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2021春拍精品展5月12日-5月16日在四季酒店焕新开幕,30.24克拉哥伦比亚无油祖母绿点亮开场,比灯光更璀璨;比自然更恒久的是时间,宋代郭熙《双松图》与宋淳熙间浙江刻本《增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引古开今,张大千《文会图》以文会友;比时间更动人的是艺术,由吴冠中《苏醒》领首的现当代艺术,承文脉,开生面,瞩目呈现更为庞大的重量级艺术家阵容,与占据美术史地位的艺术经典巨作;比艺术更醇香的是老酒,茅台、威士忌、葡萄酒众多酒品,期待您光临赏鉴;比老酒更有趣的是潮流艺术,BEARBRICK大帝国已经集结完毕,等您检阅!永樂2021春拍预展5月17日至5月21日,同期还将举办多场研讨会。暖日和风,百艺苏醒,520春拍现场,不见不散。
精品展 现场照片
吴冠中 《苏醒》
1994年我以150×360厘米的丈二宣纸又作汉柏,这回不称《汉柏》,名《苏醒》。我不再着眼于躯体的复活,而想表现精魂的苏醒。在错杂、纷乱、缠绕的氛围中,有骨干的主体在游动中挣扎,在纵横捭阖中崛起,在浓墨重彩的抽象形式动荡中显示精神统治的威力。此画首展于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由文化部主办的“吴冠中艺术展”,从素材母体到这幅《苏醒》的诞生,历时整整二十年。
——吴冠中
吴冠中一生不仅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也致力于水墨画现代化的探索,他在30余年的水墨画创作生涯中,将油画的语言移植入水墨画中,用西方现代绘画的理念和形式元素改变了以前的旧格局,创造出新的艺术图式。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以中西融合的方式改革传统水墨画是一项重要的命题,徐悲鸿将文人画的笔墨与西方写实主义结合起来,林风眠将文人画、民间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造型法则相融合,他们都开拓了水墨画的表现空间。吴冠中的变革显然更加彻底,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水墨画的审美标准和表现技法,用“笔墨等于零”的观点重新定位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笔墨等于零”并不是提倡抛弃笔墨,而是强调不受传统笔墨陈规的束缚,借鉴西方艺术中的形式主义理论,在中国画中提炼出点、线、块、面等元素,“力求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这一标志性的艺术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水墨画的创作方向。
吴冠中 《汉柏》 1992 年
生命风景的绽放——关于吴冠中作品
《汉柏》和《苏醒》的艺术笔记
文:李大钧(势象艺术中心学术总监,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吴冠中自称为“生命的风景”的作品里,有两幅作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们的素材和母体均来自于苏州,离他故乡宜兴不远的诗意的江南。这两幅作品是《汉柏》和《苏醒》。
一、汉柏
1974年,已经55岁的吴冠中从限制绘画的农场生活中解脱开,应北京饭店之约,与祝大年、黄永玉、袁运甫等人沿途考察长江,准备创作长江万里图壁画。行至苏州,于苏州郊外司徒庙见到四株汉柏,这几株汉柏曾被雷劈,后复苏。乾隆皇帝见后命名为清、奇、古、怪。
吴冠中见到汉柏后异常激动,这四株劫后再生的汉柏:从断臂折腿中再生新枝,直立,躺卧,斜倚,曲折,穿插缠绵,千姿百态,枝叶繁茂,难分难解。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或许是感应自己艰苦求索、遇挫愈强的个性,或许是感慨千年沧桑、家国天下的命运,吴冠中感动着自己的发现:“汉柏数千年坎坷之生命铸造了千姿百态之壮观景色,令每一代子孙之肃然起敬”(吴冠中文《汉柏》),吴冠中背着油画箱绕树三匝,感到没有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写生整体风貌,且枝叉交错,缠绵纠葛,非油画工具所能表达。于是换水墨,用三张高丽纸接起来写生,三米来长的画面铺在地面上,绕着树丛一圈圈来回移位,边写生,边组织,有些形象是进入树丛中去猎取的。这幅吴冠中最大的素描作品,名为《汉柏写生原稿》(1974年作,102×312cm)自此后,汉柏成为之后三十几年间吴冠中许多作品的母体。
怀孕近十年,1983年,吴冠中用146.3×363厘米的丈二宣纸作了“汉柏”。基本是将素描中的形象浓缩重叠,突出相互呼应的整体效果,并利用水墨之挥洒,渲染苍茫、古朴之感。稀疏的残红、残绿、残黄铭记着生命的华年。此幅先展出于香港艺术节、日本及新加坡国家博物院,1995年展出于香港艺术馆我的个展(叛逆的师承)。
1987年,他又以34.3×273厘米的长卷形式将这母体汉柏作横向运动展开,近乎抽象了,抽出其运动感的延伸。此长卷后于1992年展于大英博物馆《吴冠中——一个20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1988年,吴冠中为北京饭店创作了一幅高3米、长15米的大幅水墨,名为《清奇古怪》。那一年,年届七十的吴冠中在北京饭店住了一段时间,专为此画。
吴冠中 《清奇古怪》 2008 年
我保存了他为这幅巨作作画的录像视频,纪录了这一巨幅的创作过程,在大幅的宣纸上面白首起舞,精瘦的画家穿着短裤行走在铺在地上的宣纸上,作画的方法已不限于描画,而是带有滴洒喷淋泼墨的各种手段,他是墨彩的指挥官。这幅作品是他前几次探索的继续,在似与不似之间,为了避免重复,力求展拓运动空间,更倾向于构架中力度的表现。
1991年春节,吴冠中创作了一幅重要的作品《松魂》,这是一幅居家的创作,作品趋于抽象,已不再局限于写生所见和物象的描摹,而是指向了精神。他在画上题写到“松难老,魂无形,几度捕魂画常新”,作品采用横幅展开的构图,让人联想到清奇古怪一线牵。
1980 年代,纸本彩墨
创作在推进。1992年,吴冠中又接连创作了两幅大幅的《汉柏》。一遇汉柏,吴冠中总是大尺幅,《汉柏(一)》(124×248cm)和《汉柏(二)》(96×180cm)都是尽力的创新之作。
《汉柏(一)》重在色彩的渲染,以色塑形,色形合一,极力展示了汉柏郁郁葱葱的生命力,老干新枝,子孙缠绵,甚至有神秘主义的特征,他是最接近后来的《苏醒》的作品。
《汉柏(二)》把15米的大画压缩在1.8米的空间,更重形的概括。则尽水墨渲染铺陈之能事,重在抽象,尤其染进各种彩色,吴家作坊染汉柏,在形的概括之下又有了色彩的概括。画面着意于躯体复苏的扭曲与枝芽生长的勇猛。生命的冲刺,奋斗,为争取生存而击搏,甚至血肉斑斑,似乎都显现在画面上。
吴冠中 《汉柏(二)》 1992 年
吴冠中一生东寻西找,探求油画的中国画,中国画的现代化。他追求绘画的形式美,发起过关于绘画形式美的讨论。《汉柏》即是他早年形式美的标志性作品,在汉柏这一母体下,他没有停留。吴冠中之后创作了水墨作品《异化》(1992年作,69×138cm)和《秩序》(1992年作,70×140cm),这些作品更趋于抽象,画名已经说明了一切,但从画面的构图上,还是可以看出汉柏的影子。这些形式美的探索之作,纵横之态,破立之间,都浸透着画家的心血。
二、苏醒
正是在这种漫长的准备和孕育中,1994年,吴冠中迎来了最早的丈二匹水墨巨作《苏醒》(150×360cm)。
吴冠中 《苏醒》 手稿
有一幅少为人知的《苏醒》小稿。这幅长30厘米,高21厘米的卡纸上,一幅由四树汉柏串联的巨龙已经诞生。吴冠中作画,先有结构,或称司令部、画眼,然后于画上遍布吴家作坊的元素,这元素乃是红黄绿、黑白灰、点线面。拿布阵而言,就是在司令部的十面遍布军旅和游兵,繁繁密密,层层叠叠者就是十面埋伏。他曾多次撰文,自述《苏醒》的诞生,引用吴冠中的文章:
苏醒是吴冠中的代表作,它来自于《汉柏》,又超越了《汉柏》,它的意义在于:
其一,艺术图示的价值。吴冠中的《苏醒》是吴冠中意象绘画的代表作,整幅整体的画面下,点线纵横,墨彩淋漓,图示的意义非常明显,它确立了吴氏风格的典型特征:以当代的形式表达传统的内容,以东方的韵吞吐西方的形,龙蛇并舞,灵蛇吞象,阴阳平衡,纵横互补。曾有人说吴冠中的此类作品像美国抽象画家波洛克,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波洛克是个性张扬的随性的行动绘画,吴冠中富有情感的自主的性情绘画。
其二,艺术语言的价值。从1974年开始,吴冠中拿起笔墨,开始画水墨画,用他的话说,水墨和油画从此水陆兼程。评价吴冠中的人们,对吴冠中的油画往往均有好评,尤其是高度评价他最为经典的江南水乡油画作品。但是对于水墨,则因为它是数百年来中国画坛的新品种,而评论不一。但是越是争议,反而引出吴冠中关于“笔墨等于零”的立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吴冠中的作品有没有笔墨?这个姑且见仁见智,但是有一点,他突破了传统的水墨。如他所说,这创作《苏醒》这幅作品时,是油画工具不能充分表达,才换成了水墨。而通过水墨,吴冠中完成了他对于的汉柏苏醒的期待,变不利为有利,在限制中求自由,他的艺术语言是千锤百炼、千辛万苦后的花蜜:清新,单纯,灵动,韵味。这语言来之不易,标志性的节点即是《苏醒》这幅作品,吴冠中在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水墨语言,或称为艺术语言。
其三,艺术精神的价值。吴冠中的绘画有“三移”,移花接木,移山倒海,移步换形。为什么要移?他是以风景为媒,表达出他要刻画的对象的态度和情感。这类作品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苏醒》追求的境界更高。他说:“这一缠绵纠葛之画境,实系我在无数枝藤写生中的总汇,故90年代又以丈二画面再抒情,不再局限于清、奇、古、怪之母体,一味表达跌倒者的奋起,沉睡后的苏醒,粗线昂扬瘦线穿流,彩块、色点纷飞,春迟春早,竭力表现生命之苏醒。”(载《装饰》2000年第3期《苏醒》)
从抒情的风景,到生命的苏醒,再到生命的风景,经过这一过程,吴冠中完成了对于作品的生命意义。甚至之后他的几个重要的文集、作品集都以《生命的风景》命名。可以说,这一过程,不仅是汉柏的苏醒,甚至是他自己的苏醒。
吴冠中先生一生作画或达5000余幅,若让我选取两幅代表作,我选《双燕》和《苏醒》。《双燕》的科学构图、横直呼应、黑白对比、东方情思、简约之美是吴冠中于绘画中趋向于理性探索的极致,是形式美的极致。而《苏醒》则是在艺术上拉开与《双燕》距离的另外一种极致,或称为精神美的极致,是生命风景的绽放。
三、余记
吴冠中一生的创作,是漫长而多元的探索过程,本文关注的从《汉柏》到《苏醒》,也只是他艺术立交桥上的一条主线,在交汇的许多条的主线中,既有与他交叉而过的,也有与他并排而行的。这里有必要提及的并行的主线,是他的《紫藤》和《逍遥游》系列。与发现《汉柏》的奇迹一样,还是在苏州。在苏州留园,1980年,带学生来此写生的吴冠中发现了一面巨大的山墙,墙上爬满了类似爬山虎之类的枝藤。这一发现联通江南园林里的紫藤,促使吴冠中回京后创作了《春消息》,十几年后,吴冠中把这一系列演化为《墙上秋色》、《情结》,直到1998年的同题材代表作《逍遥游》。
吴冠中 《逍遥游》 1998 年作
至此,《苏醒》和《逍遥游》成为一对兄弟,不知底细的观众常常弄混了他们,甚至以为《苏醒》的母体来自于紫藤。
2008年6月,我联络在苏州博物馆举办了《又回苏州——吴冠中2007年新作展》,在展览开幕后,89岁高龄的吴冠中又一次来到司徒庙拜瞻了汉柏,并在素描本上又一次写生勾勒了汉柏,留下珍贵的印记。这距1974年的初访已经34年,这一过程可称圆满。
除了图画,还有一事可记。吴冠中晚年拿起毛笔写书法,探索汉字里的意境美和抽象美。2006年,他用方块汉字书写的《驰骋》,已经分不清是汉柏,苏醒,松魂,还是紫藤了。他们都带着吴冠中的基因,成为一个传奇的余音。
2020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