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风雅——清代翰林书法专场

日期:2021-05-14 15:31:07 来源:北京荣宝

拍卖 >翰林风雅——清代翰林书法专场





北京荣宝第四届网络文物拍卖会——翰林风雅·清代翰林书法专场将于5月8日10:00—5月10日10:00开启线上预展,并于5月10日10:00开拍,5月12日21:00结拍。





 斯文于翰林  至乐寄风雅



大清翰林院署图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一般是从明、清科举考试的进士中选拔。 翰林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到了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翰林院的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官员,这些统称为翰林。



翰在字典中的解释是:“长而硬的羽毛,古代用来写字,后来借指毛笔、文字、书信等。”翰是会意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说文解字》:“翰,天鸡赤羽也。从羽、倝声。”表示与飞鸟相关。




翰林院设置的历史,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实权。到了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朝以后被内阁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等,晚清的何绍基曾国藩、李鸿章、徐世昌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




由科举考试到翰林院,由翰林到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翰林自然是世人羡慕的饱学之士,学富五车,并且大多数翰林都是书法家,他们的书法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种翰林书风, 对当朝书坛影响巨大。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选拔人才时代, 是对整个士人阶层的引领;另一方面是鉴于翰林院的地位和翰林与帝王特殊的关系, 使得翰林们在领会帝王审美倾向上具有其他士人阶层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翰林书法形成了遒劲有力、潇洒圆转和雍容华贵的书风,具有正大光明的庙堂之气。鉴于翰林有学养而具富贵气的士人书法,所以当今好多有品位的楼堂会所、文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和书香家庭等,都喜欢悬挂市场价位暂时不高的翰林书法,从中得到士人的贵气和艺术的滋养。



本次网络文物拍卖会翰林书法专场精选了徐世昌、何绍基、张海若、潘龄皋、王垿、连捷、李福简、刘书年、夏孙桐9位清代翰林的作品,有对联、四条屏、条幅,适合您不同场所和不同位置的悬挂,届时期待诸位藏友竞得心仪之作。本场所有拍品均附北京荣宝拍卖证书。




  作 品 赏 析  




徐世昌
行书七言联
147.5×30.5cm×2


说明:此作品附北京荣宝拍卖证书

点击链接




王    垿

行书四条屏

145×38cm×4

 

说明:此作品附北京荣宝拍卖证书

点击链接




张海若

楷书陆云诗抄

129×30cm 1939年作


说明:此作品附北京荣宝拍卖证书

点此参拍




潘龄皋
行书七言联
130×27cm



说明:此作品附北京荣宝拍卖证书

点此参拍




夏孙桐
行书七言联
130×31cm


说明:此作品附北京荣宝拍卖证书

点此参拍




李福简
行书八言联
165×34cm


说明:此作品附北京荣宝拍卖证书

点此参拍




刘书年
楷书七言联
127×32cm


说明:此作品附北京荣宝拍卖证书

点此参拍




连    捷
行书七言联
135×33cm



说明:此作品附北京荣宝拍卖证书

点此参拍




何绍基
行书七言联
130×31.5cm×2


说明:此作品附北京荣宝拍卖证书。

点此参拍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