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山遗意在岭南
邓尔雅(1883—1954),原名溥,字季雨,又名万岁,号尔雅,署邓斋、绿绮台主、风丁老人,东莞人。其父邓蓉镜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归田掌教广雅书院,邓尔雅也在黄士陵离开广州的前一年1899年入读广雅书院。或许是因为这层特殊的关系,邓尔雅的篆刻在广泛吸收邓石如、赵之谦、黄士陵等大家营养的基础上,以“皖黟之间”为追求而终归于牧甫的冲和静穆。观其所作“演雅楼”“文礼”与“吕”“树英”诸印,刀法基本以牧甫挺拔利落的韵致为宗,用篆上注重方圆的搭配变化;又由于其曾东渡日本学习美术,故对于印面的视觉美感常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处理。其曾自作诗曰“上追甲金石,旁及陶瓦砖。三代同风气,印人所以传”,可视为其对于篆刻艺术追求的夫子自道;沙孟海先生曾誉之曰“私淑黟山,得其靓挺之微,时出新意”。黄士陵印风之外,邓尔雅还尝试以北朝楷书入印,格调高古,颇有成就。
Lot 4466
邓尔雅刻 寿山石印章
印文:演雅楼。
边款:尔疋刻。
2.2×2.2×6 cm
Lot 4470
邓尔雅刻 吕树英用寿山高山石对章
印文:1. 吕。2. 树英。
边款:1. 仲英先生属仿龙虎文,尔疋。2. 乙亥首夏,尔疋仿汉。
1.7×1.7×7.1 cm×2
Lot 4468
邓尔雅刻 寿山石印章
印文:正气斋。
边款:正气斋主人属,若灿赠,尔疋刻。
1.3×1.3×3.8 cm
Lot 4467
邓尔雅刻 寿山石印章
印文:文礼。
边款:尔疋。
1.8×1.8×6.2 cm
李尹桑(1882—1943)字茗柯,一作榠柯,一字壶父,号鉥斋,别署秦斋,原籍江苏吴县,幼年随父迁居广州,遂隶籍番禺。李尹桑出生这年,正是黄士陵自南昌移居广州之际。1887年牧甫自北京国子监学成归广州,应广东巡抚吴大澂之聘协助梁鼎芬主持广雅书局校书堂事,李尹桑便在此期间由雅好收藏的父亲带领拜入黄士陵门下学艺。等到1900年牧甫51岁返回故乡黟县,此时李尹桑才不过八九岁,所以他跟黄士陵学艺的时间不过两三年。但从黄士陵传世为李氏所作的大量印章不难推想,他们的这种亲密关系应该保持到黄氏终老。李尹桑以刻古玺印一路而闻名,用篆基本取三代金石文字,用刀在黄士陵光洁峻拔的基调上稍加轻松质朴,如白文“岁寒堂”、朱文“贵平长寿”等印,布局稳重典雅,字形自然妥帖,气息淳古典正,技法十分老练。
Lot 4471
李尹桑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岁寒堂。
边款:丁丑立冬,鉥斋自作。
2.2×2.2×2.8 cm
Lot 4472
李尹桑刻 寿山石兽钮印章
印文:贵平长寿。
边款:贵平六兄属仿秦印,辛未十月,鉥斋。
2×1.7×3.2 cm
在近代印坛,“岭南派”是一支十分值得注意的力量,虽然他们的印风都受到黄士陵的深刻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模拟,而是能在学习中有所创见,甚至别开生面。回过头来看,在黄士陵篆刻艺术的推广和继承中,这些忠实的追随者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如果不是他们的努力发扬,五十多岁就隐退家乡的黄士陵及其艺术,或许还会在历史的尘埃中隐藏得更久。他们是“岭南派”的中坚力量,也是黄士陵篆刻艺术得以成为一种流派并影响深远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