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莲花开·佛教典籍及古籍善本”专场——古籍明版书专项研究

日期:2020-12-15 15:04:47 来源:北京荣宝

拍卖 >一念莲花开·佛教典籍及古籍善本”专场——古籍明版书专项研究



北京荣宝2020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 展 时 间 
2020.12.18-12.19

拍 卖 时 间
2020.12.20

展 拍 地 点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61号)






 

 




明代,在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已经十分晚近,中华文华经历了唐宋的巅峰,到了明代,就只剩下市民阶层个体觉醒之类的微观小事件了。但对于古籍这种小物,经历唐宋的创始,在明代恰逢其时的迎来了全盛时期,技术的发展,需求的增加,使出版印刷业开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明代的版本到底有怎样一种整体风貌,他首先一定是多源的,但时代风气总会在事物本身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形成特征,那么,我们就剥离开更多复杂的因素,单以时间为线,以字体这个具体点来取样,整理出一些共性,并剖析其背后成因,试着梳理出一条简单的脉络。

本次取样标本为2020年北京荣宝秋拍一念莲花开佛教典籍及古籍善本专场明版古籍,本场有明代刻本114种,包含递修本(宋元明、元明)7种,明代佛经(经折装及线装)22种,明代早期刻本9种(正德以前刻本),正德至嘉靖间刻本19种,明代套印本7种,蓝印本1种,版画类4种,基本覆盖明代各个时期,除活字本外,各种印刷工艺基本齐备。

首先是明早期,明早期刻本存世极稀,由于上承宋元,尚没有形成新的面貌,同时由于资料太少,不易研究,固很多此时期版本被历代藏书家误定为元版。此时版本多为黑口,大字写刻。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有准确纪年的明早期版本,多为明内府刻本,开本阔大,刷印较好,很大程度保留了元代官方刻本的气度,字体则由赵体过度为沈度体,笔画由瘦劲变为丰满,这一改变反应出新的大一统时代,全新的精神面貌,这一过程在永乐一朝基本完成,可见lot1106《元史》与lot1107《资治通鉴纲目》之对比。民间刻本见lot1110《史钺》,字体书写相对随意,刊刻不精,字体进化也相对慢半拍,但依然通篇写刻,这说明这一时期的雕版印刷,还是在极力复原写本原貌,在用刀适应笔。



lot1106《元史》
lot1107《资治通鉴纲目》
lot1110《史钺》


弘治正德年间,文坛出现前七子的古文运动,古籍也随之风貌大变,全面仿宋,书口由黑口变为白口,字体也开始模仿宋版,见lot1114《法帖刊误》,大量唐宋及以前的文章被重新出版,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书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效率就开始成为新的课题,雕版是整个出版过程中最废工的环节,所以很快用刀适应笔开始转变为笔适应刀,字体笔画开始变为粗细一致,到了嘉靖,仿宋字已经发展出一种成熟的字体:宋体,这种笔适应刀的字体是长期被我们忽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革命,他大大提高了雕版的效率,他的产生一直影响了之后四百年的中国出版印刷业,当然,也有一些副作用,就是将金属活字的发展道路基本堵死,使之被迫只能到高丽发展。在此不展开讨论,只讲嘉靖的字体,这种相对整齐的字体,可以让刻工一次性完成一行的某一点画的全部工作,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他又是美观的,横画收尾标志性的三角、捺画刻意加重的收脚,将一种全新的、充满节奏感的美注入字体,见lot1128《南华真经》、lot1130《唐文粹》。



lot1114《法帖刊误》
lot1128《南华真经》
lot1130《唐文粹》


到了明末,宋体字甚至反过来影响当时的书风,我们不时能从当时的墨迹和碑刻中看到仿宋体字的影子。“宋体”本身,也成为一种专有名词保留了下来,沿用至今,日本则称这一字体为“明体”,似乎更为准确。随印刷技术一同发展的,还有造纸技术,白绵纸便是明代中叶造纸工艺的巅峰之作,这种纸张,以树皮为原材料,洁白坚韧,稳定性强,经历四五百年保存至今,仍然感觉触手如新。宋体字加白绵纸,共同成就了古籍版本学中一个辉煌的名字——嘉靖白绵纸本,单只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从古至今的藏书家兴奋异常,晚清民国时期,邓邦述、陶湘、吴梅、黄裳都曾经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百嘉室”或“百靖室”,立志要收藏百部嘉靖白绵纸本,以当年古籍存世之丰,尚不易实现,更何况又经历百年之变,嘉靖白绵纸本更为珍惜。本场所见嘉靖白绵纸刻本10种,单以字体而论,最有代表性的为lot1134《水经注》,为典型嘉靖仿宋字,引用黄永年先生的论述:“标准嘉靖本之发源于文华中心的苏州继而风行各地。”(《古籍版本学》p120,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此本刊刻者黄省曾为正德嘉靖年间苏州著名藏书家、出版家,其刊刻书籍代表嘉靖时期苏州地区刊刻印刷的最高水平,并作为标准,影响后世。lot1116《前汉书》和lot1126《锦绣万花谷续集》两种为藩府刻本,明代藩府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藩王本人拥有大量财富而不能涉足政治,其文艺上喜好和诉求可以不惜工本的给予呈现出品,故所刻之书多品味较高,底本多直接来自内府所藏颁赐之宋元版,刊刻精整,用纸极佳。下面将本场其他正德至嘉靖刻本一一呈现:Lot1115《拟古乐府》、lot1117《杜少陵集》、lot1118《王勃集》、lot1119《王昌龄集》、lot1120《卢照邻集》、lot1121《高常侍集》、lot1122《王摩诘集》、lot1124《祝枝山集》、lot1125《中朝故事》、lot1127《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lot1129《文选》、lot1132《资治通鉴纲目》、lot1133《集录真西山文章正宗》、lot1288《广舆图》。


lot1134《水经注》

lot1116《前汉书》

lot1126《锦绣万花谷续集》
Lot1115《拟古乐府》
lot1117《杜少陵集》
lot1118《王勃集》
lot1119《王昌龄集》
lot1120《卢照邻集》
lot1121《高常侍集》
lot1122《王摩诘集》
lot1124《祝枝山集》
lot1125《中朝故事》

lot1127《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
lot1129《文选》
lot1132《资治通鉴纲目》
lot1133《集录真西山文章正宗》
lot1288《广舆图》


嘉靖之后,万历是明代刻书的又高峰,刚才我们已经看到嘉靖本的字体还拥有种种风貌,到了万历时代,则迎来了大一统,宋体字已经非常成熟,我们甚至很难从字体上判断出该种版本刊刻于何地,是官方刻本还是文人家刻本。Lot1151《李诗集注》lot1156《艺文类聚》便是万历宋体字的代表。



Lot1151《李诗集注》
lot1156《艺文类聚》


印刷工艺的核心技术已经完全成型,再要创新,就只能别出心裁,lot1140《七经图》,lot1162《后汉书》呈现双印这种独特的技术,这种技术要求一版印制两次,呈现极为美观,字迹十分清晰,在七经图的扉页,还有专本的刊记和防伪标志,标识出其独特性:“绵纸双印/恐有赝本/用古双琱/玉为记”。但是双印技术似乎流传不广,清代几乎没有文字记载,到了民国也只有醉心于明版的陶湘使用双印技术印制其《影宋本百川学海》。双印技术没有流传开来,但另外一种技术却在大放异彩,那就是多色套印技术,万历年间湖州闵氏、凌氏二家开始印制套印本,两家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正是这种技术的竞争,使套印本从双色、三色直至五色,套版精准、敷色雅致,实为古籍善本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欣赏类珍品。



lot1140《七经图》
lot1162《后汉书》


由于两家刻书风格接近,后世难于区分所以直接统称为闵凌刻本,多年以后,两家共同缔造的成熟的套版印刷技术不断繁衍、生长,开创别开生面的艺术新境界,木板水印、饾版拱花技术制作出的笺谱、书画谱、年画,后来启蒙日本的浮世绘,影像欧洲的印象派绘画,推动了世界艺术的进程。Lot1142《南华经》号为五色套印本其中浓墨和淡墨两色,差异非常小,只有上手实物,才能体会其精妙。Lot1144《文选尤》、lot1145《唐诗归》号为三色套印,lot1141《檀弓》、lot1143《楚辞》、lot1146《花间集》、lot1147《晏子春秋》均为双色套印。万历年间依然保留有一小部分写刻本,lot1148《山堂肆考》为其代表,时代风格浓郁。



Lot1142《南华经》
Lot1144《文选尤》
lot1145《唐诗归》
lot1141《檀弓》
lot1143《楚辞》
lot1146《花间集》
lot1147《晏子春秋》
lot1148《山堂肆考》


经历嘉靖万历两座高峰,明版书之花已经开到荼蘼,只能中规中矩,小有可观。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字体变为瘦长lot1173《逊志斋集》为其典型代表。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出版机构:汲古阁,汲古阁是在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个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汲古阁很快成为一个品牌,所印书籍也变成一种通行海内的商品,所谓:“毛氏之书走天下”,汲古阁主人毛晋通过经济手段,广收善本,使汲古阁成为集藏书、出版、印刷为一体的出版集团,毛晋本人更是一位懂书爱书的文人,出版了许许多多的精品,lot1175《唐四家集》刻印极精,白棉纸印制,品质直追南宋书朋本唐人小集,为书林所重,甚为难得的是,此书保存了明代原装书衣签条,我们可以通过此书与这位跨时代的出版家隔空对话,这位把自己的藏书雅好做成极其成功事业的人物,绝对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榜样。Lot1176《剑南诗稿》为汲古阁刻书较为典型的字体,字体变扁,解体大方,这种字体直接影像到清代初期的版刻字体,直至下一个高潮,清三代精写刻的出现,才退出历史舞台。



lot1173《逊志斋集》
lot1175《唐四家集》
lot1176《剑南诗稿》


最后附上常见字“之”字在明代版刻中的演变图标,管中窥豹,以备参考。


李林昊 辛渭 王兴/文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