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15
宋代 郭熙(1000-1090) 双松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55×101 cm
RMB ¥ 25,000,000 - 35,000,000
款 识:郭熙。
题 签:徐世昌(1855-1939)题:宋郭河阳古柏图。退耕堂藏。
鉴藏印:
1.乾隆皇帝(r.1736-1795):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
2.嘉庆皇帝(r.1796-1820):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
3.徐世昌(1855-1939):弢斋秘笈
本幅取印
著 录:
1.宋代·宣和画谱·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本[M].台湾商务印书馆:台北,1982:卷11.
2.清·王毓贤.绘事备考·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本[M].台湾商务印书馆:台北,1982:卷5·30.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皇家陈设秘档[M].文物出版社:北京,2016:道光15年7月11日,东暖阁续入书画宝笈三编,郭熙双松图壹轴。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皇家陈设秘档[M].文物出版社:北京,2016:光绪元年11月07日,东暖阁续入书画宝笈三编,郭熙双松图壹轴。
5.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石渠宝笈三编·乾清宫藏九[M].上海书店影印版:上海,1988:第八册第484页.
6.美·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目[M].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93:295.
1.《晋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图30,1936年出版。
2.滕固.唐宋绘画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62:116.
3.日本大塚巧艺社.唐宋元明名画大观[M].成文出版社:台北,1976:第35号.
4.《中国历代山水画选》54页,漓江出版社 , 1985出版。815
5.周卫明.中国历代绘画图谱—山水[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1996:104-105.
6.《中国历代绘画图谱·山水》第1册,105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1996.05
备 注:
1.“弢斋秘籍”徐世昌(1854-1939)藏印;“退耕堂”为其斋名。
2.徐世昌(1854-1939),字卜五,号菊人,亦作鞠人,一作菊存,又号东海、弢斋,别号水竹邨人,别署水竹、石门山人,天津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内阁协理大臣。北洋时期为大总统。
《中国历代山水画选》出版著录;《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等
北宋山水画是中国画家反复研琢,试图仿其一分,却难以超越的巅峰。董其昌将李成与郭熙、董源与巨然视为占据山顶的两大流派,“元季诸君子画唯两派,一为董源,一为李成。成画有郭河阳为之佐,亦犹源画有僧巨然为之副也。”郭熙在李成山水画技法和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广征博引,抒发自我胸臆,笔致健壮,线条圆中带方,卷云皴法粗细变化、对比强烈,用墨湿润氤氲,淋漓清爽,树法用草书入画,树枝勾斫连绵,遒劲有力,鹿角枝、蟹爪树特点明确。此《双松图》,笔墨更加有力,气势雄壮。根据自然的形状塑造,触发一幅绝佳的神妙山水画作与历程,李郭一派山水面貌展卷即显。二株古柏居中布满整个画面,成为画面的主体,其它杂树和山石均退居其后,在画面上成为二柏的陪衬。让画中的柏树显得更加高大峻猛。柏树先以中锋勾勒主干,淡墨湿笔用书法的笔意写出柏树的虬屈,线条细密劲健,将古树的虬屈盘桓表现的淋漓尽致。用浓墨点出节疤,侧锋出“蟹爪枝”,枝头树叶繁密,穿插适度。在树叶的形态上,明显可以看到柏树特有的片状或层状的形态。正与《林泉高致》自述相一致:“长松大木,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烟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烟霭之间,千态万状,论者谓独步一时。”
左:郭熙《寒林图轴》台北故宫藏
中:《双松图》本拍品
右:李成《寒林平野图轴》台北故宫藏
这种画长松大木题材的作品还有台北故宫所藏《寒林图》轴,细观《寒林图》轴上的古树,枝叶萧疏,老态龙钟,树干上的线条较长,用墨浓而干,下笔顿挫有致,疤节处更怪异苍古。郭熙的树法自李成的树法而又进行了改造,《双松图》中,两棵主松姿态上呈弯曲伸展状,与旁边凋枯的杂样形成对比,尽显二柏的勃发,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在《双松图》中,山石只占了画面的下半部分,成为树木的陪衬出现。山石皴法极为特别,似李唐常用的“刮铁皴”,但又比刮铁皴更繁密,故山石的表现让人感觉更斑驳。
李唐《万壑松风》和该作皴法对比图
树干线条对比,左:郭熙《寒林图》轴
右:自本幅
左:唐棣《霜浦归渔图》轴
中:郭熙《古松图》轴
右:曹知白《双松图》轴
均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旧藏并书写题签
徐世昌天津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