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散布亚洲大地上的珍珠

日期:2021-01-15 14:54:06 来源:中国嘉德

拍卖 >石窟寺:散布亚洲大地上的珍珠


嘉德教育音视频课

《佛教艺术与四大石窟》

权威专家线上解读

每天get一个知识点

轻松学习佛教艺术




“石窟寺”这个术语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也许是陌生的。其实,它指的就是在大山的岩层间开凿出来的寺庙和僧舍。石窟寺艺术起源于古代印度。最初,它是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坐禅的场所,称为“石室”。


古代印度的石窟寺,有两种类型。一种称作“毗诃罗”(Vihara),是沙门禅定、止息、睡眠处,又为僧房;另一种称作“支提”(Chaityagriha),是沙门集会、诵戒、布萨处,往往设置塔、像,以供礼拜,又为塔庙。集合讲堂、禅堂、食堂等设备于一处的僧房,则叫作“僧伽蓝”(Samgharama)。僧伽蓝可以是石窟构成,也可以是砖木构成。


在历史的发展中,石窟寺渐渐发展成融会建筑、雕塑和壁画艺术的综合体,成为人类文明结晶的光彩夺目的珍珠。


■ 阿旃陀石窟第9窟为支提窟,窟平面呈狭长的马蹄形,中后部安设一座佛塔,柱子上方和佛塔后都有彩绘的佛陀像。


这一串串珍珠,散布在亚洲广裹的大地上:从斯里兰卡的古都波隆拿鲁瓦附近的加尔· 毗诃罗(Gal Vihara),到印度的巴雅(Bhājā)、卡尔利(Karli)、贝德萨(Bedsā)、纳西克(Nashik)、爱罗拉(Ellora)、阿旃陀(Ajantā)、康希利,向北涉过印度河,到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斯马斯托(Kashmir Smast)、阿富汗的贾拉拉巴德(Jalalabad)、巴米扬(Bamiyan)和海巴克(Haibak)。再向北,就是阿姆河北岸的苏联的捷尔梅兹(Termez)。由此向东,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攀越帕米尔高原的崇山峻岭,沿着中国的天山南麓,点缀着三仙洞、伊火拉克伊店、克孜尔、库木吐拉、克孜尔尕哈、森木赛姆、雅尔湖、吐峪沟和柏孜克里克,进入玉门关而到达敦煌。


■ 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


敦煌是个响亮的名字。有人解释说,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的确,石窟寺艺术到了这里便大盛起来。敦煌以东,这串石窟寺艺术的珍珠便蛛丝脉散,扩展成一张巨大的珠网。这张珠网,竟覆盖了长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北至辽宁、内蒙古,南达四川、云南、广西,东南越浙江而至福建。中心区域则在陕、甘、宁、新、晋、冀、鲁、豫。再向东去,这串珍珠的最后一颗石窟庵,则镶嵌在朝鲜半岛南端,临近浩淼的太平洋。“千峰势到岳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石窟寺艺术的珍珠终于从印度洋的“此岸”,来到了太平洋的“彼岸”。


■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主室内景


人们如欲鉴赏这批绝世奇珍,探索其奥秘,无疑地需要做一次跨越许多世纪、跨越许多古代国家的艰难而伟大的旅行。遗憾的是,当年和这批珍宝共存过的巨量的精妙艺术品,如绢画、版画、泥塑、壁画等等,或许永远不会再现于人世了。自从伟大的佛陀创立佛教以后,各族人民虔心创作的佛像、罗汉像,菩萨像、天王像、力士像、夜叉像、飞天像等等,其数量是无法统计的。我们只好借用佛经上的术语,称之为有“无量数”,有“恒河沙数”。在今天,这“恒河沙数’的艺术品,绝大部分因时代毁灭的巨掌化为乌有了!尔今,只有石窟寺,以其岩石的坚牢抗拒了种种厄运,尚可寻觅于人间,这是多么值得人类欣喜、庆幸呵。


■ 龙门石窟奉先寺 卢舍那大佛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