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充满了传奇与变革的百年时光,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文明的碰撞却从未如此繁盛峥嵘。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亦难得有如此一个时代:承继过往千年之昌盛,开辟崭新的艺术探索路程。即将举行的佳士得香港春拍荟萃中外顶级现代艺术大师,旨在彰显当年文化交流的盛世。
中西巨匠,云集一堂:张大千、毕加索、雷诺瓦、徐悲鸿
上世纪世界艺坛中有“东张西毕”一说,指的是东方的张大千和西方的毕加索(Pablo Picasso),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东西方艺术巨匠,皆拥有极富传奇和浪漫色彩的一生,于世界艺坛中影响深远。张大千曾在1956年登门拜访毕加索,两人相谈甚欢,互赠礼物。此次中西画坛巨匠的会面,轰动艺坛,巴黎的新闻界更将这次会面称为 “艺术节的高峰会议”。此次春拍中佳士得将隆重推出两位大师巨作——《碧峰古寺》与《侧躺的女人与蜻蜓》(Nu couche a la libellule),对比欣赏,方认真体会两位中西巨匠的交映光辉。
张大千《碧峰古寺》作于1967年,以矿物质颜料自由泼洒于金笺,经过自然的流动和酝酿,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成为盛年时期最为大胆的抽象巨作之一。作品诞生于大千巴西寓所八德园五亭湖上,画面但见如宝石般厚重的青绿颜料倾泻而下,与金笺交相辉映。在晨光里穿透氤氲岚霭,于抽象之中又兼有具象:碧峰巍峨,古寺隐现,气象万千。此作标志着张大千从传统具像转向探索抽象艺术表现手法之路的成功,这种全新的艺术风格为画家乃至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开辟出崭新的天地。
而这幅完成于1968年的毕加索晚期巅峰之作《侧躺的女人与蜻蜓》灵感则源于艺术家最后的情人及缪斯:杰奎琳·洛克(Jacqueline Roque)。作品行云流水、笔触流畅、色彩明亮,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的杰奎琳轮廓,近乎真人大小,几乎占据了整幅画面,一只蜻蜓如神谕般落在她伸出的手心。此作亦见证了毕加索超越西方艺术体系的先锋实践,他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书画“留白”技巧,左下方的“留白”空间制衡了右上方深蓝色彩,令构图达至平衡,将杰奎琳极具感染力的形态提升至更高层次。
而另一位印象派大师皮耶・奥古斯特・雷诺瓦(Pierre-Auguste Renoir),虽年长于毕加索,却丝毫不影响两人忘年之交的深厚友谊。有一次,毕加索亲自开车带着亚美迪欧·莫迪利安尼(Amedeo Modigliani)去巴黎郊区拜访雷诺瓦,希望年长的诺阿能够给予当时迷茫落魄的莫迪利安尼一些人生的指导,由此可见其在毕加索心中的崇高地位。
法国,文化交汇的世界中心:赵无极、吴冠中、林风眠、朱德群、黎谱
上世纪上半叶是中国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批有志之士满怀热情远赴重洋,期许于国际文化中取经,重新开辟中国艺术之未来。其先行者林风眠归国后一直在国立艺专推行西化艺术运动,以期改革中国艺术,影响了一批学生,其中就包括朱德群、赵无极与吴冠中。三人毕业后相继留学法国,在与西方美学的碰撞融合中,将中国艺术带入了一种新的可能,三位被冠以“法兰西三剑客”,成为载入史册的艺术家。此次香港春拍佳士得将再续传奇,呈献这四位艺术大师的经典代表作,以飨藏家。
《24.01.63》作于1963年农历新年除夕的前一天,赵无极在画面主题使用了中国传统春节中出现的主色调红色。这一极富感染力的色彩,洋溢着热情和希望,更富含趋吉避祸的美好祝愿。据统计,赵无极在狂草时期以红色为主体的系列绘画仅十多幅,而如此鲜艳的赤红更是在市场上极为罕见。在《24.01.63》一作中,画家饱蘸激情的笔触,或大笔开阖,铺排出绚烂的晚霞,或洋洋洒洒,舞幽壑之潜蛟,极富层次感的赤色翻涌着狂舞着,仿佛再现了远古洪荒时期盘古开天辟地的那一磅礴瞬间,又像是席卷太空的的一场太阳风暴。
吴冠中与赵无极有着类似经历。1936年,时年17岁的他因为与朱德群相识而开始接触艺术,也曾转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而跟着林风眠、吴大羽等学习到西方注重形式的绘画表现方式,同时也师从潘天寿学习国画,受到石涛、八大山人的绘画启发。从此次春拍的两件重要吴冠中作品中可以一窥其归国后艺术发展的脉络。
《误入崂山》作于1988年,实属吴冠中八十年代从具象过渡至半抽象时期,最大胆创新而具有特别意义的代表作。作品表现的是在经过千万年海水冲刷的巨石上屹立的松林,茂密嶙峋,在石隙之间生长,与厚重饱满的奇石相映成趣。作品完成后,1995年曾在香港艺术馆举办的《叛逆的师承:吴冠中》回顾大展中展出,亦收录于《吴冠中全集》之中,其重要性及标志性不言而喻。
1990年5月,新加坡新华美术中心庆祝成立十周年,主办 “吴冠中水彩粉彩画展”,演讲台后面即为《海滨》
这幅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作品预示着吴冠中的艺术新生。1976年经过时代动荡之后,吴冠中终于可以全心全意投入艺术创作,他这份对未来的期盼之情在《海滨》这幅作品上可谓表露无遗。代表生命力充沛的野草、寓意自由的海鸥、象征重新出发的船艇,这些意像寄寓了他对生活及艺术创作的翘首以盼。
吴冠中在给《朱德群传》作序时回忆,2000年9月,朱德群到上海博物馆举办个展,特地和吴冠中一道去了趟鲁迅故居,那里有他们的一段共同记忆。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先生在上海逝世时,我和德群正在杭州国立艺专上学,我在艺专宿舍阅报室读到这震惊的消息,哭了。那时我们艺专同学整天沉浸在艺术的追求中,不问政事,但鲁迅之死及以后的日军侵华却影响了我们这代年轻人的整个人生道路。”
朱德群的艺术呈现一种令人着迷的色光和悦目娱心的音乐性,2000年后他倾向使用大尺幅画布创作,借凭炉火纯青、时而轻巧时而厚实的笔触,将他对光源和韵律的追寻推至顶峰。《永恒的剎那》实乃艺术家该时期大尺幅作品中的至臻之作,更是为数不多的二联作,曾展于2008年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回顾展。
而提及赴法国留学的亚洲艺术家,同样不能不提越南艺术家黎谱(Le Pho)。黎谱亦曾经远赴巴黎求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的法国美术学院。完成学业后他返回祖国并于河内的印度支那美术高等学校任教,其创作风格与艺术思维启发了无数新一代的越南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