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俱全,周春芽自我脉线《太湖石》《瘦西湖春色》《回过头的TT》强诉生命之力

日期:2021-05-13 11:06:20 来源:永乐拍卖

拍卖 >主题俱全,周春芽自我脉线《太湖石》《瘦西湖春色》《回过头的TT》强诉生命之力




本场专家:李小雯、魏亚男、童遥、郝梦嘉、王肖雨






我的绘画不是现实的实证,也不喜欢婉转的隐喻和深沉的象征。我喜欢把那些隐藏在我们内心最底层而又最本质的东西干净利落的导引出来。

——周春芽




作为跨越了“伤痕美术”、“乡土绘画”直至“85新潮”等几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家,周春芽始终遵循着自身内心世界的想法,运用其独特的视角架构具有个人标志性的视觉语言及创作模式。不同于同期艺术家张晓刚由个人生活经验所影射的对于政治情态的反思,抑或是罗中立具有宏大叙事手法下所塑造的角色之于社会的指涉。周春芽的艺术并非单纯再现现实情境,也并非要隐喻与象征复杂的思想,而是杂糅着真挚的情感,绚烂的色彩、夸张的形态乃至交错的笔触等,无处不充斥着强烈的生命力与精神的意向性。

从其早期的创作经验来看,在经过乡土写实的影响后,赴德留学的他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受到德国新表现主义、印象派与形而上画派等影响,致使他在创作中更为大胆的抒发自我。回国后又浸淫于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受到诸如元四家、八大山人、董其昌等人艺术创作的影响,试图通过融合西方的创作手法与中国的创作主题,从而找到艺术风格的新路径。从“藏族系列”、“山石”,再到“绿狗”、“桃花”系列,都是其在艺术发展的轨迹中所形成的符号编码,随之逐渐构造出具有自我脉线的逻辑体系,无论是在东方与西方,或是传统与当代的层面上,都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烈个人风格下的独特视角及创新思维。

艺术家周春芽

“山石”系列作为周春芽的代表作之一,则直接凸显了其对于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融合与思考。在此系列作品中,他运用了古代文人画题材中的“山石”形象,奇异的造型加之以黄宾虹式的笔墨手法,将油画颜料调制为类似中国传统的矿物质颜料,从肌理、质感、色彩与构造上极尽创造力的的想象,建构了一幅区别于传统平面化特质的作品,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效果,是其创作新阶段的标志。在此次作品《太湖石》中,则表现了中国传统园林中典型奇山异石的代表之一——太湖石,是石灰岩经受长时间侵蚀后逐渐形成的,自古以来便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与收藏。画面中心的太湖石,在深色的背景下得以强调,扭曲的形态与怪异的造型似人体般强烈扭动着,而石头的颜色渲染得如肉体色彩般,点缀着亮眼的红色,形成了具有暴力美学及色情的韵味,渲染出鬼魅的神秘感。此外,抽象般的粗旷笔法与细腻的石头细节形成鲜明的对比,灵动的跃然纸上,具有历史沉淀的石头在此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趣,彰显出独特的生命张力与人文关怀。

在“山石”系列的阶段,周春芽也同时进行了“绿狗”系列的创作,原型是周春芽所养的一只名为 “黑根”的德国牧羊犬。“黑根”的陪伴似家人般,周春芽在其陪伴自己的十余年间,记录了不同姿态与情绪的“黑根”。凶猛的、警惕的或是欢乐时刻的狗,通过强烈的颜色对比形成一种画者内心的自我投射,象征安静、抒情的绿色用于描绘黑狗,实则是凸显了爆发前的一种安宁之意。此外,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绿狗”也是现代生活人们孤独的心灵写照。此次的作品《绿狗》区别于以往的绘画媒介,而运用了雕塑的方式,将“绿狗”与“桃花”创作阶段的符号融合于一体。绿色的“黑根”吐着舌头展露出可爱的形态,身上印着鲜艳的粉色“桃花”,两者所形成的对比具有一种艳俗的品质,但又强调出作为人类的伙伴,狗所具有的灵动生命力,带给人们生活缤纷多彩的希望与欢乐。随后创作的《回过头的TT》延续了“绿狗”系列的扩展,虽并不再运用绿色的色彩,这里的“TT”显得更具有狼性的一面,还原了牧羊犬天生的毛色,短促的笔法使其形象生动有力,锐利的眼神体现出其睿智且敏捷的特质。这幅画体现了“绿狗”符号化的转变,它不只是限制于人类的附属品,而是拥有自我灵性与生命的张力,以自身的独特品格触动着观者的情绪与感受。

“桃花”系列据周春芽所言,是在其爱犬“黑根”死后对于生命的重新认知,即更为关注一些生命旺盛之物。而桃花作为其艺术符号的载体,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鲜活及律动,并从中感悟到了“色与情”作为人类最本质的欲望所在。《瘦西湖春色》作为“桃花”系列的代表作之一,明艳动人的桃花与纯净的湖、奇异形态的山石,表现了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观,构筑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婀娜多姿的桃花与似人体般的人体相互融合,消除了人与自然的隔阂,也模糊了一种艳俗欲望与人性本能之间的道德边界,使之沉浸在自然之美及释放自我的情境之中。从周春芽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所一贯坚持的是表现出人们内心深处最为本质的情绪及情感,使得所绘之物在具有强烈生命张力的同时,依存着别样的诗学美感,打破固有的思维枷锁,创造出具有符号性的意象特质与独特的视觉语言。


LOT 1927
周春芽(B.1955)太湖石
1999 年
布面油画
200×150 cm
签 名:1999 周春芽
估价:RMB 20,000,000 - 30,000,000

出版:
《从沙子堰到玉林西路》,四川美术出版社,2021 年 



很我在创作“山石”的时候,正在研究文人山水画,我并没有像国画家那样在材质属性和图式形态上去理解,而是按照我的表现意图去寻找那些令我觉得陌生又能带来惊喜的东西,我在肌理和质感上花费了很大的工夫,近似于强迫症似的去捕捉和玩味那些潜藏在石头自然属性中的视觉因素,把这些东西强化、放大本就是形式,而视觉的呈现本就是内容,已经不需要你进行更多的解释和引申,这比我们从概念、方法出发所看到和理解到的石头更让人惊讶、震撼。

——周春芽




疏离风景中的东方哲学

在中国当代艺术近40年的发展中,周春芽及其艺术可以说是一个极具标识和独特的存在。其标识性在于,面对不断涌现试图追求自我思想的个性化表达和观念超越的多元艺术倾向中,其以东方意象为基点,以拓展新具象绘画本体语言为方向,在复杂创作生态中构筑起最具典型性的艺术面貌。独特性在于,面对多变的社会思潮与运动,周春芽始终出入于浪潮之外,其创作既没有选择图解政治现实,亦无流于西方理论样式的追随,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几易画风寻找自身的位置与方向。在后者这里,最鲜明的表征正是1990年代初期。尤其相较众多追求“生活流”、神秘荒诞感的艺术群体,其创作不仅远离伤痕题材,也没有陷入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潮流,而是试图将德国新表现主义与中国古典艺术相结合所绘制出的“石头”系列。如果说,最初“石头”系列的探索仍侧重于表现性构图,带有浓厚笔触和团块的话,那么随后所呈现出的清晰体积结构以及一直延续创作至2000年的“太湖石”,可以说极为重要的标志了周春芽绘画视觉形式的全新生长点和对自然界、有机生命体的整体依存关照。

苏州太湖石

契合中的生命抒情

对于周春芽而言,其于80年代远赴德国留学兴盛的新表现主义思潮所带来的正是对绘画情感迸发和即兴处理的注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以自我表现、传递态度为感知的策略恰与中国写意传统不求形似的追求相共通。其回国后着手创作的石头系列,可以说是作者希冀在中西之间,尤其是在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绘画个性与中国传统的内在追求中寻找一种契合的路径所在。创作于1999年的这幅《太湖石》正是这种路径实现成功契合的有力表征,占据画面视觉中心的主体物象“太湖石”,自古以来即是中国文人绘画经久不衰的题材。在历代文人那里,“石头”不仅用以明志,还常与山势一道表露风骨。而伴随赏石文化和园林造景的兴盛,作为关键元素之一的“太湖石”更频频出现于祥瑞、斋室图像谱系中。

宋 赵佶《祥龙石图》局部 
设色绢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相较于宋代赵佶以水墨线条凸显太湖石“瘦、皱、露、透”的外形审美特征和其赋予的富贵祥瑞之气,周春芽似乎更多一层在捕捉和玩味潜藏于石头自然属性中,以肌理和质感的营造激发、放大视觉因素的形式呈现。而相对于明代文征明斋室园林的太湖石物象置景,周春芽又舍弃了前人传统的隐逸雅致,反而在犹如鲜红色血液般的流淌笔触中赋予了石头本身强烈的生命状态和新的美感,这种既舍弃又多向赋予的考量如个人所述,正是由于其“喜欢古典文人笔下石头的形态”,但又“不满足于那种过于温和、内向的性格”,想要进行“一种张扬而冒险的尝试”决定的。

太湖石(局部)

有意味的拓新语汇

应当说,周春芽创作的“石头”系列,其对绘画本体语汇的探索意义要远远超过其选择物象元素的表现本身。在《山石》与《红石》等作中,他将表现性笔触与传统的书写方式相结合,形成凹凸起伏的肌理效果,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在这幅《太湖石》中,更是以刚劲有力的笔触,特别是清晰的线型轮廓应用令石块充斥着坚硬之气。同时,太湖石以白褐调子静立在肃穆的黑色背景中,端庄挺拔,浑穆古朴,黑色缝隙间还洗刷着鲜红色液体流淌的痕迹,加之配比大小不同的洞孔相互交错,又多少增加了某种奇特质感。事实上,这种白褐与鲜红、挺拔与交错的背后恰恰正是作为独立情感源泉的视觉形式的意味凸显,是表现主义的血腥、暴力与物象本身质朴温和的结合。换句话说,太湖石的奇异之态,经由作者的形式再造,令原本的文人意象气质转换为隐含的暴力和色情趣味。在这一点上,周春芽笔下的风景是与德国新表现主义如基弗等人一样,获得了不同于以往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基弗表现的风景从来都是有历史参预的风景,带有诸多历史文化典故,同时以凌乱参错的笔触呈现某种动荡废墟之态。这种由废墟堆砌展现出的涅槃重生,思考的是人类时间流逝和历史沉淀之意义。而周春芽的太湖石却在抽象与表现的层次中,将中国传统山水性灵的标志物重新演绎,呈现出生命的质感。这也正是艺术家用当代的眼光游走于传统艺术内在韵味和西方激进强烈的表现手法中拓展出的一种新语汇。

周春芽 《太湖石》
2000 年
台湾罗芙奥 2012 年 12 月 02 日
成交价:NTD 56,320,000

当代性的方法构建

作为身处全球化信息化剧变语境中的一员,周春芽围绕太湖石展开的绘画实践及其语言探索,彰显了具有当代性的艺术方法构建策略。对于大多数艺术家而言,当代艺术对于“当代性”的实现通常是挑战绘画在视觉艺术中的传统优势地位完成的,譬如彻底颠覆现有的艺术类别与媒材,或者注重自我的直觉与自发性。但对于周春芽来说,基于传统元素太湖石形式的创造性应用,却是中国经验和东方精神在民族文化与文明冲突层面展开标识的维度想象。在《太湖石》之作中,中国经验和东方精神,俨然已不再仅限于东方人观念和视域的理解,而更多地是,借由这一既是奇石又略如骷髅般血腥的物象,在哲学与美学层面上,通过融合东西方对于艺术和自然,情感和认知的差异,凸显东方艺术中的文化和精神特殊性。

周春芽 《太湖石》
2000 年
 北京保利 2018 年 12 月 06 日
成交价:RMB 27,600,000

倘若我们再纵观周春芽个人艺术创作,会发现,“太湖石”恰是处在其由“石头”系列发展至2012年以来“园林”系列的关键转折之处。在早期试验的“石头”众多系列中,或多或少是留存着西方激烈运动的线性笔痕,但衍化至“太湖石”则已完全脱胎,可以说是在一种相对沉静的氛围中将东方意象精神巧妙地激发出来,引观者驻足沉思。而也正是“太湖石”的朴静浑穆,开启了后续重构再造的“园林”风景,此前具有生命意征的色彩哲学亦一如既往地被延续组合。可以说,周春芽以“太湖石”为基点生发出的这一方法构建,实则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新的视角。其由介于水墨大写意、新表现和抽象之间的油画所衍生出的一种新观念形式、将传统元素融入当代文化环境中的符号承载,以及关注人类命运和生命秩序的精神情感,无疑是非凡且革新的。这种探索,不仅表明架上绘画具有的可创生命力,以及并非只有特殊与对抗的另类艺术才能算作当代艺术,它同时也意味着具有东方精神和当代价值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然能够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平等地与之展开交流对话。


LOT 1925
周春芽(B.1955)瘦西湖春色
2018 年
布面油画
180×250 cm
签 名:2018 周春芽 Zhou Chunya
估价:RMB 4,500,000 - 5,500,000



很多人把我说成是新表现主义画家,我觉得太奇怪了,我没那么大的勇气,还是传统的东西多一些。当然还是有些影响在里面,中国传统绘画里面色彩的表现没有这么丰富,用色彩表现艺术家的情绪是西方艺术家在做的。传统因素不仅仅是符号,传统的精神是把一个东西慢慢浸润,把好的东西挖掘出来,不要所有人都往前冲,也需要有人坐下来把别人冲过去的东西慢慢拿来研究,去消化、浸润。

——周春芽




周春芽多次下扬州,瘦西湖最令他流连忘返。“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以湖面瘦长,蜿蜒曲折,湖堤两岸花红柳绿,楼台通山,气势俱贯。在周春芽笔下的瘦西湖炙热妖娆的绯红色彩,洋溢着春光的质感,显出丰沛浑厚的勃勃生机。

周春芽在扬州瘦西湖拍摄照片

2007年周春芽接受《东方艺术·财经》专访时首次谈到《桃花系列》,并表示:“《桃花系列》着重表达的就是对生活和自然很细腻的感受和态度,而在这些感受和态度中,也包括一些‘冲动’。”初期桃花在艺术家婚姻中扮演者暧昧与情感,在2007年之后回归至风景本身的赞美。2013年左右,周春芽着手园林系列,在上海、苏州、扬州等地看景走园,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汲养。瘦西湖系列从2015年开始成型,《湖边》描绘了湖水周边盛开的绚烂的桃花,艳勃浑厚。2016年《瘦西湖的春天》让满园春色从中而外、以湖水为核心地向四周舒卷开来,构图空间张力十足。

本次拍品2018年创作的《瘦西湖春色》以超越以往的尺幅成为系列扛鼎之作。整幅画面由一枝桃花由西向东延展贯穿,所有桃花盛放无皴,艳粉玫红,争奇斗艳。虽命为“春色”,但此胜景,已有入夏的趋势,正是景色浓时。瘦西湖畔,影影绰绰间水光潋滟,不知多少才子佳人曾在此咏叹春光。周春芽此幅画中不着一人,只有无一花苞的反常桃花,和三块奇石。虽有当代评论认为周春芽在创作中多学习西方新表现主义的创作模式,但熟悉中国传统绘画的观众早已破解作品中的留白与托寓。《东南形胜》中描述:“周春芽从现场回到画室,周春芽一边翻阅古代资料,一边对比现场照片和影像,但他不是想如何表现一处古迹,而是在投入的想象:如何能营造出一个超越前人的视觉奇迹。”《溪山行旅图》中重山迭峰,雄深苍莽。山头茂林丛密,两峰相交处一白色飞瀑如银线飞流而下在严肃、静穆的气氛中增加了一分动意。观《瘦西湖春色》位于正中的石块,凛然是同样的结构与体势,艺术家是否在暗示山石以上已是天界,万顷桃花皆为虚幻。说为写生之作,但是画面中间略有空白,像通向远方,谁知是不是武陵人曾迷失的桃花源?

瘦西湖春色(局部)

周春芽最善于落笔于情感与物象的极致表达,诸如春色,红人与情欲。栗宪庭曾这样评价周春芽的“桃花”系列:“你有意无意继承了中国诗词的艳情传统。你创造了意象的桃花,因为你不是传统文人,不追求竹菊梅兰式的高风亮节,你是现代人,你艳遇不断,更重要的是,你不把这种艳遇看做是坏事,而是热情洋溢地接受它,爱在你心里是如此的美好,才使你能创造出桃花这个艳情的绘画意象来,这是你最大成功。”在东方文化中,常以文人画为尊,清幽雅致,但更多的艺术产于世俗,回归于人的本性。周春芽在传统文化中寻求技法,将常俗文化与潜意识通过艺术语言转化为平面绘画,才会出现每一个主题都能引起普世共鸣的“明星”现象。

瘦西湖春色(局部)

世人都在寻觅桃花源,避世求安稳。艺术世界亦如此,当代绘画逐渐在理论化的窠臼中固步自封,囿于安全的抽象线条和所谓平和的假象田园小景中。而周春芽却是时代艺术潮流的旁观者,他的绘画既不同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宏大叙事”,又不同于九十年代至今流行的“图像性质”的创作,他更渴望去表现“生命”,通过视觉强化、异化的光、散点式的多维空间布局等手法延长了观众与画面时间、空间的距离感,重新唤起了观者的原始直觉,创造出了超越前人的视觉奇观。

LOT 1926
周春芽(B.1955)回过头的 TT
2007 年
布面油彩
248×198.5
签 名:2007 周春芽 Zhou Chunya
估价:RMB 2,500,000 - 3,500,000

出版:
1.《ZhouChunya 周春芽》,东八时区,2010 年,P390-391
2.《Green Dog Zhou Chunya》,CP Foundation,2008 年,P66-67
3.《周春芽:植物和动物》,中国今日画廊,2010 年 ,P43
展览:
1.周春芽·绿狗,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度尼西亚,2008 年
2.植物和动物,中国今日画廊,马德里, 西班牙,2010 年

周春芽 · 绿狗,展览现场,2008

周春芽自1988年自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毕业后返国,作品融汇了西方表现主义的精髓和中国文人画传统,受到国际重要美术机构支持。2007年,周春芽在学术与市场上都完成了从量到质的转变,此年创作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激昂、兴奋、大尺幅、甚至可以说带有侵略性。周春芽人生最重要的绿狗系列作品均在2007年左右完成,《3个TT》、《四个TT》以极具代表性的TT形象成为了周春芽“绿狗”系列的标杆。与成组TT相比,独立的TT作品更难完成,缺少个体之间的互动,主角必须足够的丰富才能够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周春芽和黑根

周春芽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传统书写、绘画的传统,宏观上的留白和微观上的线条给足了观看的兴味。最为典型的《泼墨仙人图》与《太白行吟图》中,梁楷巧妙运用空白对比,虚实互衬,深化主题,通过对画面的把控使思路超越时空界限,变大虚为大实。人物形象突出,笔墨极具爆发力,为画面中最精华之处。将与主题无关的一律删除,画面作大片空白处理,看似虚无,却虚中有实,让观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加以补充与体会。看似大写意,却在细处着笔,毛色层次丰富,每一根都荡漾着充盈着艺术家当时的意气风发。耳尖簇动的火苗,翻卷着心底的热浪,蓬卷的背毛,时刻准备战斗;长舌与獠牙,等待猎物的饕餮;爪尖竖起,是最锋利的矛;最骇人的,是睁凸的双目,炯炯有神地望向画面外。最绝妙之处藏于犬尾。《艺术与视知觉》中强调艺术家构图中的平衡,这条似断非断,笔意勾连的绿尾,定住了TT的神。

表现主义画家不研究主体的生存环境。他们试图克服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寻找世界和生命的“普遍永恒”的价值,创造一种情感氛围,使世界在作品、空间中任意转换,历史没有规律可循,巧合却出现了,形象是世界的幻象和象征,而不是真实的客观形象,内在经验的表象形式化。因此我们在观看TT之时,它已经超越“黑根”本身抽象为符号,可以以观察一块奇石、一重桃花源、一座园林,乃至山川湖海的方式,走向更广阔的主题。2007年只是开始,TT是水源,赋予了周春芽更广博的创作奔流。

LOT 1928
周春芽(B.1955)绿狗
2010 年
油彩 雕塑 Ed.6/8 
70×35×25 cm
签名:2010 周春芽 Zhou Chunya 6/8
估价:RMB 320,000 - 420,000
举手之劳,分享艺术之美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