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春雨江南》里藏着的秘密 丨崇正2020秋拍

日期:2020-12-18 10:14:53 来源:广东崇正

拍卖 >李可染《春雨江南》里藏着的秘密 丨崇正2020秋拍


广东崇正2020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丨2021年1月5-6日

拍卖时间丨2021年1月6日(晚)-1月7日

展拍地点丨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广州市流花路120号)

 支持现场竞投、电话委托竞投、崇正在线网络同步拍 

详情请询:020-83344380、83394856   

电话委托:13929579713

网拍客服:18819155972







每一个大画家的名作里,都藏着一个个小秘密,比如,吴冠中和李可染都偏爱的江南民居,究竟来自以何处?也许李可染家属提供的《春雨江南》可以揭开这个小秘密。




春雨绍兴


1956年3月,李可染在大弟子黄润华的陪同下,赴江南、西南进行了为期八个月行程两万余里的写生,直到该年的11月,他们才回到北京。

此次行程,他们历无锡、苏州、杭州、雁荡山、绍兴、宁波、上海、株洲、武汉、三峡、万县、奉节、重庆、成都、灌县、峨眉山、乐山、阳平关、略阳、宝鸡、嘉陵江、岷江等地。

绍兴是此次写生之行的第五站,到绍兴时,正是春深入夏时节,时晴时晦美如画的江南水乡一下子紧紧地地摄住了画家的心。

可染先生曾在1958年《美术研究》第二期发表《向党交心》一文中述及:


1956年我同黄润华同志到南方、四川等地去写生,在我们的计划中,关于风景写生对象我写了有以下三种:1.祖国的壮丽河山;2.人民居处的环境(包括城市风景);3.伟大的建设工程。
在出发前,我还对黄润华同志说:我们在秦岭、宝成路工地最少住一个月,应作为描写的重点。但出发以后,江南秀丽的水乡,四川雄伟的山势与自己的兴味相投,一画再画,及至到了秦岭,天气已冷,并且到了应该回校的时候了。


绍兴既是江南传统民居典范,又是古越文化和江南人文荟萃样板。



绍兴,桥乡、水乡,“东方威尼斯”,兰亭发源地、陆游沈园、鲁迅故里……它既是江南传统民居和中华古城之典范,又是古越文化和江南人文荟萃的样板,它感动吴冠中,也同样感动李可染。“兴味相投”四字,道出了可染内心真实的感动,这份感动让原本带着“政治审美任务”的写生变得诗意盎然和兴致勃勃,这种诗意和兴味又不自觉地融入了李可染此后的生命与创作。

1962年,身处北戴河的李可染回想起梦里江南,以饱含深情的眷恋之笔写下了这幅以绍兴为母本的《春雨江南》。细心的藏家不难发现,在李可染一系列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水乡绍兴独具特色的民居总是一再出现在画面中,可染先生曾自述,蜀山+江南民居,构筑了他意念中“元气淋漓障犹湿”的“春雨江南”。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李可染 春雨江南

设色纸本 镜片

69×45 cm

已知出版:

1.《富春江画报》1983年第9期,封三,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9月5日

2.《李可染中国画展》,图二八,朝日新闻社,1983年

3.《美术五十讲》,彩色插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6月1日

4.《名家翰墨•李可染》第43号,图五一,香港翰墨轩,1993年8月1

5.《李可染画集》法文版,图七五,外文出版社,1997年

6.《李可染》,图一八,香港精品国际出版集团

7.《李可染•山水》,图三十,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4月

8.《李可染中国画集》,无页码,香港大业公司

9.《李可染画集》,图九八,学苑文化事业出版社

已知著录:

《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李可染》P146,李松著,天津杨柳青画社,1995年11月

已知展览:

1.“李可染中国画展”,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东京日本桥高岛屋,1983年10月13-18日。

2.“李可染中国画展”,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大阪难波高岛屋,1983年10月20-25日。

注:李可染家属友情提供。



局部一


粉墙黛瓦的绍兴民居、桥上有撑着油纸伞的行人、水边烟柳、缓缓行过的乌篷船……都像浸过牛奶浴似的,氤氲在烟水里。


局部二


整个画面融在一种淡青的调子里,淡墨、湿墨的大量运用和虚化的烟树又强化了一种“梦里江南”的味道。


屋舍和乌篷船上的艄公都看得更分明了,那可是古越藏书楼?坐在船上的人可是相约着去看一场社戏?隔着朦胧的烟雨,水中倒影影影绰绰,烘托出一湖烟水。


局部三


局部四


从构图看,此幅《春雨江南》与可染的另一幅名作《鲁迅故居绍兴城》十分相似。



资料图片。来源于《所要者魂·李可染》,李可染基金会编,上海书画社2012年6月出版发行。

在《鲁迅故乡绍兴城》中,可染先生题:“吾于一九五六年来此写生,登城中小山北望,一片黑瓦白墙,河流纵横,实江南水乡典型。”


两幅作品都以俯瞰的视角,从府山上看西小河,《鲁迅故居绍兴城》所绘应是天气晴好之时,与西小河一起透亮的还有一条与小河几乎平行的西小路,《春雨江南》则因水雾氤氲,更多的韵味虚化在烟雨中,给人无限遐想。




八大处写生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李可染 北京八大处写生

设色纸本

镜片

46.6×53.2cm

李可染家属友情提供



从题识可知,这是可染先生1964年在北京郊外八大处对景写生,以意造境的作品,1987年加以修整设色送给二子李秀宾(亦作秀彬)收藏的佳作。


大约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可染先生的对景写生、对景创作便与他对传统绘画理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他屡屡强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但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也即是表现方法和手段,以准确传达思想感情。进入60年代,他完成了数次艰苦卓绝的长途写生,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又成功创作完成了旷世经典《万山红遍》,到1964年,正是可染先生创作最成熟也最黄金的时期,《八大处写生》即作于此时,从《八大处写生》中可以看出,意境的沉雄古朴和端严大气,以及“意匠”的千变万化和苦心经营。


局部一


局部二


北京郊外八大处以灵光寺、大悲寺、卧佛寺等八座古刹而得名,此处古树参天、浓荫蔽日、环境清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极佳,是可染先生“为河山立传”的佳境。画面的暖色调传递出脉脉温情,这兴许也是可染先生身为父亲意欲传递的暖意吧?




浴牛图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李可染 浴牛图

设色纸本

镜片

69×46cm

注:李可染家属友情提供



这同样是李可染家属友情提供的一件牧童浴牛精品。牛在可染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染先生常称自己是“苦学派”,“师牛堂”的斋号,即源于学习孺子牛精神的决心:坚韧耐劳,从不讨巧。


局部一


局部二


此件《浴牛图》,牛背上的牧童憨态可掬,幽默可喜,可照见可染先生未泯的童心。双牛浴于树林边的浓荫下,牛的半截身子在水里,一童骑在牛背上低头看同伴从水中翻身爬上牛背,牛似乎还矮了身子好让童子快些爬上来,确实也就要爬上来了!树林和牛的身子都是纯水墨,惟童子傅色,犹觉画面的爽洁,厚重处极黑,透亮处的极白,中间墨色的千变万化已远不止“墨分五彩”,惟“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可以概括。




其他佳作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李可染 山水

设色纸本

立轴

67.5×43cm

注:上款人“茂元同志”应为马茂元,马茂元(1918-1989),字懋园,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之孙。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



局部一


局部二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李可染 行书息尘阁

水墨纸本

镜片

30×56cm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