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5日 A厅
此绢本设色陈老莲《劝蒲觞图》当是端午时节应景驱邪避灾之作。所谓“蒲觞”是指将蒲叶切成碎片,浮在雄黄烧酒杯盏中,饮之可避邪,所绘人物簪艾草、捧蒲觞、持节、佩剑,或为钟馗作象。画中陈洪绶以浓墨线条勾勒衣褶,遒劲而简洁,线条粗中带细,犹如折铁纹,笔墨流畅精妙。

▲2020西泠秋拍
图录号: 920
陈洪绶(1598~1652) 劝蒲觞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645年作
出版:《玉莲斋藏画》P155,荣宝斋,2006年。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杨人恺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年。
说明:张大千、张善孖、谢稚柳、徐平羽等鉴藏。徐平羽题签。
据杨人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劳继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此件为鉴定小组认定之作。
127.5×62.5cm
估价RMB: 2,800,000-4,000,000



此作历经张大千、谢稚柳递藏,曾被张大千视为“大风堂长物”,倍加珍视,兄长张善孖也得以一同心赏,大千又钤自撰自刻的“不负故人告后人”,再次体现对此画的珍爱,后归谢稚柳后于1958 年左右转让给时任上海市文化局局长的徐平羽(1909~1986),并进行了重新装裱。

张大千、张善孖、谢稚柳藏印
因此,是幅陈洪绶《劝蒲觞图》可谓流传有序,而历经张大千、谢稚柳二人之手,亦为此作的传奇性和可靠性增色不少。

巧合的是苏州博物馆亦藏有一件陈洪绶作《钟馗像》轴,款识文字、画面内容皆与本幅《劝蒲觞图》相同,尺寸亦大差不离,不同的是本幅为绢本,而苏博所藏为纸本。1986 年6 月4 日,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在苏博对陈洪绶《钟馗像》进行鉴定,结论为“数据”,即不一定真仅留作参考之意,可参见劳继雄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第肆册(第1945 页)。

陈洪绶题款
而在杨仁恺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第肆册(第1633 页)中则直接认为苏博藏陈老莲《钟馗像》是本拍品的临本:“谢稚柳处曾藏有同名一图,为绢本。此乃临本。”,意见中所指“谢稚柳处曾藏有同名一图”即本拍品《劝蒲觞图》。不过理论上说,陈洪绶以“劝蒲觞”这一题材进行一稿多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更别说还有当陈老莲绘制赠予他人之作时,分别在不同材质上创作并捡取其中一张自视满意而送人的可能。

徐平羽题签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