 君德款 朱泥君德壶

宽:10.3cm 高:5cm 容量:85cc

款识:君德

RMB:25,000 — 30,000

 

福记为程寿福在光绪晚期与广东潮州商人合资所开壶肆,专营各式朱泥小壶,大多销往南洋一带。其所招聘的陶工皆艺巧技精,做朱泥小品有独到之处,是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的佳作。

 

民国 福记 朱泥扁灯壶

宽:11cm 高:4.6cm 容量:100cc

底款:荆溪惠孟臣制    

把款:福记

RMB:40,000 — 50,000

 

“墨缘斋”为顾景舟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时书斋的题名。“墨缘斋意堂制”多见于顾景舟早期初制水平壶常用印款。此类小品壶,造型虽习见于同时期商品壶。然观顾老所作,做工精细、形神俱备,乃早期佳制。由此也可看出顾老从出山门开始,就有严谨的追求和不凡的出手。


 民国 顾景舟制 朱泥水平壶

宽:9cm  高:5.3cm 容量:50cc

款识:墨缘斋意堂制

备注:附吴群祥鉴定证书。

RMB:280,000 — 300,000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泥壶宜赏宜用,品格高远,贯穿了清代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受到无数茶人推崇。其成品率低,工艺难度较高,其烧成偏低则光泽皮相不佳,偏高则容易起泡变形。因而每一持表现完美的传世朱泥,都当珍惜。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