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C展览预告丨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即将揭幕
    
    
        日期:2020-12-16 10:06:01  来源:中国嘉德
        
        
       
        
                
        
        
        
            
                                拍卖
                            >GAC展览预告丨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即将揭幕
        
        
     
    
        
 
                法器类文物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这些法器大多深藏宫中,极少展出,因而不为外界所知。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联袂推出“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所选110余件文物大多是乾隆时期的艺术精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宫廷的最高工艺水平。
法器主要用于宗教修行、供养、庄严道场等。故宫博物院藏有丰富的法器类文物,尤以藏传佛教法器居多,这些文物对于认识和了解清宫廷的物质文化、皇室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的意义。宫廷所用法器门类众多,工艺精湛,用材广泛,有金、银、铜、铁、玉、瓷、竹、木、骨、象牙、珐琅、琉璃、宝石、珍珠、珊瑚等各种材质,其中不乏珍贵稀有之物,以彰显皇家用器的独特与尊贵。本展览从故宫博物院藏上万件法器文物中精选各门类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藏传佛教法器一百余件,大致按功用分类展示,以期公众对清宫藏传佛教法器有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

本单元主要展示修持佛法、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法器,包括金刚铃、金刚杵、嘎巴拉碗、嘎巴拉鼓、嘎巴拉念珠、腿骨号、喀章嘎、骷髅棒、金刚橛、钺刀等。清宫中有许多佛堂,大多是乾隆时期建造,其中很多是密宗佛堂,如雨花阁、梵华楼、梵宗楼、养心殿西暖阁佛堂等。本部分所选法器多为密宗修行所用法器,因大多存于库房,已不在原佛堂陈设,其用途和使用场所便难以知悉。从档案记载可知,清代宫廷佛堂的建造和内部陈设的设计,主要是乾隆在三世章嘉国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结构上为适应宫廷的需要而有所改造和完善,从而形成清宫特有的藏传佛教思想体系。章嘉国师精通藏传佛教经典,所以宫内相关法器严格遵循藏传佛教经典和仪轨而配备和使用,其制作也主要借鉴和承袭西藏法器特点,并结合宫廷技艺,在制作环节上有着严格的规定。
本单元主要展示举行法事活动、佛教仪式以及修持佛法时供养诸佛的法器。各类供器用来供养诸佛,使用于不同的场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涵义。清代宫廷诸多佛堂内陈设着大量供器,种类丰富,工艺精湛,用材考究,装饰奢华,体现着宫廷特有的审美意趣。最常见的当属五供、七珍(七政宝)、八宝(八吉祥),每处佛堂都有陈设。这些供器作为藏传佛教的特殊象征符号,因其吉祥寓意,逐渐作为一种装饰应用到宗教用品以及世俗生活中,如在建筑、器物、衣物、家具、绘画上,经常能看到很多八吉祥、八瑞物、五妙欲等纹饰。
清乾隆  乾隆款青花矾红彩云龙纹五供(一香炉、二烛台、二花瓶)
本单元主要展示用于礼佛敬佛、祈祷许愿类的法器,包括法衣、法冠、五佛冠、噶乌盒、玛尼轮、佛钵、佛塔等。佛堂内除了修持佛法、供养诸佛所用法器,还有很多礼敬诸佛,以及祈祷诸佛护佑的法器,这部分法器和前两个单元相结合,共同展示了相对完整的藏传佛教法器体系。清乾隆  白色缎绣缀象牙珠璎珞法衣
裙长98cm,腰宽80 cm,下摆宽108cm
云肩纵120 cm,横94cm
袖长59 cm,袖口宽13cm
藏传佛教法器种类繁多,神圣威严,不同种类的法器在形制、质地、颜色、用途上各不相同,其象征意义又极其复杂,如果不深谙各教派经典和仪轨,很难对其所包含的佛教义理、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场合做准确的解读。《清宫造办处活计档》《清宫陈设档》等文献记载了很多法器的制作细节和相关供奉规制,以及不同的法器在各佛堂的陈设位置,这为研究宫廷藏传佛教法器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通过本展览,希望大众能够对清宫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以及其使用的各类法器有所认识和了解。

主办丨故宫博物院、嘉德艺术中心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