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见初心·迎建党100周年献礼:画家陆贤能

日期:2021-05-10 14:50:32 来源:卓克艺术网

名家 >翰墨见初心·迎建党100周年献礼:画家陆贤能

图片1

图片2

陆贤能(陆沉),笔名九屾,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流行色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西省名人联合会常务理事。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1938年12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凤鸣乡,小学、中学得美术老师甘嶽、刘天仁教导。1960年高中毕业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从二年级起,任四川美院校刊《日日红》副主编。学业深受李有行教授影响。1964年川美毕业分配,志愿来到山西省轻工业学院(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前身)教色彩写生40年,研究传授“李有行体系”,并运用于中国画创作。其创新成果被中央美院博导、中国著名策展人、王春辰先生命名为“构型山水”、“墨彩写意”、“大笔丛林”三大部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18.09.04-17),并撰长文“墨彩万钧·陆沉的水墨艺术”刊登于《美术》(2018.11)“美术家”专栏。同时期《中国美术报》也作为“专题”发表(2018.09.17第28期)。

图片3

墨彩万钧——陆沉的水墨艺术

王春辰

当代的中国画艺术或水墨绘画的发展,经历了百年余的演进和变革,今天需要用回溯的方法来对之展开历史意义的研究,以一种艺术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谱系来进行研究,这样,我们才可以清晰地认识那些为之奋斗苦画的当代艺术家的价值和意义。而陆沉(陆贤能)先生就需要这样的坐标来认识与研究,需要在奔腾的历史长河里驻步观察和审视,事实上,这是我们对20世纪以来的艺术挑战的整体回应和梳理。

图片4

一、世纪回望 汇聚墨彩

近代以来,对中国的绘画(特别是指水墨绘画)的批评主要来自两个维度:一个是写实造型,一个是现代色彩,因此有了徐悲鸿一辈人在欧洲留学奋力学习欧洲写实造型绘画,包括学习雕塑,如滑天友就是在法国巴黎美院研学习写实雕塑,对此后的中国雕塑发展做出了时代贡献。而对于色彩方面的回应,是林风眠等一批青年人,既取法现代绘画的夸张、变形,更积极学习它们的色彩系统,将之应用在水墨绘画的创作中,渐渐地改造中国水墨绘画的色彩表现,使之愈加丰富。在去欧洲学习的年轻画家群体中,还有一个人要特别要提到,这就是李有行(1905-1982)。他1926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后赴法国里昂美专留学,1929年毕业,获毕业设计奖,随后在巴黎维纳丝绸公司任图案设计师,两年后回国,在上海美亚丝绸厂任图案设计室主任。此后又受聘为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兼图案系主任。抗战时,随校南迁,1940年在成都创办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四川美院前身),故又被称为四川美院的创始人。当年与林风眠齐名,有“南林北李”之称。李有行是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先驱,1953年后在川美长期任教,将中国意象色彩与西方科学写生色彩融于一体,结合艺术设计、分版套印要求创立了一套归纳写生训练的色彩教学方法,称为“色彩归纳法”,在1982年全国八大美院举行的杭州会议上,这套方法被命名为“李有行体系”,他一生创作水彩水粉作品3000余幅,被赞誉为“东方色彩大师”。他的色彩教学和色彩理论影响了很多艺术家和学生,其中包括陆沉先生。

图片5

陆沉先生1960年考入四川美院工艺系染织专业,受教于李有行先生,在色彩、设计、绘画方面深受影响。陆沉1964年毕业后到山西轻工业学校(后更名为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工作,就将这套“色彩归纳法”灌注在自己几十年的教学、设计与创作中,并加以拓展深化。“李有行体系”是李有行取法欧洲并在设计行业从事实际工作而摸索出的一套方法,它的特点是与工业产业密切联系,融合了艺术创作、文化、生产,在中国工艺美术和纺织业的影响很大。对于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李有行则强调:“作画要四到:意到、心到、手到、色到。意到是静下来倾诚作画,心到是取景布局反复比较,手到是结构与轮廓要层次清楚,色到是在色彩光线的变化中捉住一瞬时的观察”。陆沉毕业分配到山西后,与同来的川美毕业生谭兴渠、吴德文一起将川美的教学思想和体系带了过来,在此后的五十多年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陆沉主讲色彩课,将这一源自欧洲的色彩体系发扬光大,深入到教学与创作中。

图片6

陆沉先生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将传统的“五正色”体系的“青、赤、黄、白、黑”与当代色彩学理论结合,提出了“五墨十彩”论,成为他的墨彩艺术的基础理论。“五墨十彩”指墨有五态:焦、浓、重、淡、渗,为“五墨”;色也有五态,即冷、暖、鲜、灰、变五性,如此共为十彩。其中的“渗”是生宣纸发墨发色的渗化形态,“变”包含着颜色互混之变、墨彩互混之变、色墨彩之变。这些变化又受到焦、浓、重、淡、渗的影响,再随着千变万化的笔法变化,形成庞大的色变体系。五墨十彩是有序而又富有机变的系统,对它娴熟的掌握来自生宣纸和手笔的心手相应、随机应变。由此可以看到,陆沉先生的色彩论与李有行一辈的艺术家取法欧洲、研习欧洲传统形成的“李有行体系”有着血缘关系,而同时陆沉先生又综合了中国的传统画论,丰富了这一体系,这也是川美的现代色彩教学研究在山西的发扬光大,这也是为什么山西成立了“李有行体系学术研究会”的原因,宗旨就是研究当代的色彩理论,与艺术创作、设计、生产联系起来,既促进当代艺术的色彩研究,也促进当代设计与时尚产业的色彩学研究,特别是对于中国水墨绘画的色彩研究更是需要与传统与时代贯通起来进行。

图片7

基于这样的色彩理论,陆沉除了色彩教学与研究外,还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色彩理论融汇到中国水墨艺术创作中。他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淬炼,到了晚年变法时开始着重地提出并强化他的“水墨重彩”绘画。通过对陆沉的艺术实践的整体观察,我注意到他的创作的变化,是越来越趋向色彩入画、墨与色汇合交融,越来越契合他的“五墨十彩”论,对“墨分五色”的再阐释以及创作上的应用,以此形成了他晚年变化的风格和语言特质。正如易英教授所评论的:其“笔墨与色彩处于一种复杂的关系中,如果笔墨是常数的话,色彩则是运动中的变数。水墨是他知觉的对象,知觉包括经验、记忆和印象,它作用于水墨会生成内在的意义,而不是对水墨简单的叠加,也就是说它会生成新的图式。”

图片8

我用“墨彩万钧”来指向陆沉的艺术创作,是意在提示他以一生的践行来探索墨彩的艺术价值和实践的可行性,这样的绘画语言体系的探索具有万般的重要性。“墨彩万钧”其意不仅指向陆沉先生在色彩表现力上下功夫,也是强调了他对作品意境的追求,大笔落墨,势如破竹,在构形山水的探索上也是灵动的线条充满了动感,体现着当代的审美体验,也是创新水墨绘画的表现力所致。“墨彩万钧”既是陆沉的绘画特点,也是他的艺术目标,既是现代绘画审美的诉求,也是当代艺术的共同指向,以力度与深度来展露时代的心理症候及其视觉呈现。

图片9

二、人杰地灵 如椽大笔

山西在美术史上艺术家、理论家辈出,如史称水墨山水画鼻祖的唐代王维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祖籍山西祁县)人, 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美术史著作《历代名画记》的唐代张彦远是临猗人、五代在这里写下了《笔法记》的荆浩久居太行山(一说是沁水人)、在宋代为《历代名画记》做续篇的《图画见闻志》作者郭若虚是太原人,享誉海内外的清代书画名家傅山是太原人,在现代则有董寿平、杨力舟、王迎春等。三晋大地又是中国地上文物的大省,从云冈石窟佛教造像到永乐宫壁画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的瑰宝,对之研究、研习的后世学子、艺术家络绎不绝,为今天的艺术源源不断提供艺术的滋养。在山水艺术方面,三晋的名山大谷尤为当世的画家所重,如绵延横亘南北的太行山是当代很多画家的写生基地,常年盘桓在太行的深山峻岭中,炼眼练手练心,寻找创作灵感和视觉母题,几乎形成太行画派。

图片10

在山西,以太行山为题材创作的画家,同样是数不胜数,而陆沉先生从川美毕业来到山西,工作生活了五十多年,已经将山西变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那种对山川的热爱是由衷地来自生命的深处。他自小出生、生活的地方就是蜀地山区,青山绿水,丛林葱郁,从他受启蒙学习画画开始,就满心滋润了对丛林、山水的喜欢,随着在山西的几十年生活,对那里的大自然的一树一石皆有钟爱,无论是用功甚勤的梅花、还是矢志不渝的山水,都已经化作了精神的寄托和崇高的无限神圣。

图片11

纵览陆沉先生的艺术,可以这样说,墨彩是他努力建构的艺术表现语言,而他的艺术的落脚点则是山水,是他孜孜以求的艺术之神。中国绘画在历史发展中之所以最后聚拢在山水上,是与中国文化的根源性有关。在东方这片土地上,对山川自然的痴情来自于心灵的守护,一种天地大美的神往,画家画山是穷神变、测幽微,追求的是与日月同辉的一种恒久价值,山不自语但言不尽天地大道。山水成了中国人的精神象征和信仰之位。陆沉先生这几十年来在内心深处,即是以这种大美无言的至境来激励,吸纳百家,熔铸自家心法。他深知在当今时代创作自家风貌的山水艺术委实不易,而如果不勤勉以苦行,则断不能成就一家之貌。

图片12

陆沉先生久居三晋,性格豪迈,爽直大度,所以他的画风一直追求的是大笔如椽之势,不拘泥小景致的描摹。他走遍了三晋大地的山山水水,也数十年游历国内的名山大川,行程不止十万里,在真山水中“收尽奇峰打草稿”。但他作画又不以写生稿为素材,而是面对画幅审视良久,让胸中决出图形山貌,然后下笔,让澎湃的块垒滔滔不绝尽泄于画面。古有神品逸品之说,但都无以概述陆沉所追求的画风,或以雄浑劲健可言之。陆沉先生在60岁退休后更是创作劲头不止,精益求精,不仅是深思自己之前几十年的艺术之路,而且还特意来中央美院参加“现代艺术批评与理论研修班”,很多人不理解,认为陆先生已经名冠三晋,画艺精到,学有所成,为何还要到央美当最年长学生呢。殊不知陆沉先生自有主意,他是不甘于已有的艺术成就,而是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深化对艺术的理解,将艺术的内涵的感悟拓展延伸,这是陆沉先生一心向艺求得通悟之为。学无止境并非一句空话,在陆沉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谦和好学是艺术的大道通路,于今尤为如此。

图片13

确实,陆沉在其后又二十年的创作探索中,他积累的学养一下喷涌而出,在山水造境的创作上愈益个人风格突显,对这一批新面貌的山水作品,我称之为“构形山水”。这是以陆沉先生的整体绘画的趋向而言的,特指他晚年变法后的作品,这些作品融合了他的墨彩论、他的笔墨造诣以及他在设计构成上的天赋和积累。它们不以具体景观为主旨,而是直指胸臆,线条灵动飘逸,墨彩充溢在画面上,随机随意构成形貌,又颇多清风扑面之气。“构形”是现代艺术概念,强调现代的视觉效果和感应,讲究画面形式的抽象与具象的自然变化,形式具有自然生发的偶然性,但又完美谐和,可久久回味。“构形”的极致是世界的抽象化与哲学化,但万变都有形制的存在,对于陆沉先生,“构形山水”的潜力是打通现代视觉与墨彩与传统山水的糅合,写意与工笔融合并举,但工在其妙,生动传神,形成独有的当代山水图式。陆沉先生在最近二十年的变法创作中,很清晰地思考了自己的艺术的“三变”:第一变是从概念的“山水画”走向真山水,领悟天地的神韵;第二变是进入意向的自由的“山海系列”,如《天地四方》,“让心中野性膨胀释放,让思想驰骋山海间”;第三变就是突破地域概念,而以“新地域”观念通向“梦景、串景、通景、心景”。究其实,就是将现实记忆随意舒泄,不再受现实的束缚,而畅通无阻地表现,“以神造型”,“型有韵致,神存于型,造型过程,型即神化,便产生出富有神韵的艺术作品”。

图片14

陆沉对绘画的思考和论述正契合了中国美术史的传统,即画家往往对自己知行合一的心得和见解进行阐发,它的特点是论点具体、具有绘画创作的针对性,重视体验感悟,富有个性。同样,陆沉对自己的艺术思想进行论述和总结,也是其艺术愈加成熟丰厚的结果,由艺术家的画论阐述可以印证其艺术的探索宗旨,也相应地可以从学术的历史角度来确定、研究其艺术发展与变化的价值和意义。由是观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陆沉先生在山水艺术的探索上经历的变化,就像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几个彪炳史册的艺术家都是晚年变法一样,陆沉一样在经历着晚年变法的过程,越是能变法,越是可以出大成就。

图片15

所以,人们对中国画的笑言是中国画比的不是功力,而比的是高寿,越是高寿,越有可能变出个人的法则和艺术,所谓醇酒越酿越香。基于此,陆沉在探索创作“构形山水”系列作品时,就越加自觉把握作品的形神意蕴,意存笔先,纯任心性生发,收放自如,现代艺术的自由构成章法随机形成,而笔墨的韵味又蕴涵其中。陆沉讲自己在作画时常常是凝神静气,让脑子空净,然后落笔运墨,神气灌注,不打底稿,画面关系依势而为,一气呵成;而陆沉的墨彩写意同样是兼具写意与墨彩,用笔豪放,与构形山水形成对举,前者工写皆备,而墨彩写意则舒朗宏阔。陆沉以同样的笔法和气象来画树木丛林,不拘小节,大笔驰骋,畅快淋漓。这种画风与境界不由让人想到古来的南北宗论,不由得在今天的满目细笔小笔的雅致清丽风格流行之时,更加赞赏、推崇这种大开大阖的艺术品格。

图片16

我们沿着陆沉先生的艺术之路来讨论他的艺术的特征和成就之处,以墨彩为其艺术语言表现系统、以构形山水为其艺术终极所向。陆沉先生今年80岁,精神矍铄,如其名一般,深潜于美术史的经络里,与历史相伴,汲取独特的人文气息,发挥着自己的沉着与执着的韧劲,在心仪向往的艺术道境中奋笔疾书,涌动着澎湃的热情和信心,走在墨彩交汇的魂魄世界里。

中国的美术史需要这样充满坚忍不拔的艺术家,不休不止,去追寻那伟岸的艺术的至高境界。

2018年8月1日

于中央美术学院

图片17

中央美院著名学者、博导王宏建教授评论陆贤能:

中央美院著名学者、博导王宏建教授曾以“晋山晋水尽显性情风骨”为题撰文(发表在《美术观察》2018.12)指出“陆沉(陆贤能)先生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大家。”“默默地从事美术教育、绘画创作和艺术求索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里,他的足迹踏遍了晋山晋水,游遍了祖国的南北东西,创作了大量风格独特,面貌迥然的画作,他的作品,无论是笔墨的老辣,色彩的浓烈,亦或是构图的奇妙,想象的奔逸,都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已经纯熟掌握绘画艺术语言并能够从心所欲地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真实感情的老画家应有的境界。陆沉先生绘画题材广泛,不拘一格。他画山水、也画松柏榕槐,古梅新韵,更喜作厅堂巨作,极具视觉震撼力与精神感染力。他的这类大画很多被收藏在人民大会堂山西厅、毛主席纪念堂、中央文史馆、山西省委大堂、山西省政府接见大厅等处,这些作品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陆沉先生一生非常重视绘画形式语言的探索”“但是我们在欣赏他的画作时,往往会忽略掉或见不到这些“符于外”的形式语言,而只看到他对艺术忠贞不二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他始终如一的性格、情操、气节和风骨。”

图片18

中央美院博导易英教授评论陆贤能:

中央美院博导易英教授在长篇评论《胸中万千丘壑——陆贤能艺术分析》中写道“传统的样式和现代的气质都表现在他的作品上,他不把自己局限在哪种风格和哪种类型,他只求艺术的表现,画画就是目的。”“他”对传统是整体的把握,而充实传统的则是生命的冲动。”“水墨是陆贤能的主打产品,但他的水墨画与众不同,别具特色,也是他的主要艺术成就。陆贤能强调艺术的率性,他的成功在于艺术的投入、激情与想象。这些可能都很重要,但回到他的艺术早期,或许更能发现他的艺术成功的秘密。陆贤能在水彩画上很有成就。”“在陆贤能的艺术中,色彩是一个中心,尤其是他的山水画。这个中心的来源还在他的早期艺术,特别是学校的训练,在他主动地进行艺术创作之前的艺术学习,可能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他的农村生活经历。”“陆贤能遇上了一位好老师,一位与众不同的教育家,这就是李有行先生。李有行影响了陆贤能一辈子。”“陆贤能认为他的艺术不是水彩画和水墨画的混合,这是对的,但他的山水画最大的特点也是在彩色。

图片19

这种色彩的意识来自早期的经验。这个经验普遍没有断裂,后来的教育和写生都延续了这种色彩意识。之所以强调色彩的重要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都是与生命成长的经验混合在一起,这种感受对象的方式也就是生命体验的方式,因此它具有生命的力量。其次,如果这种经验只是停留在自身的状态,陆贤能可能只是一位一般的色彩画家。他的色彩能力是在水墨画上显现出来的。这就是说,这种经验实际上十一知觉的方式感知和认识对象,知觉的意象是有欲望的。它总是朝向它的对象,在朝向和达成的过程中,对象也凝聚了主体的意向,对象也主体化了。”“水墨是他知觉的对象,知觉包括经验、记忆和印象,它作用于水墨会生成内在的意义,而不是对水墨简单的叠加,也就是说它会生成新的图式。这个新的图式不仅对应它原有的对象,也对应他的心理,因此它是新奇的、冲击的和不确定的。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也不是水彩与水墨的混合,它就是他的图式、他的知觉、他的经验和他的生命对艺术的冲击。虽然他的色彩训练在先,但传统的图式则应先于色彩介入。对他而言,色彩意味着对传统的突破和笔墨的改造。”“他要追求的是大自然的精髓,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

图片20

图片21

图片22

陆贤能主要作品/展览年表:

1980年 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北岳胜概》入选收藏;

1981年 人民大会堂:山西厅巨型窗帘图案设计;

1987年 中国美术馆:“煤城之春画展”《金山座座》展出;

1989年 中国美协主办,中国美术馆:“新人新作展”(第五回);

1992年 人民大会堂:山西厅主画《三晋列岫》(54㎡)、巨型门套木雕设计(32㎡);

1982年 山西人民出版社:《陆沉国画集》出版发行;

1993年 中国美协主办,“全国首届山水画展”:《金山座座》入选;

1996年 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第三届水彩(彩画)展:《亿士育青山》入选;

1998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国家出版工程《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粉》卷:《九寨沟》入编;

1998年 中国美协主办,“时代风采——全国写生画展”:《丽江古城》收藏(获唯一奖项佳作奖)

1999年 中央宣传部主办,中华世纪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成就展”:主展厅主题雕塑“托起太阳”设计(合作);

2001年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教材:《色彩技法与创作》;

2002年 《美术研究》(2002.01期):《写意·变异·随意——色彩写生三变》(论文);

2002年 《中国美术》第三期发表:《水墨重彩画管窥》(论文);

2002年 中国《流行色》021期发表:《色彩的空间形态和运动轨迹》(论文)(获全国01——03年度优秀论文奖);

2002年 《百年华章·20世纪中国文化图文志》撰写名家名作评论入编两篇:《黄永玉<益鸟也>》、《王迎春杨力舟<太行铁壁>》;

2003年 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第四届山水画展”:《都市空间》优秀奖;

2003年 山西省博物馆:“墨彩空间·陆贤能教授水墨重彩画陈列”(1月15日——3月15日);

2003年 北京中华世纪坛:“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展”《表里山河》(漆画巨作200x1450cm);

2005年 《美术》杂志主办出版:《中国优秀美术家丛书·陆贤能》;

2005年 “大河春天·全国第五届山水画展”:《交城山即景》三等奖;

2006年 “走进郑州·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展”:出版艺术家专刊(个人专刊);

2007年 “墨彩空间·陆贤能2007中国画山西巡回展”一年;

2008年 北京奥运会 老林匹克美术大会《五色齐开并辉煌》(收藏获奖);

2010年 山西省委大堂:主创《表里山河 人文祖地》(巨画二幅);

2010年 山西省政府办公室大幅红轴《长天一帜》(丈二);

2011年 人民大会堂:山西厅领导休息厅巨画《三晋揽胜》(3x7㎡);

2013年 山西省政府 文史馆:《黄河乾坤湾》(大山水,丈八);

2013年 中央文史馆:《黄土高原水中巾》(六尺整开);

2015年 山西省政府:接见厅“渊谊堂”主墙巨画《吕梁云起图》、接见厅屏风大画《恒山迎宾松》;

2016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陆贤能》;

2018年 中国美术馆:“墨彩万钧·陆沉水墨艺术展”;

2018年 《美术观察》2018-12:刊登《南海宝花》等四幅;

2018年 《美术》2018.11:刊登《都市空间组画》之一、《松之律》等五幅;

2018年 《中国美术报》第28期(总123期):发表《岁月之诗》、《天地四方》等三幅;

2018年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画集《墨彩万钧·陆沉水墨艺术》;

2019年 山西省首届文化艺术节:总体策划“人说山西好风光诗·书·画·印作品展”主创巨作辉煌晋商500年史诗长卷图等巨作。由山西晋商博物院收藏

2019年 “艺术西湖·杭州国际水墨博览会”参展、收藏;

2019年“武汉水墨双年展”:巨松画《岁月之诗》参展;

2020年 “梅城之春·武汉战疫大型组画”三十六幅;

2020年 山西省晋商博物院收藏:《万里长城九边重镇图》巨作(主创)、《汉蒙互市图》(创意构图)。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