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4705
明崇祯(1635年)
潞王中和琴
通长:121 cm,肩宽:19.5cm,尾宽:14 cm
此琴中和式,琴额造型八棱形,以按八节;腰起四棱,以按四时;龙池正圆,凤沼正方,以按天圆地方;琴尾作环云,抚尾作双星,以按景星庆云应天时。面桐底梓,肩当二徽半,腰从八徽四分至九徽八分,岳山、承露、焦尾、龙龈、雁足均为紫檀木。
琴八宝灰胎,髹黑漆,下层间有朱漆,局部杂以金末、朱砂等;漆质坚实,呈隐性流水断纹,局部间以梅花断。
龙池上方刻隶书“中和”二字,龙池下方刻楷书诗文“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款识“敬一主人”,诗文下方刻篆书“潞国世传”方印一张。池内见楷书刻款:“大明崇祯乙亥小春潞国制柒拾号”,字体工整。尾托楷书刻款:“周鲁封珍藏,遗子孙永保。”
周鲁封,字子安,活跃在清代初期,精于琴律,亦善琴学考证,在安徽地区颇有声望。据记载“越千有谱,子安能考订玉成。子安善琴,越千能推敲而属和。”时广陵派琴家徐祺的《五知斋琴谱》编成后未能出版,五十年后徐祺子徐俊在安徽遇到周鲁封,二人因琴成为知音,时人誉为当世之伯牙子期。《五知斋琴谱》由此于康熙年间首次刊印,成为广陵派的重要谱本,同时也成为对琴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清代琴著。
周鲁封藏琴见有国家博物馆藏“混沌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雪夜冰”、叶诗梦旧藏“昆山玉”等。
“敬一主人”的称号为潞藩前后两代藩王所有,封地位于河南卫辉,第一代潞王为潞简王朱翊镠(1568-1614)是万历皇帝的胞弟,《明史》记载万历以后诸帝待潞王礼如福王,为“诸藩之首”,深蒙朝廷嘉许,在诸王中地位突出、权势显赫。
“敕封潞简王之墓”碑跌
第二代潞王朱常淓(1608-1648)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袭封潞王,有着非常广泛的文化追求,“工书画,好古玩,通释典”,不仅是书法家、诗人、画家,也善音律,自制或监制古琴,还著有《潞藩纂集古音正宗》、《潞藩新刻述古书法纂》、《古今宗藩懿行考十卷》、《万汇仙机棋谱》等等。
潞王作为明代的宗藩,不能参政议政,多样的文化形式实际上是他们与文人、士大夫之间交往的特殊纽带,包括书法、绘画、诗歌、音律等等,藩王的艺术趣味也在彰显他们与更广泛的精英阶层共有的价值,同时也是维护他们作为文化楷模甚至文人领袖角色的重要方式。
潞王《古音正宗》在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完成,其中第一册有“中和琴式论”详叙中和琴之形象。
此琴“崇祯乙亥”为崇祯八年(1635年),参照河南新乡博物馆所藏“大明崇祯甲戌岁潞国制陆拾肆号”,甲戌为潞王制琴第一年,此件为是潞王琴制作第二年之作品,工艺之精湛、用材之奢华考究尽显王侯气势。
此时风尚高雅、才华横溢的潞王才二十七岁,在斫琴的同时,命人仿制三代礼器并同样落有明确的制作年份和编号。目前所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大明崇祯八年潞国之正一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大明崇祯八年潞国十九器、大明崇祯九年潞国四十器。
“诸藩皆望”的潞王制器乃“乾清供奉”,是进贡给崇祯皇帝作为御赐的宝物,主要在明宫廷皇室内部流传,民间得之者甚少。
崇祯甲申(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潞王为(卫辉府)总兵卜从善拥护,携攻眷、宝器,渡河而南”,“流寓于杭”,坐镇并治理一方,臣子欲拥立为帝。而后明朝结束,在满清统治的初期,潞王及明朝遗老遗少自是难以自保,潞王琴在清代宫廷必然面临被清理的下场。由此,虽然潞王制琴相传有三百多号,经此改朝换代,只有散落民间的极少部分得以传世,至今所见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据民国初期杨宗稷《琴学丛书》所说,其所见潞王琴也不过十张。此件经清代大家周鲁封旧藏更显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