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T 846
明代 朱耷(1626-1705) 水仙
镜心 水墨纸本
22×30 cm
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
钤 印:
荷园(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朱耷》42印,269页)
著 录:
1. 胡光华 . 八大山人•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 [M]. 吉林美术出版社 : 长春 ,1996:265.
出 版:
1. 铃木敬 . 中国绘画总合图录 第一卷 [M]. 东京大学出版会 : 东 京 ,1982:A19-018.
2. 王朝闻 . 八大山人全集(五卷本)第 4 册 [M]. 江西美术出版社 :南昌 ,2000:860-861.
3. 王朝闻 . 八大山人全集 第 4 册 [M]. 江西美术出版社 : 南 昌 ,2003:860-861.
4. 八大山人•下卷 [M].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北京 ,2003:137-138.
5. 八大山人画集 [M]. 荣宝斋出版社 : 北京 ,2003:366.
6. 齐渊 . 八大山人书画编年图目•中卷 [M].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北 京 ,2006:216

出版物
备 注:
王方宇先生旧藏;本件原为册页八开之一,全册见《中国绘画总合图录》。其中四开由王方宇先生家属于 1998 年捐赠,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王方宇(1913-1997),学者、收藏家,海内外研究八大的权威及最重要收藏家之一。辅仁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执教于耶鲁大学、西东大学。与张大千、张充和、翁万戈、班宗华相友善。
作者简介:
朱耷(1626-1705),明宗室宁献王朱权后裔,封藩南昌,遂为江西南昌人。清顺治五年(1648)落发为僧,法名传棨。一生字、号、别号甚多,有个山、驴屋驴、人屋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始号八大山人。坎坷的命运影响着他的人生观及艺术创作思想,其绘画作品中多寄托着对明王朝的眷恋之情。山水画在宗法元黄公望平淡天真和明董其昌润泽秀逸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古拙奇特、劲拔荒率的艺术风格。花鸟画在参照明代沈周、徐渭等文人画法的同时,又融入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注重鱼、虫、禽等物象的人格化表现,以象征手法表达隐晦的寓意。晚年署款将自己的号“八大山人”四个字以草书体连缀写,似“哭之”、“笑之”,借此暗寓他面对富于戏剧性变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无奈的感慨之情。他与同为明遗民画家的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书法宗王献之、颜真卿,淳朴圆润,自成一格。
三百年来,凡大笔写意画派都或多或少受了朱耷的影响。清代张庚评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一个画家,在艺术上的表现,能够既不同于前人,又于时人所不及。他的花鸟画成就尤为突出,也最富个性。其画大多缘物抒情,用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清初画坛在革新与保守的对峙中,八大山人是革新派“四大画僧”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以其简约拙厚及造型的夸张冷峻而独树一帜于清初画坛。他无师自通,绘画多是他心绪的曲折表白,嘻笑怒骂,沉郁顿挫,苍凉而又厚重,一笔一墨便能直击观者心脾。“墨点无多泪点多”,郑板桥如此解读他的画,虽不错,却不全面。因为八大山人亦有他歌笑的一面,特别是他生活稍有安稳的晚年,生活的美感常常被他发现,捧置案头,储存胸中,发诸笔端。
此《水仙图》便是这样,三叶二花,若歌若舞,着墨不多而翩然满幅。带着孤独中的愉悦,一挥而就,沉着而又飞动,左上浓墨的花芯,在清冽静寂中跃出无限生机,三笔二笔,远胜庸工的千笔万笔。此幅为王方宇先生旧藏,原为一本《花卉八开册页》中的一幅,册中的另外四叶由王氏家属于1998年捐赠予美国弗里尔博物馆,更显此帧之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