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2021春季拍卖会
预展 5月18日-5月19日
拍卖 5月20日-5月2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琳琅—重要中国书画及古籍夜场
5月21日 20:00 三层A厅
清代是唯一真正能以碑、帖书风在同一时代交替发展作为主流的时期,何绍基、赵之谦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清一代,在考据学的催生下,先是隶书复汉隶碑刻之古,接着篆书也得以复兴,并出现了邓石如、伊秉绶这样的书法大家,经过了这些实践方面的积累,嘉道之际阮元、包世臣等著《北碑南帖论》《南北书派论》《历下笔谈》,何绍基、赵之谦等加以实践,终于形成碑学高峰。
“笔墨当随时代”,篆书的创新亦有其时代特点。乾嘉以前,篆书实践主要体现为对小篆的推崇上,自邓石如出现,一改乾嘉习篆之风,直接从秦汉碑版瓦当中开辟蹊径,表现在篆书作品的风格上,写意性颇为明显。何绍基十分推崇邓石如 , 认为“先生书中古劲横逸、前无古人之意 , 则自谓知之最真…北碑方整厚实 , 惟先生之用笔 , 斗起直落 , 舍易趋难 , 使尽气力 , 不离故处者能得其神髓 ,篆意草法 , 时到两京境地矣”。




左右滑动

Lot.842
赵之谦(1829-1884)行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132×31cm×2
RMB: 500,000-600,000
款识 : 戟门一兄大人属书,㧑叔弟赵之谦。
钤印:赵之谦印(白)、长陵旧学(朱)(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 1337 页,第 42、48 印)
释文:丹光出林作明月,玉气上天成白云。
展览:荣丰斋(日本)开店 15 周年,中国书画文房四宝展,1992 年 1 月 9-11 日。
说明:上款人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王锡棨。
王锡棨(1832-1870),字戟门,清代著名金石学家,诸城王家巴山村人,王玮庆之子。捐官郎中,补刑部广西司郎中。其博学好古,嗜金石篆刻。于金石碑板收藏影响深远,平生收藏皆精善版本,一时无匹,传世古拓多经其手。尝在北京市肆间购得商代彝器“义己盉”,如获珍宝,遂专筑一室曰“商盉堂”,收藏之。著作有《泉苑萃珍》、《泉货汇考》十二卷等。
赵之谦作为清代碑学运动有力的实践者,其魏碑书风的形成,使得其清代碑学技法体系进一步升华。纵观赵之谦楷、行、篆、隶诸体,皆以其魏碑体为根基,且诸体交融,风格极为统一。此幅行书七言楹联所书内容:“丹光出林作明月,玉气上天成白云”,主要取法“斜划紧结”的魏碑一路,在总体结构态势方面和《龙门二十品》比较一致。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云:“㧑叔书家之乡愿也,其作篆隶,皆卧毫于纸上,一笑横陈,援之不能起,而亦自足动人。行楷出入北碑,仪态万方…”细察赵之谦用笔之法,多切锋入纸,侧锋推进 , 中段辅之以铺毫用笔,最后随势出笔,出笔多露锋。这种用笔方法一方面来之于“二王”帖学笔法,一方面来自于其篆隶笔法,而这正是他“化俗为雅”的超绝之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