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嘉,又名嘉德,1928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是张大千二哥张善孖的幼女。依照张家习俗,张氏昆仲子侄辈排行分男女,心嘉在女孩中排行第八,故大千称其为嘉德八侄。
心嘉自幼天资聪颖,身材娇小,却性格大胆,甚得叔父喜爱。1930年代初,张善孖、张大千举家客居苏州网师园,将殿春簃改作画室。张善孖号“虎痴”,在网师园中养虎写生作画;心嘉与虎儿朝夕相伴,毫无惧色。当时同寓网师园的还有书画金石大家叶恭绰(1881-1968),吴门文人雅士时常雅集于此,心嘉亦拜入大风堂门下,在园内跟随父亲及八叔读书习画。
1937年,局势风云变幻,张善孖携全家流离转徙,先到湖北宜昌,最终迁居重庆,旅程历尽艰辛。张善孖最早赠予心嘉庆祝生日的画作,即可追溯至此。1938年,他旋即又远赴欧美筹款募捐,四处奔波,日久积劳成疾。
1940年10月,张善孖回到重庆后因病溘逝。张大千当时已从成都启程前往敦煌一个多月,收到二哥病故的消息后悲痛万分,立即率众人返渝奔丧。时年心嘉仅12岁。自此,张大千对二兄的遗孤慈爱有加,尽力照抚,矢志不渝逾40载。
张大千于1949年末离开故土,而心嘉随家人定居上海,叔侄从此天各一方。心嘉大学修读地质考古,1953年与研读化工专业的段庆安结为连理,后诞下一对子女段靖、段端。30年间,张大千的足迹自南美阿根廷、巴西至北美纽约、加州,但叔侄间通信几乎从未间断。1970年代初,大千致心嘉及其姐心素的家书中曾写道:“侄有何需,随时函告,叔当尽力。” 心嘉长子段靖,小名聪聪,1960年代初移居海外,后由大千资助赴加州学医。因兄妹常年分居两地,又见大千画心嘉幼女肖像付与聪聪,并题:“这是你的妹妹敏敏”,可见时时挂念。
张大千加州环荜庵匾额
张心嘉于环荜庵前留影
1977年,张大千迁居台湾,筑建摩耶精舍,此时大陆逐渐开放。1979年,张大千在园中散步时失足跌入池中,“呼唤无人来拽,挣扎逾一小时始得出水……腰背皆伤。” 经历大病一场的大千更倍感思亲的苦闷,盼望能早日与亲人团聚。1979年10月,寄出一封家书:“嘉侄:盼汝速来。申请先到香港徐伯处,然后转到摩耶精舍,甚易。” 只言词组间,大千不负二兄临终之重托、寄望叔侄能团圆之情流诸笔端,跃然纸上。
文中徐伯,即与大千相交数十载的香港著名鉴藏家徐伯郊(1913-2002)。心嘉不久即带着女儿段端来到香港,不料台湾当局迟迟不允放行,停滞香港数月。经过张大千四处奔波,只有心嘉终于获得特许,来到外双溪畔摩耶精舍,一直伴随大千渡过晚年最后的时光。
张大千与张心嘉合影于摩耶精舍
张大千、徐雯波与张心嘉合影于摩耶精舍
来到台湾后,心嘉协助雯姨(即雯波夫人)照顾八叔,无微不至。心嘉是大风堂门人,书画皆通,更是张大千创作时的得力助手。张大千创作毕生最后一幅巨构《庐山图》时,张心嘉便随侍在侧。在照料大千起居生活之余,自然挑起了为大千整理文书诗稿的工作。
大千交付心嘉的手札内容丰富,均从未对外发表:手稿方面,有巴西八德园集《石门铭》书法,初到美国加州环荜盦种梅诗稿,1972年美国《张大千回顾展》自序前后二稿(拍品编号1107),家宴菜单(拍品编号1102);手札方面,有大千写给至亲家人和挚友的书信原稿,如徐雯波、张群、王济远等(拍品编号1105、1106)。
在难得的一帧手稿中,更流露大千日常生活的点滴:“辛亥六月二十九,试御隐形眼镜之第二日。” 旁画有两位高士顾盼自如,又以精简数笔勾出美人面貌,并题予嘉侄留之。
敬请横屏欣赏如下图片
《张大千回顾展》序稿(局部)
《张大千回顾展》出版物封面
张群、张大千、张心嘉及徐雯波
张大千等,《梅兰竹与张大千自画像》,佳士得香港,中国近现代画,2019年5月,拍品1365,港元562,500成交
时光荏苒,此批书画手迹自1983年张大千仙游后,一直由张心嘉悉心珍藏,体现了她对八叔绵绵不绝的怀念与敬意。张大千直接赠画,多上款嘉德爱侄,也屡有画作写赠聪聪、端端外孙,笔墨之中洋溢着浓浓亲情。
心嘉的一生,自上海、苏州、重庆至台湾、美国,见证了一个特殊时代的变迁。此次张善孖、张大千家族珍藏私人书画手札首次公开亮相,最珍贵的父女、叔侄情谊尽在其中,更丰富了张大千研究的重要史料,异常珍贵。
敬请左右滑动欣赏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