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藏”佛

日期:2020-12-22 09:49:45 来源:北京湛然

拍卖 >大雪“藏”佛


今天迎来了大雪节气,
这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气,
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南方“雪花飞舞,漫天银色”
正是“收藏”的好时节!


本次湛然秋季拍卖会佛教艺术拍品涵盖喜马拉雅与中原佛教艺术。它们传承有序,来源可证,有国外藏家悉心著录的名品,有多年收藏亦弗敢企及的珍品,每一件都严格甄选。其中二尊清代宫廷《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像》最是宝相庄严。



此二尊菩萨像采用干漆(生漆)夹纻技术制成,这种工艺流行于现今浙江天台一带,据传由东晋雕塑家戴逵、戴颙父子创造,宋元之际,寺观建造需要大量的造像,铸铜材料入不敷出。另外,沉重的金属造像对建筑结构有特殊要求。元代尼泊尔人阿尼哥和大都艺术家刘元等合作,将金铜造像移植到夹苎造像,如虞集《道园学古录》记载:“漫帛土偶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昔人尝为之,至正奉(指刘元)尤极好,抟丸又称脱活,京师人语此。二尊菩萨皆坐于狮子上,菩萨的庄严肃穆与狮子的伟峰林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以此繁复漆艺制成之造像,珍稀罕见。夹纻漆塑制作艰巨,大费周章,制作数量受限,加上干漆纤巧,保存非易,而此二尊造像品相绝佳,气度非凡,更加难能可贵。


Lot281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像

清代 宫廷

金漆夹纻

H68x2 cm

出版:H.Blairman & Sons,Grosvenor House,1969

来源:伦敦苏富比,2001年11月14日,编号55

起拍价: 1,000,000-2,000,000



//////////

除了《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像另两尊观音菩萨像亦值得关注。

观音菩萨坐像体量硕大,工艺精湛,极富神韵,将观音神格高贵、护佑众生的气质充分表现出来,使人顿时产生肃穆之感。造像躯体结构比例精准,体态自如,细部刻画精致写实,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具有明代山西北方地区造像传入南方福建时的早期雏形,所以从法相看还含有北方宋代菩萨的自信神秘的面容神情,北方遗风犹在,衣纹的处理有北方的大气又不失南方的细腻精致,且漆质的用料高级,可想而知当时制作的考究和成本的不菲,成就这样一尊木雕造像中的精品,也代表了明代时期的高超艺术水准。如此大体量、工艺精美且保存完好的明代早期观音菩萨像甚为少见,收藏价值颇高。

Lot279

观音菩萨坐像

明代 中原 

木胎髹漆金 

H80 cm、W74 cm

起拍价: 500,000-600,000


//////////

如意观音菩萨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之上,右手持如意,左手托钵碗,姿态端庄优雅。头戴花冠,呈莲花朵状,四瓣荷叶合拢。面相方圆丰润,鼻梁高直,细眉似弯月,双眼俯视,表情沉静内省。耳际缯带呈U翻卷,耳垂花环,束发下垂顺双肩而下。身着双领下垂式通肩大衣,胸挂璎珞佩饰。下身着高束腰长裙,腰间宽带,以丝束系于前并打结。衣纹厚重写实,衣缘錾刻繁密的缠枝花纹带,工艺精细。裙角自然下垂覆于台座之上,衣纹流畅,生动曲折,继承了汉地造像注重褶刻划的传统。腿部裙褶呈椭圆形,这是明代汉地造像常用的装饰手法。莲花座莲瓣细密均匀,层迭交错,作盛开状。整体造像体量高大,造型端庄优美,背光与底座刻画细腻,为明代中原地区汉传佛教造像中的精品之作。

Lot280

如意观音菩萨

明代 中原 

铜鎏金 

佛H40 cm、底座加背光H83.5 cm

起拍价: 800,000-1,200,000


//////////

除了中原风格的佛造像,喜马拉雅风格佛造像与唐卡亦精彩纷呈。

杜尔迦女武神像描绘杜尔迦女神击败水牛魔王马西沙的场景,女神英姿挺拔,十只手臂各持不同武器,一手执马西沙首,一手将标枪插入马西沙身体。女神右脚立于坐骑狮子,另一脚跨立在身首异处的水牛身上。下承以双层束腰莲座,以及带有印度特色的高方座。尽管本尊的量体极小,但工匠将肌理的起伏、张力表现得十分到位,反映典型帕拉成熟期的艺术风格,舟形火焰背光、莲瓣以至于方座也都是该时期重要的艺术特征。纽约大都会收藏一尊年代相仿的黑石雕杜尔迦像,可以作为参考。此外,本尊的艺术价值极高,诸如撼动整个世界的女神英气,亟欲挣扎逃脱的马西沙,在狭窄的三维空间里,紧凑的动态表现一览无遗。

Lot278

杜尔迦女武神像

明代 东北印度

青铜 

H17cm W9.5cm

起拍价: 350,000-450,000


//////////

空行瑜伽母造像头戴五骷髅冠,面有三目,头微向后仰,红发披散垂至腰间。眉毛细弯上挑,呲牙张口,呈忿怒相。双耳戴大耳珰,缯带于耳后翻折卷起。右臂伸直,手持钺刀,与右腿平行,左手托举嘎巴拉碗高举至眼前,展右站立,体态舒展,双脚下踏印度教威罗瓦和黑夜女神,造型生动。空行母全身袒露,双乳圆耸,胸前、腰部、手臂、手腕、脚腕等处以连珠璎珞和钏镯装饰,融合了姿态婀娜的女性之美和威猛之感。莲座上下缘皆饰细密的连珠纹,双层仰覆莲上下对称,造型规整,莲瓣较为厚重。通体红铜铸造,鎏金细腻明亮,整体造型简洁且富有美感,装饰细腻,为十五世纪卫藏地区的造像佳作。

Lot275

空行瑜伽母

十五世纪 西藏

铜鎏金 

H28 cm

起拍价: 350,000-450,000

来源:宽以居旧藏


//////////

四臂观音造像面庞饱满立体,五官集中,双目垂视,鼻梁高挺,嘴角微微上扬。饰五叶宝冠,发髻高束,髻顶宝珠庄严。头冠下缘可见卷曲的头发,具有写实装饰意味。耳旁缯带呈U字形翻折,向外侧扬起。双耳垂饰圆环状大耳铛。发辫于头后分为两股,至肩处有一股盘卷于肩上,较长一股下垂,搭于双肩两侧。双手于胸前合十,右上手持念珠,左上手持莲花,结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上身袒露,左肩披仁兽皮,帔帛绕臂垂落后于身侧翻折,贴两臂扬起。下身着长裙,裙上以平行棱线表现衣纹。项链、臂钏、手镯、足钏等庄严具足。束腰莲花座造型规整,上缘饰一圈粗大连珠装饰,莲瓣肥厚,上下整齐对称,束腰较宽,莲座下部台座较高,为仿古做法。此尊造像造型规整,工艺细腻流畅,彰显出慈悲华美的韵味,西藏审美特征明显,是17世纪雪堆白造像佳作。

Lot265

四臂观音

十七世纪 西藏雪堆白

合金铜 

H16.5 cm

起拍价: 80,000-120,000

来源:宽以居旧藏


//////////

阿弥陀佛唐卡表现的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图景。梵名Sukha^vati^之意译。音译作苏诃缚帝、须摩提、须阿提,即指阿弥陀佛之净土。又称极乐净土、极乐国土、西方净土、西方、安养净土、安养世界、安乐国。自此世间向西而去,经过十万亿佛土之彼方即为极乐净土。关于该净土之情况,在阿弥陀经中有详细之解说,而阿弥陀佛今仍在彼处说法。据无量寿经等所载,往生于该佛土者身受诸种快乐,例如,身上有如佛之三十二相,且具神通,五官之对境非常微妙,心中舒畅清凉,在心中闻法,供养佛陀,即得开悟。然在该净土中,有所谓边地、疑城、胎宫等处,乃为怀疑阿弥陀佛之救度者之往生地。主尊阿弥陀佛居于中央,跏趺端坐,头饰螺发,顶现高肉髻,面相庄严,背后具绿色头光、蓝色身光,双手置双膝结定印,手心托钵盂。绘有供养宝物、成排的宝树等,在蓝天白云和绿色大地的映衬下,共同营造出极乐世界庄严奇妙的胜境。构图严谨,布局匀称,人物造型规范,色彩搭配合理,是佛教信仰者观想修行或礼拜供奉的理想选择。


Lot271

阿弥陀佛唐卡

十八世纪 西藏

棉布矿物胶彩 

83×53 cm 

起拍价: 180,000-200,000


//////////

释伽牟尼与十八罗汉唐卡画面正中绘释迦牟尼佛,金色身,左手托钵,右手施触地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内着僧祇支,系绿色腰带,外着僧衣。僧衣覆双肩,自身前绕过,披于左肩,边缘露出内侧的金色。面庞较方,眉目清秀。草绿色的头光和蓝、桔色背光搭配,颜色对比鲜明。背光两旁生长粉色莲花,饱满有弹性。释迦牟尼佛身姿挺拔,有健壮之感。座前两旁为其二弟子,颇具汉风。莲座前设各色珍宝。释迦牟尼佛上方为文殊菩萨,身旁围绕十六罗汉及二尊者,填充了整个画面,使画面丰富,结构清晰整洁。各罗汉神态各异,持不同法器和手印,画工精细。每个人物间以粉色和绿色的云团隔开,富有清雅之感。画面下方为四大天王,根据经典其身色和持物各不相同,绘画灵巧,形态可掬。画面下方空隙处绘有草木及湖海图案,整体画面丰富生动。此幅唐卡为经典的释迦牟尼佛、二弟子、十六罗汉二侍者及四大天王的组合像,在寺院中的壁画中也常见这种组合,从题材和画风来看皆体现了与汉地艺术的交融。背面有朱书藏文题记。此幅尺幅较大,保存完好,颜色清丽鲜明,工笔细腻流畅,画面结构清晰,装裱精美,为18世纪之绘画佳作。


Lot277

释伽牟尼与十八罗汉唐卡

十八世纪 西藏

棉布矿物胶彩 

78.5×53.5 cm 

起拍价: 100,000-120,000


本场不止麟凤吉光(佛教题材与文玩杂项专场),其他诸如含珠缀玉(含珠阁珍藏书画专场)金壶碎锦(中国书画暨养龙斋珍藏书画专场)共700余件拍品,亦精品叠出,期待您的关注。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