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崇正2020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丨2021年1月5-6日
拍卖时间丨2021年1月6日(晚)-1月7日
展拍地点丨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广州市流花路120号)
支持现场竞投、电话委托竞投、崇正在线网络同步拍
详情请询:020-83344380、83394856
电话委托:13929579713
网拍客服:18819155972

铜炉,是整个明清时期文人不可缺少的器皿,宗教祭拜或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古人有“焚香读书”、“焚香奏乐”等生活习惯。铜炉精炼的铜质,蕴藏宝光,经过百余年的时间洗刷,形成古拙质朴之感;铜炉的造型依据明代之前的古代铜器、瓷器而来,是中华文化艺术的传承寄托;上等的铜炉,必须有一个俊秀挺拔的款识,金石味浓厚的特点是明清时期官造或文人定制铜炉重视金石玩味的体现,这是自高古青铜时代的审美。铜炉自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开始,改造了以往青铜质地香炉,是以红铜、黄铜并珍贵材质混合而成的精炼铜,造型上依据《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的样式来创新,朱瞻基亲自挑选图样后方能生产。这一时期所生产的铜炉为后世永传,并在后朝的各个时期有仿制,并刻寄托款“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来标榜自身所造铜炉之精良。明代晚期及清初期更有文人雅士,依据前朝式样定制香炉,颇有个性,且属款以主人号或斋号,玩味十足,文人定制炉一时成为明晚期至清初文人的风尚。时至今日上等的铜炉仍被文人及藏家所追捧。

明宣德朱瞻基画像

铜炉依据《宣和博古图》里的造型来创新



款识


款识


款识

H:4cm; W:1164g

款识
胡文明是明代制铜名匠,据《云间杂志》记载,其为明代万历云间人,擅制仿古铜器,尤以鎏金文房器见长,名盛一时。他“按古式制彝、鼎、尊、卣之属极精,价亦甚高,誓不传他姓。时礼帖称‘胡炉’,后亦珍之”。胡氏铜器多以锦地浮雕为饰,有先秦鼎彝的“三重花”之古意,又在浮雕花纹上施鎏金装饰,极具立体感,个人风格十分鲜明。
如今所见传世品中,除胡文明亲自作器外,仅有其子胡光宇继承了父亲的制铜工艺。胡光宇的生卒未见于文献记载中,亦有人猜测他英年早逝,或未能将胡氏铸炉技法传与后人。而既有“不传他姓”之誓,胡文明的铸炉风格也就此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绝技。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