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案头一炉香 | 崇正2020秋拍

日期:2020-12-18 10:00:36 来源:广东崇正

拍卖 >床前明月光,案头一炉香 | 崇正2020秋拍


广东崇正2020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丨2021年1月5-6日

拍卖时间丨2021年1月6日(晚)-1月7日

展拍地点丨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广州市流花路120号)

 支持现场竞投、电话委托竞投、崇正在线网络同步拍 

详情请询:020-83344380、83394856   

电话委托:13929579713

网拍客服:18819155972







铜炉,是整个明清时期文人不可缺少的器皿,宗教祭拜或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古人有“焚香读书”、“焚香奏乐”等生活习惯。铜炉精炼的铜质,蕴藏宝光,经过百余年的时间洗刷,形成古拙质朴之感;铜炉的造型依据明代之前的古代铜器、瓷器而来,是中华文化艺术的传承寄托;上等的铜炉,必须有一个俊秀挺拔的款识,金石味浓厚的特点是明清时期官造或文人定制铜炉重视金石玩味的体现,这是自高古青铜时代的审美。铜炉自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开始,改造了以往青铜质地香炉,是以红铜、黄铜并珍贵材质混合而成的精炼铜,造型上依据《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的样式来创新,朱瞻基亲自挑选图样后方能生产。这一时期所生产的铜炉为后世永传,并在后朝的各个时期有仿制,并刻寄托款“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来标榜自身所造铜炉之精良。明代晚期及清初期更有文人雅士,依据前朝式样定制香炉,颇有个性,且属款以主人号或斋号,玩味十足,文人定制炉一时成为明晚期至清初文人的风尚。时至今日上等的铜炉仍被文人及藏家所追捧。



明宣德朱瞻基画像


铜炉依据《宣和博古图》里的造型来创新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1356
清康熙 “康熙丁未年制”铜冲天耳香炉
H:9.3cm;L:13cm; W:1938g
款识:康熙丁未年制    
来源:出自上海户家




款识



-造型-
冲天耳炉式样,是宣德铜炉的典型式样,又为敬天法祖的标准器。其双耳呈半圆并立在炉身两侧,似冲天而上,且炉身下承三足,圆润饱满,口沿厚薄适宜,继承明晚期香炉口沿特点,较清乾隆时期的略薄。此皆为康熙铜炉特点。

-铜质-
铜质:康熙所铸铜炉,皆器形饱满,沉坠压手,与康熙王朝君临天下之威仪正合,颇具君子高贵,凛然大国风范。最为历代藏家钟爱。

-皮色-
栗红色,“栗红蜡茶色”最易彰显大国霸气,为康熙一朝甚是崇尚。正如“宣德炉三谱”所言记录,栗色,蜡茶色名列居前。其沉稳的颜色与铜质地相匹配,具有古拙质感,自显高贵。

-款识-
康熙丁未年制,为篆书先铸后刀修刻款,字迹清晰、字体浑厚,金石味浓,继承万明款识特点。丁未年既是1667年,康熙六年,康熙帝亲政,御太和殿受贺,始御乾清宫听政。康熙官造炉多见“康熙年制”而少有年份款,而康熙皇帝是在丁未年正式亲政,年份具有纪念意义有别于其他时期,故而“康熙丁未年制”显得格外珍贵。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1357
明末 铜马槽双耳炉
H5.2; W:1002g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来源:出自上海户家



款识


-造型-
本炉式俗称马槽,因长方斗状故名,古籍中未见此称,《金玉青烟》谓之“戟耳长方炉”,或为戟耳方炉之变体。宣炉多圆器,方者稀少,有说法云此式取“地方”之象,喻耿直之意,为文人所青睐。

-铜质-
精炼黄铜,细密坚致,密实知腻,其声渺渺,清丽如磬,其余音汩汩,如甘泉沁心,真好炉高器,若能以此炉此音常相力伴,其文房之境当为佳妙也。

-皮色-
外表腊茶本色,铜质黄亮发赤,赤中泛青,内含隐耀亮斑,若云霞掩日,密实知腻,沉而不重,足底露铜,金红璀璨,足见萃炼之纯,当为黄铜、红铜加适量重金属精炼之铜。

-款识-
大明宣德年制,篆书先铸而后刀修,字体俊秀挺拔,与常见的楷书、高脚篆书“大明宣德年制”不同,尤其是“明”、“宣”的字体,明字的第六画“月”做了恰当的变形,犹如跪着的人形般,而宣字的“曰”如同“回字纹”,这种写法非常少见,或为当时此炉的主人对篆书有很深的研究,具有甲骨文的浓厚金石之感,特意而为之。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1358
明末清初 “醉月主人”款铜冲天耳炉
H:8cm; W:959.7g
款识:醉月主人
来源:出自上海户家,退赔



款识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Lot1359 
明 “云间胡文明男光宇制”款錾刻鎏金八宝纹洗式香炉

H:4cm; W:1164g

款识:云间胡文明男光宇制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款识



胡文明是明代制铜名匠,据《云间杂志》记载,其为明代万历云间人,擅制仿古铜器,尤以鎏金文房器见长,名盛一时。他“按古式制彝、鼎、尊、卣之属极精,价亦甚高,誓不传他姓。时礼帖称‘胡炉’,后亦珍之”。胡氏铜器多以锦地浮雕为饰,有先秦鼎彝的“三重花”之古意,又在浮雕花纹上施鎏金装饰,极具立体感,个人风格十分鲜明。


如今所见传世品中,除胡文明亲自作器外,仅有其子胡光宇继承了父亲的制铜工艺。胡光宇的生卒未见于文献记载中,亦有人猜测他英年早逝,或未能将胡氏铸炉技法传与后人。而既有“不传他姓”之誓,胡文明的铸炉风格也就此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绝技。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