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2021春拍 | 稿抄校本精览
日期:2021-05-22 10:42:47 来源:中贸圣佳
拍卖
>中贸圣佳2021春拍 | 稿抄校本精览
预展:5月18日-19日
拍卖:5月20日-2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万卷—名人信札 古籍善本专场
5月21日 09:00 二层C厅
钤印:次彭过眼,永年武延绪藏过,延绪,曾在武次彭处,永年武延绪,所好斋真赏,永年延绪私印提要:此册为包世臣、奚冈、洪亮吉、吴让之、吴锡麟等人信札、诗稿、题跋合册。中有洪亮吉墨迹一开两面,其谓“此座主惺园先生所自书墨义也”,“跋此又不禁汗颜也,洪亮吉识”,知此为洪亮吉所作跋语,永年武氏得此墨迹后,遂与吴让之、包世臣、奚冈等人书札,装为一册。座主惺园,即乾嘉名臣王杰,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尝为浙江学政,洪亮吉博览群书,颖异非常,深得安徽学政朱筠、浙江学政王杰青睐,洪亮吉于跋中提及王杰担任浙江学政期间,洪亮吉参王杰幕,其间“论事拙直,忤先生者屡矣,先生不之怪也”,王杰不以为忤,反而屡屡于卷中搜求,不料却误将孙星衍、阮元考卷当成洪氏,发榜之后,王杰深以为憾。念及王杰旧日之知遇之恩,展读王杰自书“墨义”册,不免感慨系之。册中琴川者,为吴让之友人黄琴川,名泾祥,原籍江西乐安,后流寓泰州,工诗文,官至知府,有《真珠曲》传世。吴让之致黄琴川信札,其一“弟之治家,力小任重。兹求者,小婿唐本俭必须一捐局簿书之事,俾得枝栖自给,则弟肩稍轻,且求以速得为妙,恐人浮于事之时,则难滥厕矣”,吴让之求助友人黄泾祥为其婿唐本俭尽快捐官入仕,为其婿谋求簿书之事,使其自给,亦可减轻自身家事之累。其二“奉题琴川先生《珍珠曲》后调寄《陂塘藕》”,陂塘藕,当即“摸鱼儿”,以宋人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有句云:“买陂塘、旋栽杨柳。”后世词家遂以《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倚声填词,双调,一百十六字,仄韵,与此词格式一致,黄琴川有《真珠曲》行世,允称旷代佳作,吴让之此词盖为此曲所赋,凄婉动人,录呈黄氏,以求教正。其三“惟公车北上,定在灯期,未审能过扬一把晤否?……日望爱我者过我也……目劣不能一一”,此札虽系寻常存问之语,不乏友朋温情,切盼与故交杯酒论文。其四故友王小莲“两次奉谒,均未得瞻雅范为怅,兹复虔谒,幸有以教之”,吴让之之友王小莲欲求见黄琴川,吴氏遂代小莲说项,望黄琴川俯允。其五吴让之作书寄予友朋,“两月所积,皆未得按时而达”,深表歉意,为通信畅通,吴让之建议黄琴川“或竟寄扬州岑仲陶兄,即得到弟处”,足见,吴让之与甘泉著名藏书家岑镕交谊之深。其六吴让之致黄琴川《萧山道中》诗札,后附五绝一首乞正。奚冈致友梅八兄三札,皆感铭友人之语,其一“上绫二端,望交茮雪,并乞转致为我一切铭感”,“菽雪”为奚冈友人裘菽雪,与“西泠八家”皆过从甚密,频有诗酒往还,奚冈、陈豫钟、陈鸿寿等人皆为其作书治印。包世臣致吴熙载札云:“有小小笔墨奉烦,大约须半日许,早临为幸。”吴熙载为包世臣入室弟子,日常或有书画酬赠,代笔之事,弟子当服其劳也。据藏印可知此册尝为武延绪收藏,武延绪,字次彭,号彝年,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着以知县即用。善书法钤印: 查昇之印、中韦、吴下阿昇、李石臣珍藏书画印、汝南史氏、筱三过眼、忠信堂、松亭、赵氏珍藏提要: 此册为康熙年间著名书家查昇所书小楷《古诗十九首》,旧锦面夹板,签条题“查声山先生墨迹”,折装嵌裱,乌丝栏绫本,九开,十八面,每面五行,行十七字,末署“康熙癸未春正于鄂城客舍书应一翁老夫子命,海宁门人查昇”,册中所钤“查昇之印”、“中韦”、“吴下阿昇”为其自用印。查声山此册出入《黄庭经》、《乐毅论》、《孝女曹娥碑》、《十三行》之域,骨肉匀停,冲和平淡,劲力内敛,颇有二王小楷风神。此册尾钤“李石臣珍藏书画印”,李石臣,即晚清民国间著名金石、书画大家李葆恂二兄。葆恂之子李放《皇清书史》卷二十三引“徐名世《旧石庵文存》”:“李光琳,字石臣,一作诗臣,号岳生。光瑜弟。诸生,由荫生官怀庆知府。善书,学顔平原《争座位帖》逼真,八九岁时即能爲龙、虎、鸾、凤诸大字,兼工左笔。”李石臣曾收藏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剧迹《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亦有李氏昆仲题跋、款印。查昇(1650-1707),字仲(中)韦,号声山,康熙二十六年(1687)丁卯科举人,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二甲第二名进土,康熙三十六年(1697)七月授编修,累迁至少詹事。查昇工诗文,尤善书法,其书法酷似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康熙称“他人书皆俗气,惟查昇乃脱俗耳,用工日久,自尔不同”,有《澹远堂集》。提要: 首开为潘祖荫实寄封一枚,面、背裁贴嵌裱,蜡笺签条题“陈大人台启”,签条与弥封处,皆钤“八喜斋”朱文方印。信封面左侧题“乙亥(1875)七月二日书,廿五日至,次日复”,背左右开列寄赠拓片细目。第二开为潘氏鉴定鼎彝铭文真伪书札一通两页,署款为“丙子(1876)正月十八日至”。第三开亦为潘祖荫实寄封面、背,面中题“簠斋年伯大人钧启”,左题“甲戌(1874)七月廿七日书,中秋至”,此信封为同治十三年(1874)陆增祥钩摹晋愍帝建兴二年(314)“甲戌皆封侯位”砖文,意趣古雅。第四开内容亦为鼎彝真伪鉴定与寄赠拓片,一通两页。后五开为李恩庆致陈介祺札,四通,十页,书于“虚白斋仿古”蓝框笺纸上,多为世谊存问之语。第一札末署“元年仲春十一日”。第二札云:“粤西匪徒似未大定。”末署“辛亥四月廿四日”。第三札末署“四月廿四日”。此四札皆为咸丰元年(1851)年春夏间所作。信中所及“雪帆”,又作“雪翁”,即宋晋。“小舫”,即杜文澜,吴云述簠斋平日金石之交,曾提及此人云:“曾出来笺与张子青尚书及潘季玉、李眉生、杜小舫诸君观之,无不击节称善,咸称名下果不虚也。”李恩庆(1798-1869),字季云,一作寄云,号集园,直隶遵化人,隶汉军正白旗。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官至两淮盐运史。此册末为吕佺孙致陈介祺札一通,一页。孙家鼐、邵章、郭则沄、丁其慰、袁克恒、颜惠庆、孙多钰、潘承业、徐宗浩等致周学熙夫妇荣寿册等七种1、周学熙光绪癸巳(1893)恩科顺天乡试朱卷,1册;2、甲戌(1934)周学熙暨德配刘夫人七旬双寿贺启并和诗四首,丁其慰撰,1册,八开,十六面;3、甲申(1944)周学熙暨德配刘夫人八旬双寿寿序,潘承业撰并书,徐宗浩等人同贺,1册,四开,八面;4、甲申(1944)周学熙暨德配刘夫人八十双寿寿启,袁克恒撰、颜惠庆书,孙多钰等人同贺,1册,十六面,三十二开;5、皇清诰授光禄大夫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周玉山元配吴夫人墓表,孙家鼐撰,1册,二十一面,周学熙为吴夫人第四子,夫人以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初二日巳时殁,享年七十三岁,墓表末署“宣统元年(1909)九月日立”,此册为吴夫人墓表墨迹,工楷缮写;6、陈一甫六旬荣庆寿序,1册,袁大化撰、周学熙书,龚心湛等同贺,面板镌“己巳年春王月敬制/福寿康宁/旅津安徽同乡恭祝”,己巳,民国十八年(1929)。上款人陈一甫(1869-1968),名惟壬,以字行,号恕斋居士,安徽石埭县人,长期追随周学熙襄办实业;7、周学熙暨德配刘夫人八秩双寿寿序,郭则沄撰、邵章书,颜惠庆等同贺,1册,十二开,二十四面。施蛰存题戴望舒译《西班牙一小时》 稿本、初印未刊本提要: 《西班牙一小时》,是西班牙杰出小说家阿索林(也译作阿左林)最知名的著作之一。经戴望舒翻译后,整理为稿本,反复修改,决定于1947年出版发行,终不知何原因未能成行。此标的就是当初戴望舒翻译《西班牙一小时》这部小说的稿本和初印未刊本。稿本上有大面积修改,其中有字号和印刷的批改要求,可知戴一开始就决定付梓成刊。对照初印样本,稿本中提出的印刷要求都有所体现。在这件初印本中,施蛰存题有一纸,他指出样本于1947年排而未印,仅存此件清样本一本原因在于译文尚未翻译稳妥,且待徐声越对比原本校改。初印本中夹有一页对西班牙小说家阿左林的生平介绍,与施蛰存题纸稿纸一致,应为为下一版的印本所准备。此初印本中内容也有零星的批校修改,目录后钤有稿页印章,从中得知此初印本为第三次校本。标的稿本、初印本共存,俱为孤本,研究价值极大。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字朝安,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其诗继承、发展了后期新月派、20世纪20年代末象征诗派的诗风,开启了现代诗派的时代,因此被视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也因诗作《雨巷》被人称为“雨巷诗人”。施蛰存(1905-2003),本名施德普,字蛰存,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作家、文学翻译家。提要: 此标的含《海绡词续集》一册,《海绡翁说词》一册,《说词》后有刘熙远跋记。据刘跋,丙申(1956)夏客香江,借书自遣,承粤籍诗人余少帆之助,从中山大学《诗词专刊》、《强村丛书》、《词话丛编》中辑出海绡翁陈洵评论两宋词人周邦彦、吴文英二家之语,过访马宾甫,又承借示其自藏《海绡翁说词钞》辑补成此册。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广东新会人,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辛亥后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余少帆(1903-1989),原名祖明,广东南海人。广东大学毕业。曾赴日考察社会教育。后居香港,主持南薰诗社。马宾甫(1881-1967),名孝让,广东顺德人,“心太平堂”主人。著名实业家,收藏家,诗人,与张大千、黄宾虹等都有佳作酬赠。提要:此部汲古阁本《三国志》十二册全,竹纸原装未衬,序首下有“按此本乃过录何义门评语,宝惠借读并记”题记一行,内文通篇朱墨二色,过录《何义门读书记》中所涉《三国志》语,并有所增益。恽宝惠(1885-1979),常州人,恽毓鼎长子,清末授陆军部主事、秘书科长,北洋政府时任国务院秘书长、蒙藏院副总裁,后任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纂《毗陵恽氏家乘》等。此书《明帝纪》有明帝不射鹿子之事,恽宝惠于天头批注“清文宗尝随宣宗猎于南海子,亦以当春孳乳,不欲多杀生为言。为宣宗所爱重,而树立继统之意乃决。闻为上书房师傅杜受田豫教之,盖曾读陈《志》之注者也”,清宣宗,道光帝,文宗,咸丰帝。道光、咸丰父子当春田猎答对与《明帝纪》旧事如出一辙,恽宝惠特表而出之。提要: 书名页正反两面有叶公绰题跋并钤遐庵章,内文墨笔满批,批文多引海绡翁陈述叔语。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广东新会人,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辛亥后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能词,归安朱孝臧尝称新会陈述叔、临桂况夔笙为“并世两雄,无与抗手”,所撰《海绡说词》影响一时,叶公绰批语中皆称海绡翁曰,足见一斑。又叶氏批语所引未注出处,与陈洵《海绡说词》多有异文,当是《海绡》外另一陈氏著作,未可知也。钤印: 徐玉麐,永和,永和书画,簪一,兰蕙堂,以日心赏提要: 此书为同光间嘉兴许鼐龢写绘本,并未雕版印行,后有光绪十七年(1891)石印本,即以此为底本刊行。举凡养兰、赏兰诸多方面,此书皆有论及。书中收清代江浙一带兰蕙名品五十余种,其绘图及书迹题咏均有传统书画艺术特色,秀美雅致。书前题耑、光绪年序文,同治四年自序、许先生小像、各种兰品描绘均钩摹精妙,生动传神。同光间朝野名公真、草、隶、篆双钩题咏颇多,如左宗棠、彭玉麟、杜文澜、沈寒柯、孙家桢、朱启勋等人。内附“东方红大荷”、“天兴梅”、“冠姚梅”、“太原梅”、“秦梅”、“戚字第一梅”、“汪字之开台花”等八种黑白兰蕙照片,并有戚子刚、簪一、晚香室主人、余姚耕余轩等人题识,书迹精工,画面背景静穆,造型古雅,颇有水墨之韵。其中,戚子刚为民国间画梅、艺兰名家,精于选育培植兰蕙,如“发扬梅”,1921年由其选育,1935年流入东邻日本。而“汪字”为春兰水仙瓣名品,春兰“老八种”之一,清康熙年间,由浙江奉化艺兰名家汪克明选出。有清以降兰蕙名品,姿态优雅,殆可从许氏写绘本与此八帧艺兰旧照中窥见,本标的下黑白旧照亦为兰蕙培育提供真实生动的影像依据,文献价值实不可小觑。戚扬(1885-1957),字子刚,号彤华馆主,杭州钱塘人,喜画梅、艺兰及收藏古玩。其培育兰蕙“戚氏第一梅”在民国时期名气很大。自学恽南田花卉,最多时,曾培植兰蕙三百余盆,春、夏之交,宁、绍、杭各地兰友,竞相过访,门户为穿。提要: 此标的包含民国间诗学大家黄节所注鲍照诗两种。其一为《鲍参军诗说》稿本,不分卷,书于朱砂红丝栏笺纸上,版心上书“鲍诗”,中题鲍诗体裁“乐府”、“诗”、“诗附”以示区别,下题叶数。此册下衬朱膘红丝栏笺纸,正文隔行抄录,以便增辑补注,诗题下有小字解题。天头偶有朱墨双色评语,行间则有朱笔校勘记,据校语可知,校本为虞山毛扆校宋本《鲍氏集》。书中除墨笔句读外,尚有多种评点符号,圈点、括注、墨框、波浪线,不一而足。此书所用诗文评点技巧运用纯熟,括注之文,或注典故,或注史地,或释语词,如《代升天行》“翩翻若回掌(如掌之翻也)”,或注名物,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筋竿(弓箭也)”,或评其造语之工,如《代升天行》“此篇造句非常,多好句,故《文选》选之”,亦有揭橥诗旨者。警策之句,多以墨框、波浪线标示,又有以○标示篇章起、承、转、合之结穴者。黄氏诗学理念,多以评点之学示人。黄氏论鲍诗之作法,多取《诗》“六义”之说,即唐人孔颖达所谓“赋、比、兴是诗之所用”,如《采桑》末评曰“此诗为比兴体”,《代蒿里行》题下解题“此诗赋体”,亦间引郭茂倩、吴挚甫(汝纶)、吴伯其(淇)、方植之(东树)、王壬秋( 闿运)之说,如“吴挚甫所记,可备一说”、“吴挚甫曰此诗为送刘孝武之挽歌”、“此诗吴伯其说得好”等等。黄氏之诗学主张,亦散见诗注解题、集说之中,如《代蒿里行》行间侧注“诗不必全首皆佳句,像此诗中间之句,亦是平常,而警句则在‘人生’两句”。黄氏亦多引《毛诗》注鲍诗,是为此书一大特色。此册卷端“鲍参军诗说”下题“癸亥八月讲”,癸亥,为民国十二年(1923)。1923年3月,应孙中山之召,拟赴广州任元帅府秘书长,旋因政局未靖而不就,遂返平任教,故此册当为黄氏执教北平期间讲稿。另外,此稿本书根题“鲍/鲍谢诗说稿本/下”,黄氏另一部诗注专注当即《谢康乐诗注》,谢诗为“鲍谢诗说稿本”之上册。鲍、谢二家诗注,除稿本外,中华书局2008年另据“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义本为底本”合刊为《谢康乐诗注·鲍参军诗注》,为“黄节诗学汇刊”丛书之一种。经比勘,稿本视讲义本内容更加丰富,诗文评点术语、技巧运用更加灵活丰富,足见此册诗学、文献价值之大。此稿萧散古雅,体近章草,书饶隶意,非止评注精当,书迹亦颇有可观处。评点、书艺钟于一册,实不可多得。其二为《鲍明远诗注》铅字排印本一册,仅卷一,以清人钱振伦四卷本《鲍参军诗注》为底本,然所收诗视《鲍参军诗说》稿本,有所去取,书中黄氏注文以“节补注”标示。据钱仲联《〈鲍参军集注〉序》云:“先大父鲍参军集注六卷,年手自写定。一九二三年,顺德晦闻先生从余家借去钞本,就诗集部四卷加补注集说,由北京大学排印问世,流布未广。而文集部份二卷,黄先生未有补注,亦未刊行。”此本或即1923年北京大学排印“讲义本”。提要: 朱厚锟(1900-1977),字止安,又止盦,贵州织金县人,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原贵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此件拍品为朱厚锟于民国至解放初五十年代前后所作日记,内容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内抗战、以及个人辗转贵州各学校任教的情况,资料价值极高,有裨史实。提要: 此本四周双边,黑口,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双行小字字数不等,版心双鱼尾间,上刻“杜集卷几”,下刻本卷叶次。卷首钱序“虞山蒙叟钱谦益撰谨书”、各卷端“虞山蒙叟钱谦益笺注”九字涂为墨条(卷三未涂)。每卷末有校字人姓氏,如季因是、钱曾、季振宜、李元益等人。是书于乾隆年间遭到禁毁,故流传稀少。行间有大量朱墨批校,据卷二十末朱笔跋语,“乙酉二月朱恒斋太守以杜诗阅本嘱为较勘……初白老人慎行手识”,可知朱墨批校为康熙间大诗人查慎行(号初白)所作。书中卷一钤“劳格”“季言”朱文小印两枚,知此本乃清代藏书家劳格(字保艾,一字季言)旧藏。著录: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唐五代别集P1191。提要: 此书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武昌崇文书局据明崇祯间毛晋汲古阁本校刻,天头、行间有朱笔批校,为晚清顺德藏书大家温澍梁所批。书中目录、解题下多有朱笔批语,增注评点,有类毛传、郑笺者,或为补注,如“郊庙歌辞”,下注:“郊庙有二,曰郊曰庙,皆出于《诗》。”或明诗旨,如“日出入”即“祭日”,“天门”即“角宿之二星”,“景星”,即“德星也,出有道之国”云云。书中朱批于俗讹别字,多有校改,引证载籍详尽,足见温氏素日披览校读,态度审慎。温澍梁,字幼珊,一字季材,其藏书楼有“漱绿楼”、“惜香阁”、“六篆楼”,晚清民国间粤地收藏大家徐信符在《广东藏书记略》一文中提到,清嘉庆道光间,南海曾钊(勉士)“面城楼”所藏的大量宋元善本及抄本、孤本,基本上都转归龙山温氏。黟山派篆刻宗匠黄士陵曾居粤期间,曾为温澍梁治鉴藏印两方,一曰“六篆楼所藏书”,款“六篆楼主人藏书印,乙酉重阳穆甫作”;一曰“顺德温澍梁所得金石”,款“黄士陵为季翁作藏书印”。提要: 此书写于“老胡开文益记制”红格、“起首老胡开文制”绿格两种稿纸上,书中朱笔句读、勾抹涂乙、校改增删甚多。签条题书名、小字侧注各册内容,涵盖历代各体韵文,其门类有古代歌辞、诗经、楚辞、汉赋、乐府、诗体、两汉八代诗、唐诗附五代、宋诗附辽金诗、元明诗、清诗、词、曲,共十三篇,下设章节若干,卷首有《中国韵文学史序恉》一篇,叙各篇之大要。序云“嗣顷东寇披猖,乡邑胥溺,之沪返楚,遁湘适蜀”,末题“中华民国卅三年岁次甲申仲春月鄞县杨廷福序于北碚复旦大学”,日寇猖獗,神州陆沉,杨氏随复旦大学内迁至重庆北碚。此书架构恢宏,章节眉目清晰,且作于家国危难,迁播乱离之际,用力甚勤,允称巨制。扉页粘沈尹默、王蘧常题签,更为此书增色,夹板摹刻沈氏题签,并填绿。杨廷福(1920-1984),上海人,字士则,号蓼庵,长于中国法律史、隋唐史研究,著有《唐律初探》等。提要: 此标的包含民国间商务印书馆著名编辑孙毓修稿本《石屑录》、《小绿天藏书笔记》二种。其中,《石屑录》书衣题记署“庚申至壬戌”、“壬戌九月廿一日灯下记”,知此稿为孙毓修民国九年至十一年(1920-1922)公私往来信件之底稿,题记中提及“七年份的信底子用绿格纸订成一本,今不知放在何处”、“八年份的亦不见”,民国七、八年之信稿今已不知所踪。此稿中备述父母教子、家用堪虞、老病困扰之艰辛。后专附“艰难教子记”,开列民国二年至十年(1913-1921)历年为其子孙贵定留学汇寄款项,后有长跋一则,道尽其中辛苦:“省种种之力,做我一日之工;省种种之钱,供儿一日之用。”孙氏在商务印书馆岁入不满二千,而支出甚多,仅为其子寄汇学费一项,就达六千六百元之多,入不敷出,唏嘘不已。《小绿天藏书笔记》存卷二,印于“梁溪孙氏文房”墨栏稿纸上,此卷记录孙氏购藏图书之经过,藏书品类齐全,牌记、行款、卷数、藏印等项著录颇为详尽。孙氏此二稿天头、行间多有朱墨增删、校改,足见孙氏素日之谨严。另外,二稿亦未见整理出版,孙氏为民国间商务印书馆知名编辑,此二稿对于研究孙毓修生平、涵芬楼编校史,颇有助益。孙毓修(1871-1922),字星如,一字恂如,号留庵,自署小渌天主人,清末目录学家、藏书家、图书馆学家,是介绍外国图书分类法第一人及中国童话鼻祖。钤印: 鼎,南陵徐乃昌藏器,徐乃昌印,南陵徐氏,随庵所得佛像,乃昌藏竟提要: 此册写于“南陵县志”“灵华馆钞书”绿格稿纸、“积学斋钞书”蓝格稿纸之上,其间勾抹涂乙之处颇多,天头亦多有眉批,钤盖徐氏藏印多方。徐氏所藏金石品类齐全,有铜镜、带钩、铜洗、砖瓦、虎符等,且以铜镜最多,又附墨拓可资参看,以此可窥徐氏金石收藏之崖略。徐氏所撰题跋则标记尺寸、重量,摹录文字,亦考订史地,其考证多参考清人著述,如阮元、吴云、吴大澂诸家。提要:钱谦益《初学集》初刊于明崇祯间,后由其族人钱曾为其诗集作注,积三十余年之功始成,诗注中最为人推许的,当为注中所记明末清初的史实,多出自牧斋之手笔或口述,可备一朝典故,历来备受学者重视。康熙四十四年(1705)朱素培、凌凤翔首次将诗注校订刊为二十卷(下称“朱本”),流传颇广,然对于书中违碍之处,或删或改,未能忠实体现原注者的初衷,以至于后世学者产生误解,如陈寅恪诟病通行刻本的批注简率,责钱曾“殊负牧斋”。乾隆年间,钱谦益著述遭禁绝,钱曾笺注亦无刻本刊行,直至清宣统年间才有邃汉斋、上海国学扶轮社铅印本面世,另有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拥书城木活字本,然其内容与朱本相比,并无较大差别。因此,钱曾注释的一些早期钞本引起了学者的格外重视,这些抄本有些直接得自钱曾原稿,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邓之诚在《清诗纪事初编》中提到:“曾注未尽刻,今尚有原稿流传也。”今知有周法高影印的傅斯年图书馆藏本《足本钱曾牧斋诗注》、苏州图书馆藏《牧斋初学集诗注》(存卷一至卷十四,何焯旧藏),以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藏旧钞本,其注释条目相比朱本多出四千余条。此拍品为柯逢时旧藏清初钞本,内“玄”字有避讳有不避讳,“胤”“弘”等字均不避讳。与刻本相较,笺注内容增至一倍有余,与傅斯年图书馆藏本、苏州图书馆藏本或出同源。此本原为柯逢时旧藏,后为吴稼农所得,吴氏又以《四部丛刊》本校之。前有吴稼农及其季弟吴曼公手书题跋一纸,吴曼公认为当时原本或即为十六卷,然较二十卷刊本笺注增至一倍有余。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