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致颜修来诗札:旷代学人露心曲 | 崇正2020秋拍

日期:2020-12-18 09:37:32 来源:广东崇正

拍卖 >顾炎武致颜修来诗札:旷代学人露心曲 | 崇正2020秋拍


广东崇正2020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丨2021年1月5-6日

拍卖时间丨2021年1月6日(晚)-1月7日

展拍地点丨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广州市流花路120号)

 支持现场竞投、电话委托竞投、崇正在线网络同步拍 

详情请询:020-83344380、83394856   

电话委托:13929579713

网拍客服:18819155972





顾炎武

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顶级学人,与当时黄宗羲、王夫之形成了当时中国思想史上的高峰。顾炎武不仅在学术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因为其身体力行的遗民气节受到后世的褒扬,被誉为是行知合一的典范。他的著作如《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且开学术先路,影响后世至深至远。他写给颜修来的这通诗札,关涉他生命中一段重要的史事,而书写的这首《王官谷》五言诗,见微知著,足以解读他一生的志节抱负。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顾炎武、吴荣光等诗札

设色纸本

镜片

顾炎武信札一通一页24.1×17.8cm;吴荣光行书22.5×26.5cm;张问陶行书22.5×26.5cm;叶绍本楷书17.5×22.5cm;朱桓行书22.5×26cm;翁方纲行书27.8×22cm;吴鼒行书22.4×26.6cm;熊方受行书22.3×26.5cm;汪庚行书22.7×39.4cm;桂馥隶书25.7×15.4cm×2

出版:《滂沛寸心:清代名贤诗文稿集萃》P190、192、194、196、198、200、202,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

著录:

诗见:1、《顾亭林诗集彙注》P841,王蘧常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顾亭林诗笺释》P625,王冀民撰,中华书局1998年。



顾家是江苏昆山望族,世代为明朝大官,至父辈始家道中落。明朝末年政局糜烂,给予顾炎武极大的刺激,抱定了为学救世的思想。迨明朝覆亡后,他参加了南明弘光政权,出谋划策,未及赴任,弘光小朝廷已覆灭。顾炎武随后在江南参与抗清,相继失败,他更经历了兄弟战死、母亲绝食而死,家破人亡,更坚定了他反清的决心。又为豪绅罗织罪名入狱,出狱后为避免网罗入罪,顾炎武远离江南故土,游踪遍及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在北方,他不仅与抗清志士联络,与当时的学术大腕也建立了联系,如傅山、孙奇逢、李因笃等学者,也结识了不少谈得来的友人;这张诗笺的上款人颜修来,便是顾炎武在山东时结识的年轻才俊。

 



王官谷

士有负盛名,卒以亏大节。咎在见事迟,不能自引决。

所以贵知几,介石称贞洁。唐至僖昭时,干戈满天阙。

贤人虽发愤,无计匡杌隉。邈矣司空君,保身类明哲。

放逐归山阿,闭门卧积雪。视彼六臣流,耻与冠裳列。

遗像在山厓,清风动岩穴。堂茅一亩深,壁树千寻绝。

不复见斯人,有怀徒郁切。

旧作书呈修来社翁郢政,弟炎武未定草。

 

按,王官谷在山西永济县中条山中,风景绝美,唐朝末年,诗人司空图知天下将乱,辞去官职隐居在此,有休休亭,并撰有《中条山居记》。这份“未定草”与顾炎武诗集后来的通行本有数字不同:“唐至僖昭时”,定本作“唐至昭宗时”,“放逐归山阿,闭门卧积雪”,定本作“坠笏雒阳墀,归来卧积雪”,从定本看,更切指了曾经的王官谷主人司空图的事迹:他是在唐昭宗时辞职,托辞正是他假意坠笏,已老病不堪,得以逃出权臣朱全忠的魔爪。王冀民先生的《顾亭林诗笺释》就提到这通“曲阜颜氏家藏《顾亭林手札》”,认为这是顾亭林的初稿。而王蘧常先生在《顾亭林诗集彙注》中也提及这份“曲阜颜氏家藏《顾亭林手札》”,并认为唐僖宗、唐昭宗之时藩镇与农民军的现状,才是“干戈满天阙”之背景。总之,这份原稿在顾亭林诗集版本上有着重要的价值。

 

顾炎武于康熙元年壬寅(1662)开始漫游河南、山西、陕西。《王官谷》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在漫游山西时所作。顾炎武在北方游历时,曾于济南章丘购买了当地豪绅谢世泰的土地,以解决生计问题,不料深陷牢狱。康熙五年丙午(1666),山东发生了“黄培文字狱”一案,黄培的家奴之孙姜元衡,因与黄培有隙,便私下里搜集黄培诗文加以曲解,控告黄培等人“谋反”。就在这桩案件审理的两三年里,顾炎武与谢世泰因土地问题发生了纠纷,谢世泰指使姜元衡将顾炎武牵连在这桩案子内,同时牵连者达300余人。康熙七年戊申(1668),顾炎武因为“事关公义,不宜避匿;又恐久而滋蔓,贴祸同人”,故“不惜微躯,出而剖自此事”,从北京奔赴济南自证清白,结果被收监。这便是顾炎武一生中的山东莱州“逆诗”案。

 

顾炎武下狱后,引起了震动,一如傅山之为清官员所照顾,顾炎武此案也受到了友人李因笃、朱彝尊、外甥徐乾学等人的奔走,朱彝尊亲自到济南、客山东巡抚刘芳躅幕府,为之斡旋。经过多方奔走、竭力营救,顾炎武终于是年十月取保出狱。顾炎武这次牢狱之灾,除了李因笃、朱彝尊、徐乾学等人外,颜修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按,颜修来,名光敏,字逊甫,山东曲阜人,颜回六十七世孙,康熙六年丁未(1667)进士,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主事、吏部郎中,《清史稿·文苑》有传,称其“为诗秀逸深厚”,清人笔记则称其诗名为“辇下十子之冠”。顾炎武与颜修来订交于康熙四年乙巳(1665),“逆诗”案发后,因颜修来与兄光猷在山东交游极好,顾亭林年谱中提及有求于颜氏兄弟斡旋,据《海山仙馆丛书》中的“颜氏家藏尺牍”卷二,收录有颜修来与顾炎武的往来书札30多通,有学术交流,也有关于“逆诗”案的情况说明和请托。可以说,顾炎武在“逆诗”案中,正是由于中央(徐乾学,翰林)、地方(朱彝尊、颜修来)多方使力,方才能得以全身而退,其中地方的作用尤不可忽视,而顾颜二人之交情亦于兹见焉。

 

顾炎武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帮助,皆因在当时时代氛围下,他“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精神所感召。《王官谷》是凭吊史迹之诗,抒发的是士大夫之盛名大节之取舍。王冀民先生在笺注此诗时便说,司空图名列新旧唐书“文苑”,《二十四诗品》于文论中别创一格,但顾炎武全不及此,反而“独叙其知几坠笏,保身自洁,且以‘六臣’为鉴,故此诗主旨已约略可知。明季士夫负盛名而亏大节者自不乏人,俱在隐刺之列,固不必一一指名而实之也”。可谓的论。顾炎武之所以抄录这首诗送颜修来,阐述的正是自己的这种心曲。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