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斋旧藏清人尺牍”自推出以来备受藏家青睐,中国嘉德第24期网络拍卖会继续推出此专场,甄选徐树铭、罗正钧、王永霓、袁树勋、邵松年、梁鼎芬、文廷式、张其淦等晚清重臣及擅诗词、精鉴赏、富藏书者书信25件,以飨同好。


徐树铭(1824-1900),字伯澄,号寿蘅,又号澄园,长沙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授编修。尝从唐鉴、曾国藩学。历官兵部、吏部、工部左右侍郎,福建、浙江督学,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充经筵讲官,国史馆篡修,朝考阅卷大臣,乡试正考官等职。平生不事积蓄,唯嗜钟鼎书画金石之属,鉴赏考据甚精。书学二王,继杂以苏东坡,后则参之北朝名碑,方笔较多,行楷篆隶各出自家风范。善诗文,有《澄园诗集》10卷,《约园志》4卷,《浙江纪事诗》、《浙江校士录》、《澄园尚书遗墨诗册》、《诰封太恭人善化张母胡太恭人墓志铭》等。书札、题跋、摩崖石刻、对联、字轴传世尚多。

罗正钧(1855-1919),字顺循,号劬庵,晚号石潭山农,清湘潭县乌石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乡试中举,受聘为醴陵渌口书院山长。39岁任陈衡恪、寅恪兄弟私塾先生。翌年,得时任湖南巡抚陈宝箴保荐,赴直隶(今河北)任知县。46岁升任知府,在保定府知府任内,创办蒙学数十所,为全国之冠。任山东提学使时,创办济南图书馆(今山东图书馆前身)。48岁受派赴日本考察学务,回国后请派留学生赴日习专科之学,是为湖南选派留学生之始。同年回湘潭,与邑绅创办湘潭县学堂。后任长沙学务处提调,于推动湖南新式学校教育多有建树。辛亥革命后潜心著述,有《船山师友记》、《左文襄公年谱》、《辛亥殉节录》、《劬庵官书拾存》等。

王咏霓(1839-1916),原名王仙骥,字子裳,号六潭,浙江黄岩县(今台州椒江区)人。晚清政要,近代著名诗人、教育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之门人。清光绪六年(1880)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签分河南司行走。光绪年间历任驻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公使随员。任期届满后横渡大西洋取道美国,再跨越太平洋,中转日本回国。观察世界之深度、广度,近代台州人无出其右,每过一地均留心该国政治制度及风俗习惯,以诗纪事,集为《道西斋日记》。工诗文,善书法篆刻,书法具金石气,篆书行笔流畅,所治印章得文、浙两派。著有《函雅堂全集》24卷、《台州大事记》、续纂《光绪黄岩县志》等。

袁树勋(1847-1915),湖南湘潭人,字海观,号抑戒老人。历任江苏高淳、铜山知县,清光绪十七年(1891)署理上海知县,二十一年(1895)任江西景德镇知府,同年调任天津知府,二十六年(1900)任湖北荆宜施道,二十七年(1901)调任上海道台,三十二年(1906)后历任江苏按察使顺天府尹、民政部左侍郎,山东巡抚。宣统元年(1909)任两广总督,呼吁开国会、消祸萌,不为清政府采纳。次年辞官寓居上海。

邵松年(1849-1924),字伯英,号息庵,室名澄兰堂、兰雪斋,江苏常熟人。清同治九年(1870)举人,授内阁中书;清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任河南学政,曾创办明道书院,并辑印《续中州名贤文表》68卷、《中州试牍》2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常昭县自治筹备公所所长;民国六年(1917)任《常昭合志》协修。邵松年擅书法,尤精小楷,为时人所好,时中华书局董事、美术部主任高野侯为其编印《邵松年小楷》流传于世。精鉴藏,著有《澄兰堂古缘萃录》十八卷,记述所藏书、画、碑帖;编有《虞山画志补编》、《海虞文徵》三十卷,刊《澄兰堂法帖》、《兰雪斋石刻》。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芸阁,号纯常子、罗霄山人等,江西萍乡人。幼即聪敏,过目成诵,为广东名儒陈澧入室弟子。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曾任光绪帝瑾妃、珍妃的老师,是晚清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富藏书,工诗词,著有《云起轩词钞》、《罗霄山人醉语》、《琴风余谭》、《闻尘偶记》等。

田吴炤(1870-1926),原名行照,一名潜,字伏侯、小纯,号潜山、郎庵,湖北荆州人。北宋藏书家田伟后裔。因得张之洞、梁鼎芬赏识留学日本,回国后充任湖北自强学堂教习。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随清廷五大臣出洋考察,回国后编有《欧美教育规则》,并著《考察教育意见书》。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统计课课长、职方司司长。田工书法,尤善行书、篆书,文字学、经学、算学及教育学造诣亦深。

张其淦(1859-1946),字豫泉,广东东莞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进士,同年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散馆,著以知县即用,改山西黎城知县。官至安徽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在上海隐居。张其淦治学严谨,勤于著述。著作有《邵村学易》、《老子约》、《松柏山房骈体文钞》10卷、《梦痕仙馆诗钞》10卷、《呤芷居诗话》4卷、《五代咏史诗钞》6卷、《元代八百遗民诗咏》8卷、《明代千遗民诗咏》21卷等20多种,另辑有《东莞诗录》65卷等数种,大多数已刻印发行。但在淞沪抗战时,其寓所毁于战火,所藏论著70多箱,全遭劫难,幸其刻板尚存于上海商务印书馆。

成昌(1875-1908),字子和,号湟生,满洲镶黄旗人。光绪举人,官夔州知府。能诗,兼工画山水。

陈承修,字淮生,号猗文阁主,福建闽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恩赏工科举人,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司长,后兴办实业。精鉴赏,收藏金石碑版书帖甚富,著有《猗文阁集金》。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