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也从不拘泥于传统,创新思路新颖大胆,他们也不会闭门做壶,关心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偶尔灵感突发,就会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数十年来,这对紫砂伉俪早已桃李满天下,王小龙大师说:“紫砂壶总的来说,离不开泥料、造型、做工、烧成。希望从业艺人能够留心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多学习观察历史留下的精彩的作品,用心去研究作品的内涵,韵律,体会其中奥义。多看、多想、多做,并且通过对泥料、工艺、工具的研究,去更好的掌握这门技艺。”

作者:王小龙 高丽君
作品名称:红豆紫杉壶
泥料:紫泥,朱泥,绿泥,段泥
容量:4500CC
创作时间:2008年
此作品是二位艺术家为70岁生日及带徒授艺半个多世纪而创
2009年获(第十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茶具文化创意奖”)金奖
2013年获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就像曾经紫砂老艺人们对他们的悉心教导一样,他们将毕生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生,无论是工具制作、泥料、制壶……事无巨细,皆亲自指导。作为紫砂新生代的马品一、温可嘉,也严格遵守师父的教导,工具、泥料这些细节,都要自己动手,每一件作品都要有温度、有态度。

马品一、温可嘉有了新作品,也会拿去让师傅师娘看看,提提意见,指导一番。
王小龙大师赞扬马品一是一个敢于创新的年轻人,同时也鼓励和督促他,“希望他能够多向古人留下的作品学习,继续保持钻研精神,大胆突破,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温可嘉的《仿古如意》,致敬顾景舟大师的经典之作,师傅评价说:“温可嘉进步很大,看得出他对作品的态度,多参考顾景舟先生的原作,学习前辈的优点,努力靠近,设法超越。”
王小龙大师对紫砂新青年们们也给予厚望,他说:“现在我看到一些年轻人的钻研精神非常好,很努力。紫砂也需要这些年轻人去传承,大家在一起应该加强交流,相互鞭策,互相帮助,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漫漫紫砂路,数十年人生,夫妻二人一直相濡以沫,将全部心血灌注于紫砂。
曾有人问他们,中途是否因其中的艰辛而想过要放弃或者另谋他业,二人坦言,从未考虑过。在他们的生命中,紫砂就是他们的唯一,也给予他们无限灵感和热情。


王小龙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百年王氏紫砂”传承人
194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上袁村(现紫砂村)紫砂世家,自幼随父学艺,1954年和父亲一起加入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1955年师从著名老艺人朱可心。从事紫砂艺术数十年来,细心钻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技艺精湛。所创作品造型端庄,工整俊秀,形神韵融会贯通,传统文化气息浓郁,既吸收各流派精华,又富有探索创新精神,多件作品获得国家专利。传艺授徒,先后培养弟子数百人。多件壶艺作品在全国性工艺美术作品展评中获奖,并被多家博物馆(院)收藏,在国内外工艺美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高丽君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百年王氏紫砂”传承人
194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自幼随祖母学艺。1954年随父加入丁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考入紫砂工艺学习班,师从著名老艺人朱可心,并得名家蒋蓉和公爹王寅春教泽。20世纪90年代初,和丈夫王小龙一起在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建立王氏道艺轩紫砂工作室,创办“贵土塑方圆”紫砂陶艺研究中心,从事专业创新。从艺数十年来,勤奋创作,形成了细腻逼真,清新自然,雍容大度,清雅灵秀的壶艺风格。勤奋育人,先后培养紫砂后继人才数百人桃李满业界,勤奋探索,潜心研究紫砂艺术,所创作品深得藏家、壶友青睐。

马品一
独立艺术家,陶艺家,1994年出生于宜兴丁蜀。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曾获江苏省太极拳冠军,2013年拜入王小龙、高丽君夫妇门下学习传统紫砂制作工艺。且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不断探索紫砂的可能性,试图以紫砂为语言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代表作品《融》系列、《七贤》系列。2019年 作品《大彬提梁》被江苏省文化馆收藏。

温可嘉
1988生于陶都宜兴丁山古龙窑脚下。2011年从事紫砂艺术,拜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王小龙、高丽君为师。多年来勤学苦练,在师父、师娘悉心教导下,领悟到制壶的真意,作品深受师父、师娘的赞赏。曾先后与海派大师高式熊、龚展等合作,深受上海、香港等地收藏家的喜爱。年轻而富有朝气,饱含着龙窑火一样的热情,沉浸在紫砂艺术创作的海洋里,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