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上款,李东阳、王鏊、赵宽、毛澂、陈璚等唱和,张纯修补画、翁方纲等跋 吴宽宅园玉延亭图卷赏析

日期:2021-01-13 10:39:32 来源:西泠拍卖

拍卖 >吴宽上款,李东阳、王鏊、赵宽、毛澂、陈璚等唱和,张纯修补画、翁方纲等跋 吴宽宅园玉延亭图卷赏析


1月15日 A厅 

13:0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玉延亭,乃吴宽匏庵官邸内小园厅事东偏之小亭,是园中最为重要的休憩、会客之地。玉延,是山药的别称,也寄托着延年之意。亭初建于成化甲辰(1484)年,吴宽有《服山药汤》诗一首:“吾家玉延亭,人比铁炉步。玉延久不栽,亭名只如故。”和一枚“玉延亭主”朱文印,玉延亭的建成对吴宽意义重大。虽旧址不存,留存至今的吴宽和当时好友相关咏诗之多,仍能让大家在纸面上见到吴氏园居当年的雅事盛景。
 

2020西泠秋拍
图录号: 923
吴宽上款,李东阳、王鏊、赵宽、毛澂、陈璚等唱和,张纯修补画、翁方纲等跋 吴宽宅园玉延亭图卷
水墨纸本  手卷
出版:1. 《书画鉴定100讲》P29,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
著录:2. 《半江赵先生文集》卷一,赵宽撰,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赵榆刻本。
3. 《朱卧庵藏书画目》,朱之赤撰,清代写本。
4. 《明史拟稿》卷一,吴宽赵宽条,尤侗撰,清康熙刻本
5. 《宸垣识略》,吴长元辑,清乾隆刻本。
6.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五,于敏中编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制义科锁记》卷二,同乡条,李调元撰,清乾隆四十三年雨村书屋刻本。
8. 《光绪顺天府志京师志十三》坊巷上,周家楣、缪荃孙编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9. 《京师坊巷志稿》卷上,清朱一新著,清光绪年间。
10. 《燕都丛考》p202,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11. 《中国园林史》p164,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
12. 《燕都览古诗话》p136,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 《北京市志稿8宗教志名迹志》p513,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
14. 《故宫博物院十年论文选1995-2004》p666,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15. 《历代词赋总汇明代卷第6册》p3575,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
说明:吴宽上款。
李东阳题引首及跋。
赵宽、毛澂、陆容、施文显、胡超、朱文、李杰、江澜、王鏊、陈璚、周庚、翁方纲共十三人题跋。
朱之赤、张纯修、彭冠生、谢佩真、龚玄稚旧藏。
裱内存明末清初朱之赤装裱。
按语:玉延亭为吴宽京师宅园中一景,曾为吴宽邀约文人举行雅集的重要场所。玉延亭在成化中于亦乐园内重构,时有沈周作玉延亭图,至清代张纯修时,惜图已佚,只剩引首及众人唱和。故张纯修以沈周遗意作画,补在引首。
本卷除张纯修和翁方纲外,其余唱和均为吴宽上款,且唱和者与吴宽联系密切,有其门生,亲友和医生。其中王鏊、李东阳是文人巨擘,陈璚为吴宽莫逆、赵宽为吴款弟子、毛澂为弘治六年状元、陆容称“娄东三凤”,另有施文显、胡超、李杰、江澜、周庚、朱文甚至是吴宽的私人医生的题跋。
本卷后有翁方纲长跋,据史料节录出唱和丢失的部分。朱之赤、张纯修、彭冠生、谢佩真、龚玄稚旧藏。画心内尚存明代装裱,赵宽赋用拱花笺,陆容用蜡砑砑光笺,陈璚、周庚、赵宽等人用砑花笺,由朱之赤骑缝章可知,至少不晚于明末。
毛澂与赵宽的书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仅收一件,且《玉延亭赋》被收入《赵半江先生集》中置之卷一的首篇,本作对于赵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毛澂的《重修玉延亭记》也著录在《毛文简公集》中。卷后翁方纲仿吴宽手迹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翁方纲最早的书法之一。李东阳篆书尚存不多,各大博物馆共计数件,就引首篆书“玉延亭”而言,从写法上看,可能是当时为了刻匾。
从翁方纲题跋可知,本卷曾作为一手材料由时任编修朱筠(竹君)录入钦定《日下旧闻考》,指出《春明梦余录》与朱彝尊原书将玉延亭、海月庵位置定为皇城之西为不实传闻。此举改写了之后北京志史和建筑史中造园的考订。因此不仅在艺术史,在园林史上也是重要事件。
画心:120×24.5cm  引首:72×24cm  题跋:85.5×22cm  120×24.5cm  179×22.5cm  140×22cm  199×22.5cm  24.5×184cm
估价RMB: 6,000,000-9,000,000


文人墨客雅会之例,始于兰亭雅集,这一习气在元明间极为风行。尤其明中期高官雅集的创作十分兴盛。成化弘治年间,以苏州籍高官吴宽、陈璚、李杰、吴洪、王鏊为首组成“五同会”代表了吴地官员在京的交友圈。五人中吴宽和陈璚皆长洲人,交往最早且深。朱存理《题匏庵诗后》云:“右杂诗一帙,乃吴文定公匏庵先生所作,陈中丞成斋先生所书。二公皆举子时也,道谊相合,气味相同,非他人之为友者也”。两人从少时至入仕,有相似且相互扶持的经历。陈璚本字“成斋”, 后改字“玉汝”,就是吴宽所取。

 

《朱卧庵藏书画目》,朱之赤撰,清代写本。


吴、陈先后中进士,同在翰林院供职。成化十一年(1475)王鏊、吴洪中进士后也来到翰林院,再加上李杰和任职太医院的周庚,一个以吴宽为核心的同乡圈子就此形成。在成化后期(1475~1487 年),吴宽、李杰、陈璚、王鏊、周庚等乡友就已经“数日辄会”,聚会多在崇文门内大街吴宽宅中“亦乐园”。陈璚半舫斋、李杰禄隐园、王鏊共月庵也应是聚会之所,但吴宽晚年体弱多病,在他的宅中聚会应更多些。王鏊《吴文定公挽词》中有“玉亭盟已散,板屋迹俱尘”句,“玉亭”即吴宽园中的“玉延亭”。玉延亭建成十年后,有过一次倒扑,后又重建,本卷前部赵宽《玉延亭赋》:“序云,春坊先生所居崇文街第,有园一区名‘亦乐'。中有亭曰‘玉延'。赋又云‘并东郭之青阳'”,阐明斯亭最早的来历、位置、景致。
 


本卷引首为李东阳篆书“玉延亭”三字,备极婉妙。李东阳为明朝内阁首辅大臣,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明代文坛书坛领袖,著录颇丰,以吴宽作序的就有《后同声集》、《西涯远意录》。其书法是明初台阁体书法向明中期吴门书法过渡期间的大书法家,也是明代最著名的篆书大家之一。李东阳篆书留存至今者已如星凤,只有像马远《水图》、怀素《自叙帖》这样的名作前还留存着李氏所题引首,各大馆藏共计不足十件。其中,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马远《水图》引首“马远水”三字,与“玉延亭”三字极类,书写年月也十分接近,都有直接用枯笔先写出大致字形,转折停顿不足之处再蘸墨描润的书写特征。在袁恩卓《李东阳印鉴研究》一文中,将李东阳馆藏作品中“宾之”朱文印分为四类。本件引首和题跋中的“宾之”朱文印为其中的“宾字左撇长裾型”(宾字左侧“丿”画与之字底部“ー”画连接)和“之字枝丫型”(体态宽博,结体疏朗,“之”字呈现枝丫型),可信度无需赘述。李东阳书名之显,在本卷和诗处亦可见,“然竟不能匿也”似是道出了李东阳一纸尤旧的原因。

 


毛澄为弘治六年(1493)癸丑状元。

引首原款题为辛丑,后改为甲辰,可见毛澄此书最初于三年前之辛丑已写成。


紧接李氏引首的是赵宽、毛澄的《玉延亭赋》及《重建玉延亭记》,讲述了玉延亭初建和重修故事。随后系清康熙年间书画家、鉴藏家张纯修所画《玉延亭图》。据张纯修款识可知卷子前原有沈周所画《玉延亭图》,但沈画因故失去。而实际上,沈周是否画过《玉延亭图》还有待商榷,在其之前的鉴藏家朱之赤著录也未录沈之画。沈周的“有竹居”是吴宽、王鏊、陈璚、李杰等人还乡时常去的地方,在沈周《有竹居图卷》后,还有四人的题诗。但还未见诗文或信件表明吴宽请求沈周绘制过《玉延亭图》。张纯修所补绘的《玉延亭图》倒是略近沈周《有竹庄中赏月》一图。


陆容,施文显、胡超、朱文、李杰、江澜、王鏊、陈璚、周庚等皆与吴宽交好,时常雅聚,诗词唱和,其中陈璚跋文中存有朱之赤接缝章,由此可知此卷仍存明末清初装裱。

画后接陆容、施文显、胡超、朱文、李杰、江澜、王鏊、陈璚、周庚九人唱和诗作。除张纯修、翁方纲外,卷中所载人物都参加了吴宽的玉延亭雅集并留下了唱和之作。和诗以陈璚为首,余人皆次韵玉汝,更加印证了吴、陈二人深厚的友谊。

卷末,翁方纲拟吴宽笔法补书“玉延亭诗”数首。其诗均可见于《匏翁家藏集》中,可谓锦上添花。从所钤鉴藏印可知此卷最早的收藏者为明末清初大藏家朱之赤。随后转归张纯修之友收藏,张纯修得朋友馈赠,遂补画。后又为乾隆朝侍讲彭冠(衣春)所得。再后,诗画卷为谢佩真春草池馆所藏。谢佩真后,长卷入龚玄稚之手。
 

明末清初以后,沈周原图,吴宽原跋佚失,至清中期张纯修临补沈周原画、翁方钢临补吴宽原跋。


赵宽出吴宽之门,此篇《玉延亭赋》为明嘉靖四十年(1561)赵榆刻本《 半江赵先生文集》的首篇赵氏跋文书于一整张的笺纸之上,中段有大量拱花暗纹。

早在《朱卧庵藏书画目》中就著录了《玉延亭诗卷》,朱之赤用七十余字便将整个诗卷的情况交代的极清楚。他按内容与创作顺序将引首与题跋者分成四组,由卷内至卷外,以隔水断开。诸札间尚有骑缝印连接,最大程度的做到对笺纸的保护与信息的保留。因此有理由相信,我们眼前的这件《玉延亭诗卷》,尚为明末清初原貌。值得一提的是,卷中“文”字款朱之赤录为“朱宪副文”。朱文(1444~1511),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弘治三年(1490)授云南道监察御史,弘治八年巡按福建。其子朱希周与吴宽接连为苏州状元。此著录为朱文的断定提供了有力的线索。


《宸垣识略》,吴长元辑,清乾隆刻本。


从书法角度看,《玉延亭诗卷》中的墨迹,有一些还很特殊。李东阳的篆书斋匾当为世所仅存,王鏊、陈璚、李杰等人墨迹亦是珍稀。毛澄与赵宽的书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仅收一件,且《玉延亭赋》被收入《赵半江先生集》中置之卷一的首篇,本作对于赵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毛澄的《重修玉延亭记》也著录在《毛文简公集》中。卷后翁方纲仿吴宽手迹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翁方纲最早的书法之一。
 
从材料方面看,与梁颖《说笺》中提到的笺纸作对比可知,赵宽赋使用了拱花笺,陆文量使用了蜡砑砑光笺,而在相近时间写就的陈璚、周庚、赵宽等人,则使用了砑花笺。

从文献学意义来看更是不可小觑。从翁方纲题跋可知,本卷曾作为一手材料由时任编修朱筠(竹君)钦定录入《日下旧闻考》。《日下旧闻考》将吴宽《玉延亭成玉汝次韵》增补其中,并录李东阳诗:“玉延亭上三年约,金谷园中四韵成。前度看花非老眼,后堂开燕只诸生。时时杖履穿人影……。”附“臣等谨按”,提到彭冠藏张见阳补画玉延亭图,甚至依赵宽赋指出《春明梦余录》与朱彝尊原书将玉延亭、海月庵位置定为皇城之西为不实传闻。此举改写了之后《光绪顺天府志》、《宸垣识略》、《燕都丛考》、《京师坊巷志稿》、《北京市志稿》等志史和建筑史中造园的考订。

李东阳跋文此前可能裱于卷首,常被展卷观赏,故品项不佳,但从纸张暗纹来看,前后一致。

有明一代,苏州出会元与状元13 人,远超其它地区。吴宽、王鏊、陈璚、赵宽、毛澄都集中在这一时期,他们承担了《姑苏志》等苏州其他地方志的编写,对整个文化界的影响可见一斑。在艺术史进程中,他们在与“吴派”画家的紧密往来中充当了赞助者或老师的作用。包括对沈周、文林、文征明、唐寅、陈淳(陈璚孙)、杜琼等。陈璚家富收藏,特别是所藏米友仁《大姚村图卷》等,是吴派画家学习的最初数据。
 

《半江赵先生文集》卷一,赵宽撰,明嘉靖四十年 (1561 年 ) 赵榆刻本。


《玉延亭图卷》不仅是明代书法诗赋佳作,也是了解明中期高官雅集与交友的一手资料,为认识当时的苏州籍官员的雅集文化与政坛情况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如今把玩诸公手泽,仿佛得见当年,众人皆用亲切的吴依软语“以正道相责望,以疑义相辨析。兴之所至,即形于咏歌;事之所感,每发于议论,庶几古所称莫逆者也”。洋洋数千字,上下五百年,多少风流故事,尽收卷中。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五,于敏中编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