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落笔便是竹谱
“兴化郑进士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乱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十年前予与先后游广陵,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也。又善画竹,雨梢风箨,不学而能。……君素性爱竹,近颇画此,亦不学而能,恨桥板不见我也。”此句出自《金冬心先生画竹题记》。金冬心与郑板桥交谊颇深,“杯酒言欢,永朝永夕”。金农说二人“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郑板桥说“杭州只有金农好”。二位不仅有共同的人生观、艺术观,个性脾气亦极为相投,常常相邀出入秦楼楚馆酣饮。
郑燮(1693-1766)
风节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乾隆癸未(1763年)作
185×94.5 cm
题识:嶰谷风秋,柯亭节古,偶然泼笔,便是竹谱。乾隆癸未,郑板桥画,用金寿门题句。
钤印:燮何力之有焉、乾隆东封书画史、橄榄轩(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郑燮57、56、84印,1454-1456页》)
此幅写于乾隆癸未(1763年),板桥时年七十有一。据《金农年表》此年秋九月,金农殁于扬州佛舍。不知板桥先生写此墨竹时,冬心先生尚在否?画中自题:“嶰谷风秋,柯亭节古,偶然落笔,便是竹谱。”板桥自谓用金寿门题句,查金农《画竹题记》,确有此题记一则。“嶰谷”在昆仑之北,传说古时黄帝派伶伦到嶰谷中取竹子,做成管乐器,定音律为十二,于是便有了五声八音。“柯亭”在江南,蔡邕避难到此,见以竹为椽,邕取以为笛,奇声独绝。嶰谷、柯亭自古有良竹,金农故有此题语。
郑燮一生为竹传神写影,正如他的诗中所言:“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此图写丛竹数竿,修竹扶疏,画境清旷奇逸。有二枝劲挺直上,郁然有凌云之致,其下嫩竹摇曳于左右。竹竿细而简劲,犹篆字之行笔。而三枝无叶之竿最为惹眼,纯以坚韧刚劲的线条勾、剔而出,清傲萧爽,逸趣独具。竹叶同样以硬毫抹、挑而出,若见隶书撇捺之势,肥叶瘦叶错落相间。板桥曾有题云:“东坡、鲁直作书非作竹也,而吾之画竹往往学之。黄书飘洒而瘦,吾竹中瘦叶学之;东坡书短悍而肥,吾竹中肥叶学之。”本幅右下钤印三方,皆可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郑燮》。郑燮此件墨竹图,首次在市场中露面,来源于老藏家珍藏,识者珍视之。
墨腴笔趫,崩云抉石
“冬心先生年逾六十始学画竹,前贤竹派不知有人,宅东西种植修篁约千万计,先生即以为师。” 据此可知,金农画竹乃直师造化,不入前人窠臼,自领造化意趣。所以,先生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自具一种气韵风神。盖其清雅博学,游历名迹众多,又兼书法造诣精深,众才融注于毫楮间,方臻此境。郑板桥《赠金农》:“乱发团成字,深山凿出诗。不须论骨髓,谁得学其皮!”金农工古文诗词,精擅金石碑版鉴赏,独创漆书,篆刻追摹秦汉,可谓旷代奇绝,高迈一时无二。
金农(1687-1763)
为虚谷写墨竹
立轴 水墨纸本
壬申(1752年)作
101×31 cm
钤印:金农印信、曲江外史(1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金农》47印,591页)
出版:
1.《文人画粹编》第9卷,《金农》第4页,中央公论社,1976年。
2.《梅兰竹菊画谱》,第308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3.《金农书画编年图目》(上)第9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4.《金农书画集》(上),第2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5.《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8卷,第51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著录:
1.《扬州八怪书画年表》,第215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
2.《流失海外的国宝》文字卷,第249页,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对于画竹,金农极为自矜,且每画竹必有诗文题记,以志心悟。晚年,集所题文字汇编成《金冬心先生画竹题记》, “予自丁卯岁从江上迁居南城隅,种竹无算,日夕对之,写其面目,若五斛黛在毫楮间。烟啼风嘻之态颇谓得之。文湖州、柯丹邱,未尝知有其人也。”可见其清狂,殊可爱也。王昶撰《蒲褐山房诗话》记述金农,“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然遇同志者,未尝不熙怡自适也”。冬心先生言竹“无朝华夕瘁之态”,不似花“倏儿敷荣,倏而揫敛,便生盛衰比兴之感焉”。金农虽然身处尘坌,以卖画为生,因此而得名得利,但他骨子里却满含高蹈出世、不合世俗污浊的逸气精神和人生态度。确乎!瞻望其竹,若睹其人矣。
此季春拍有金农《墨竹》一轴,此图绘于乾隆壬申(1752年),金农时年六十六。三枝篁篠扶摇而上,布局疏朗。一竿纵贯天地,亭亭卓然,有不可一世之概。密叶紧生竹节,落墨丰腴,若有簌簌清风拂来。淡墨写出劲挺的竹竿和竹枝,而三丛竹叶则分别着以重墨和淡墨,重墨浓黑乌亮,淡墨清透灵秀,二者对比构成了极为简化的层次感,是为以简驭繁,凸现出古雅拙朴之趣,画格极高。该图绘于罗纹纸上,此纸发墨佳,无涩滞之弊,更加彰显“墨腴笔趫”之态,想必甚合冬心先生之意。
画幅左上有题记一则,以其独造“漆书”书之,颇具浑朴钝拙的金石趣。内容亦载于《金冬心先生画竹题记》,“眉山长帽翁画竹横轴,乾隆元年九月曾见于京师一豪贵家。墨腴笔趫,有崩云抉石之势,自属奇迹。予每落想摹写,往往来胸中,颇有得也。若魏国夫人疏篁瘦篠,真闺帏间穉物,只合配女郎诗耳。”可见,金农画竹不仅师造化,亦师古人,读其《画竹题记》可发现金农常提及唐张萱、宋徐履、苏轼、元赵孟頫、明沈周等,皆为画竹高手。此处“眉山长帽翁”即苏东坡,金农于乾隆元年(1736)曾见苏轼画竹横轴,颇有心得,于是每思落笔,便自得于胸次。
查《金冬心年表》,知先生于乾隆元年八月至京师,应博学鸿词试,九月为试期,十月南归。本幅《墨竹图》题记中所言与《年表》相符。又观本幅款识“虚谷先生大雅之鉴。杭郡金吉金画并题记及书,壬申(1752年)九秋。”考“虚谷先生”或为苏廷煜(1729-1826),字文晖,号虚谷、移山愚叟,安徽蒙城城东苏庄人。曾在京师,困于写竹,深自厌倦,遂以指戏墨,人共奇之。金冬心与苏廷煜或有交往,并写墨竹以赠之。日本汉学家长尾甲题跋于匣盖内,称“虚谷先生”为武亿(1745-1799),系失于考证。此幅《墨竹图》曾经日本藤井有邻馆收藏,且经多次出版、著录,已是名迹,慧眼当识之。
金农与郑燮都因为仕途不得志,最终都到了扬州一带卖画为生。对命运不公的待遇,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纵情于山水的游历,二人有着极为相似的人生阅历,也因如此,才致使其二人惺惺相惜,交情甚深。此季,两幅墨竹图,也恰是二人精神世界的反映,文人之气跃然于纸墨间。至此,以郑板桥的名句作结,以志钦佩。“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上述两件作品将会在此季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亮相,敬请关注。另外,在《中国古代书画》日场中,也有郑板桥、金冬心的墨竹佳作,此处一并附上,并请诸位藏家重视。
郑燮(1693-1766)
竹石图
镜心 水墨纸本
乙酉(1755)年作
136×69 cm
题识: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一幅各为一局,一枝自为一体。然板桥之无,却是有想与可之有,正是无也。笔墨精良,古今原无二道,致以后进。乙酉春三月,板桥居士郑燮
钤印:郑燮之印、直心道场、扬州兴化人(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郑燮》30、55、44 印,1453-1454 页)
鉴藏印:向叔审定真迹、曾藏王惕安处、清玩草堂
说明:
1.汪向叔,名世元。为末科二甲六十六名进士,供职天津直隶总督府、直隶都督府,后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次长等职。富收藏,有《麓云楼书画记略》。
2.王祖锡(1858-1908)字二朗,号孟麟、梦龄,别号惕盦、惕安,室名镂香阁、邵念堂,浙江嘉兴人。书画鉴赏家。
金农(1687-1763)
墨竹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12×30 cm
题识:五代隃糜内库纸,开轩画竹云舒舒。莫将蒲苇轻相比,此是杨风子草书。杭人金农。
钤印:金吉金印、冬心先生
鉴藏印:怡情堂图书印、宫氏农山鉴定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十七),川2-096,第275 页,文物出版社,1997 年。
出版:《金农书画编年图目》(下册),第182 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年。
说明:
1.据《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而知,是轴经四川大学藏。
2.“宫氏农山鉴定”为宫尔铎藏印。宫尔铎(1838- ?),怀远人(原籍江苏泰州)。字山农,一字退园。国子监生。善书法、工诗。生平好学,博览群书,广收古今图书善本、宋元碑拓、名人书画。
近年来,郑燮、金农的作品在市场上也有极好的表现,精品一出,辄有高价。以下列出几件郑燮、金农同题材作品的成交情况,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