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 风雨鸡鸣图
设色纸本 立轴
81×48cm
题识: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缘何不喜?惜未见也。庚午夏日悲鸿。
钤印:悲鸿、为人性癖
出版:
《悲鸿画集》第二册,1932年10月中华书局发行,1935年6月第四版。
注:出版物上鸡冠和鸡爪部位与本作品略有不同,应为出版后作者对局部稍有改动。
在徐悲鸿的一生中,除了马这一经典题材,鸡也是徐悲鸿的常见题材,并且也常用以寄托内心或忧愤或悲悯的情怀。
徐悲鸿以鸡为题材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又是以《诗经·郑风》“风雨”第三段“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缘何不喜?”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其中创作于1937年广西桂林时期的一件因曝光率最高因而最为知名。
画面所绘为一只冠红似火的雄鸡立于峭壁之上,挺胸昂首仰天长鸣,划破“风雨如晦”的佛晓时分,峭壁旁边墨竹丛生。
1937年这件原存于廖静文处而成为徐悲鸿纪念馆的重要藏品,上有“悲鸿怀人之作”,并有补题“静文爱妻存之”,2005年还曾被中外邮联国际文化(北京)有限公司(CUPUIC)印制成邮票向冈比亚发行。同样题材的作品也曾现身拍卖场。
局部一
局部二
落款 钤印
徐悲鸿自题签
现身广东2021春拍的《风雨鸡鸣图》徐悲鸿创作于庚午1930年 ,是目前可见最早一件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缘何不喜?”为题的作品。与1937年桂林版相比,1930年版峭壁旁边为翠竹,1937年版为墨竹,雄鸡的姿态1937年版为引颈昂首,1930版为曲颈侧首。四句诗后面所题1937年版为“悲鸿怀人之作”,1930年版为“惜未见也。”显然,两件都有具体人物所指。
“惜未见”和所“怀”者何人?是否为同一人?
兴许,对“风雨如晦”等句的解读除了时局这个角度外,兴许还可以从所题诗的本意去理解。
诗经原文: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显然,这原本是一首情诗,翻译成白话就是:风雨交加,良人未归,好着急啊,那人终于裹挟着风雨而来,怎不心旷神怡(夷)、心病全消(瘳)、心内狂喜(喜)?
结合1930年代徐悲鸿的感情历程,所指之人自然令人联想到孙韵君(徐悲鸿为其改名为孙多慈),民国时期著名的“慈悲之恋”的女主角。
据《蒋碧薇回忆录》1930年是她一连串不幸的“黑色岁月”,P108写道:
正在心情沉重的时候,接到徐先生的来信,催我回南京。他在信上说,如果我再不回去,他可能要爱上别人了。……
我带着孩子到家的当晚,徐先生坦白向我承认,他最近在感情上有波动,他很喜欢一位他认为是天才横溢的女学生,她的名字叫孙韵君。
……
我听了他的话,犹如焦雷轰顶。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与伤心,一时无法遏止悲痛的情绪,于是就哭了起来。徐先生连忙安慰我说:“你已经回来,我想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了。”
《蒋碧薇回忆录》还曾提到一件后被徐悲鸿无奈刮去的油画《台城夜月》:
画面是徐先生和孙韵君,双双地在一座高岗上,徐先生悠然席地而坐,孙韵君侍立一旁,项间一条纱巾,正在随风飘扬,天际,一轮明月——
台城,是南京的名胜之一,和鸡鸣寺毗连,登临其上可以远眺玄武湖全景。……
在这段情感中,台城是特别的,那么与台城毗连的“鸡鸣寺”也必特别,徐悲鸿与孙韵君父亲的初次会晤也选在鸡鸣寺的茶座(见《蒋碧薇回忆录》P114)。“鸡鸣寺”是否令徐悲鸿想起诗经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诗句?或许从这个夏天开始,《风雨鸡鸣图》成为徐悲鸿的经典图式之一?
1930年夏天,南京中大艺术院暑假结束开学伊始,孙韵君因宗白华的关系到艺术院旁听,因才华出众而引起徐悲鸿的格外垂青。这是“慈悲”人生初见的阶段。且喜且忧应是徐悲鸿的内心戏,此时一只曲颈欲鸣的雄鸡是贴切的。此后数年中,当事人之纠结、困顿,用“风雨如晦”来形容并不为过,力图挣脱困境,也是徐悲鸿内心真实的呼喊,到了1937年,徐悲鸿用一只引颈冲冠长鸣的“雄鸡”意象来表达困顿中的挣扎与呼喊也更为妥帖。
“为人性癖”印章
值得留意的是,此件画面左下方有“为人性癖”印章。“为人性僻”来自杜甫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徐悲鸿此方印章,应是“为人性僻耽佳作,画不惊人死不休”之意了,佳作才会用到此印章。
为慎重起见,关于此件,时局版本的解读亦录于下方,供藏家朋友参考:
1930年,国内时局动荡,民生多疾苦。一边是国共关系破裂后,内战不断,一边是国民党内部派别林立,纷争频仍。
身处乱世,故徐先生作画,不论马、鹰、鸡或其它动物,往往都寄托着浓厚的家国情怀。《风雨鸡鸣图》引用《诗经》作题款,借画中风雨鸡鸣的形象发泄胸中的忧愤之情,盼望内战结束,黑暗过后亲人相聚。
一语双关,或许,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图》也是“一画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