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氏遗珍与名家旧藏

日期:2021-01-04 10:03:48 来源:广东崇正

拍卖 >费氏遗珍与名家旧藏




广东崇正2020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丨2021年1月5-6日

拍卖时间丨2021年1月6日(16:30)-1月7日

展拍地点丨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广州市流花路120号)

 支持现场竞投、电话委托竞投、崇正在线网络同步拍 

详情请询:020-83344380、83394856   

电话委托:13929579713

网拍客服:18819155972



- 离崇正2020秋拍预展还有 天 -




原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


费彝民(1908~1988),江苏吴县(今苏州)人。1948年赴香港参加香港《大公报》复刊工作,任经理、社长等职。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970
近代 潘天寿款石湾窑雄鹰独立瓷盘
款识:雷婆头峰。
潘天寿(1897年-1971年),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雷婆头峰寿者。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艺术家。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而尤擅指墨。其画风沉雄奇险,苍古高华,大气磅礴,具有慑人的力量感和强烈的现代意识,他以对传统的全面继承和独特的创造,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称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在20世纪文化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他从中国绘画体系内部发现问题,并明确提出解决方案,真正从学术层面捍卫了民族传统,并以杰出的艺术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传统,借古开今,对现代画坛影响深远。潘天寿历任国立艺专教授、校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美协主席等职,一生著述丰富,对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画史画论、诗书篆刻等均有精深研究和论述,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迄今影响最大的中国画教学体系,被称为现代中国画教学的奠基人。
潘天寿善画鹰、鹫、蛤蟆一类似乎不入大雅之堂、又不为普罗大众喜爱的题材著称,为传统国画引入了新题材的同时,又能与其充满金石趣味的画风巧妙结合,由此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领域。鹰,是潘天寿一生中画得最多的题材之一,其中现存明确记有年代的最早一幅作于1932年,最晚的作于1965年。通过笔尖笔根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羽毛的层次,巨鹰嘴尖、头顶、爪子以中锋墨线勾勒,威武非凡。淡墨写石,赋以千钧之重,用笔凝重,力透纸背。对于岩石的结构关系,通过凹凸转折,皱裂纹路表现的一清二楚。真可谓“潘公石”也,加以山花映衬,主从分明,掩映得体,决不堆砌遮蔽而导致山石形态不完。通关全幅,构图之巧妙,不求平稳,常以造险救险、奇中求正为特色。用笔之简洁,气势之恢弘给人无限的精神力量,黑与白的对比勃发着精神的张力,表露出坚毅的意志,流露出雄大奇伟的风格,让人感到无限震撼。
来源:费彝民先生旧藏
L: 62.5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972
清 王世襄旧藏杜陵石文房供石(带座)
铭文:“非君美无度,孰为劳寸心”;“小钓台室。冶梅”;“烟云变幻。陈环”;“丹枫染翠。煮石山人”
“一寸珊瑚劈乍开,红于火齐绿于苔。前身坠在西施网,曾浸三年海水来”;“缶庐。昌石”;“俪松居”
H: 5.5 cm; D: 6.3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959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纹花卉纹罐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
附广东文物鉴定站证书
H: 26.6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945
清 铜鎏金犀牛望月摆件
L: 26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911
钱君匋刻寿山石印章一对
印文:“费彝民印”;边款:“君匋製於上海時癸丑秋中。”
“彝民”;边款:“君匋为晦庵兄赠彝民兄刻癸丑秋日。”
1.8×1.8×8 cm×2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913
寿山石“鲁迅”铭印章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H: 8.5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904
清 白玉镂雕活环提梁瓶(带木架)
H: 52 cm; 瓶H: 20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940
清 黄花梨大笔筒
D: 29.7 cm; H: 18.8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942
清 竹雕黄香石款笔筒
“汉磬钱图。黄香石并题”,“深雪梅花小屋幽,座中厓士许勾留。不须别作淌寒念,过眼云烟足外游。诗樵题读画厢之作”,“此仿汉钱铭,乙丑秋八月张玉堂摹”
H: 12.7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779
清 端石云龙纹砚(带盒)
21.5×14.5×2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782
清 麻子坑端石云福纹双面砚(带盒)
22×14.5×1.5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798
清 端石“叶恭绰”款仿青铜砚(带盒)

铭文:“玉环,玉瑹金车,绎较,朱嚣弘斩,虎冟熏裹,右厄,画鞴,画輴,金甬,错衡,金童,金豙,涑燢,金簟笰,鱼箙,马四匹,攸勒,金口,金膺,朱旂二铃,易汝兹关,用岁用政,毛公对歆天子皇,用作尊鼎,子子孙孙永宝用。遐庵叶恭绰”

铭者简介:叶恭绰(1881-1968),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意竹簃”,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书香门第,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早年以交通事业为己任,力行交通救国,中年以后于诗文、考古、书画、鉴赏无不精湛,搜藏历代文物,品类颇广,至为丰富,为保存国宝不遗余力,文献古籍,经其整理,保存者尤多。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18×12×3.5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805
明 白端高弘图款随形砚
高弘图,字研文,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柧棱自持,不依丽人。
天启初,陈时政八患,请用邹元标、赵南星。巡按陕西,题荐属吏,赵南星纠之,弘图不能无望,代还,移疾去。魏忠贤亟攻东林,其党以弘图尝与南星有隙,召起弘图故官。入都,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已下诏狱,锻炼严酷。弘图果疏论南星,然言“国是已明,雷霆不宜频击”,“诏狱诸臣,生杀宜听司败法”,则颇谓忠贤过当者。疏中又引汉元帝乘船事,忠贤方导帝游幸,不悦,矫旨切责之。后谏帝毋出跸东郊,又极论前陕西巡抚乔应甲罪,又尝语刺崔呈秀。呈秀、应甲皆忠贤党,由是忠贤大怒,拟顺天巡按不用。弘图乞归,遂令闲住。
庄烈帝即位,起故官。劾罪田诏、刘志选、梁梦环。擢太仆少卿,复移疾去。三年春,召拜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
十六年,召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就迁户部尚书。明年三月,京师陷,福王立,改弘图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疏陈新政八事,并褒纳焉。
当是时,朝廷大议多出弘图手。内札用户部侍郎张有誉为尚书,弘图封还,具奏力谏,卒以廷推简用。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
其年十月,弘图四疏乞休,乃许之。弘图既谢政,无家可归,流寓会稽。国破,逃野寺中,绝粒而卒。铭铭文:“雲根一一五岳之雲網石出者,雲之根也。天启二年癸酉桂月膠州子犹”
来源:2015年关西拍卖,秋拍lot1143,成交RMB:120.000
说明:附《华山论剑》鉴定证书
L: 24 cm; H: 10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828
元或以前 银制唐王游月宫图盘
此盘纹饰华丽,左侧祥云之上站立着前来夜游月宫的唐明皇及道人。远处云雾缭绕,宫殿巍峨。此图取材于唐明皇夜游月宫典故,景物纹饰精美,浮雕工艺精湛,使人如临其境。
D: 18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831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鼎式炉
熏炉深弧腹,口沿两侧作双耳竖直而立,下承四足。炉盖隆起,设铜鎏金狮钮,盖顶饰一周凸起莲瓣纹;盖面雕镂六个变形如意云头纹,绘蓝色珐琅釉地缠枝花卉纹。炉身内外壁均以蓝色珐琅釉为地,外壁饰缠枝花卉纹,炉身边沿处皆以鎏金玄纹间隔,四足錾刻铺首纹,足部皆饰以云纹,底部亦以铜鎏金为托。此炉形制精巧,珐琅釉发色清丽,纹饰绘画细腻,鎏金灿烂,尽显富丽堂皇的气派,可见乾隆时期画珐琅工艺水平之高超。将画珐琅、镂空、錾胎等多种工艺集于一身,更凸显其难得可贵。
作为一种造办处制成的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器,铜胎画珐琅的出现早于瓷胎画珐琅,由西方传入,受到皇室的喜爱,因此在内务府造办处设立了珐琅作,专门研制金属胎画珐琅,从广东画珐琅匠人及景德镇彩绘瓷器匠人中选拔技艺较高的工匠入宫参与制作,又吸收法国画珐琅艺人进入清内廷珐琅作,由此可见清代康、雍、乾三朝对珐琅器的重视。在此基础上,雍正及乾隆时期烧制出的铜胎画珐琅器物,冠绝有清一代。
底款:“乾隆年制”
H: 19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834
清嘉庆 紫檀树瘤随形笔筒
底款:“嘉庆二十三年秋七月我堂吴氏藏”
筒段取名木紫檀旋挖而成,上下包口,厚壁,身重,色黑,体表镂雕众多仿生形树瘤,高低参差,大小不均,形状突兀,颇具天然意趣。玉璧底。紫檀是我国古代制作家具的一种名贵木材。其材质缜密,色泽紫黑,木质坚实厚重。在我国明代中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发展,国力强盛,后海禁初开,扩大了国内市场,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中,相继与朝鲜、日本、南洋、中亚、东非欧洲等国产生贸易往来,尤其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十分频繁,从南洋进口的大量黄花梨和紫檀在宫廷建筑和家具的制造上被广泛使用。至清早期,随着进口黄花梨原木数量的减少,紫檀逐渐取代了黄花梨成为清代宫廷家具的首要制作木材,而声名显贵。此期不论加工制作何种器物,均不吝其材、不计工时、集江南沿海能工巧匠之智慧,汇各种工艺美术之装饰技法,精工制作,形成了我国宫廷家具的最高制作艺术水准。其制作风格以乾隆时期为代表,被后世称为“乾隆工”。此件笔筒以紫檀整料旋制,取材上乘,雕刻工艺精湛,树瘤装饰使其造型风格凝重古朴。尤其造型巨硕雄壮,为目前所见同类笔筒最大者,十分罕见,且通体牛毛纹纤柔美观,令人遐想,尤其通体包浆润泽,呈相温和含蓄,品相完美,当为清初文人雅士文房陈设之佳器。
吴式芬(公元1796年-1856年),字子苾,号诵孙,海丰(今无棣)县人。清道光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生平专攻训诂之学,长于音韵,精于考订,凡鼎彝、碑碣、汉砖、唐镜之文,皆拓本收录。懂古代绘画和书法,善鼓琴,爱作诗。还是封泥的最早发现者和研究者。平生著述有《陶嘉书屋钟鼎彝器款识》、《陶嘉书屋诗赋》等。
D: 20.5 cm; H: 19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846
当代 紫檀组合书柜三件
单个:88×40×197 cm
组合:264×40×197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849
清 黄腊石供石摆件(带座)
天然广东黄蜡石连清代酸枝座,此石为画家叶大章旧藏,原石一面平如砥,石质莹润,包浆深厚,天然作中国版图形,配整挖酸枝大型原座,配座为嵌入式,一旦装好,无法取出,实属罕见。
L:9cm;H:7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853
清 灵璧石“象鼻山”供石
此灵璧石呈自然环形,巧用凹凸,石表嶙峋,沟壑交错,具有皱、透、漏的特点,气韵苍古,富表现力。其形状若假山,多面可视,天然美观。下承原装底座。
L: 37 cm; H: 33 cm


广东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856
明 灵璧石“狮子山”供石
石质坚硬包浆厚重莹润,皱褶纹理丰富,其状若积云层层叠叠若乘风而行,妙在象形变化,雄狮回首凝望般狮山造型,群峰簇拥主峰,其势甚是雄伟,颇为入画,配早期楠木北方简座,沧桑古朴。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