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2021春拍 | 如籀如篆 生绢妙墨 — 玉莲斋旧藏 八大山人《文禽兰竹图轴》

日期:2021-05-22 15:22:19 来源:中贸圣佳

拍卖 >中贸圣佳2021春拍 | 如籀如篆 生绢妙墨 — 玉莲斋旧藏 八大山人《文禽兰竹图轴》


 中贸圣佳2021春季拍卖会

预展:5月18日-19日 

拍卖:5月20日-2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琳琅—重要中国书画及古籍夜场

5月21日 20:00   三层A厅

 


琳琅—重要中国书画及古籍夜场


 

山人初为高僧,尝持八大人园觉经,遂自号曰八大。既而蓄辫发,往往愤世佯狂,有仙才,隐于书画,皆生纸淡墨。题跋多奇慧不甚可解……逢知己,十日五日尽其能,又绝无狂态。最佳者松、莲、石三种,有时满大幅只画一石,曾过友人书室见之。
—清·龙科宝《八大山人画记》

 


827 
八大山人(1626-约1705)文禽兰竹图轴
立轴 水墨绢本
177×43cm
RMB:18,000,000-25,000,000
 

827 布套及题签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吴湖帆1932年题本幅边跋


 
外签:八大山人兰竹文禽图。一九五三冬购于沪。钤印:王郎(白)
题签:八大山人文禽兰竹神品。湖帆珍赏。
题识:八大山人写。
钤印:八大山人(白)(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 269 页,第 40 印)、何园(朱)
鉴藏印:梅影书屋秘籍(朱)、吴湖帆珍藏印(朱)(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440 页,第 22印)、屺瞻欢喜(朱)、曾在朱屺瞻家(朱)、王郎(白)、徐公(朱)、青箱书屋(朱)
题跋:八大山人墨妙。余于山人画所见甚多,所获祇此,盖太工者、太奇者咸非山人真迹,荒率过甚者不耐细味,淋漓纵横者未免儿戏,铭心者为识我先者,所宝爱而藏之秘藉也,名贵者被豪多金者所辇,致而笼从碧纱也,于是我欲获一山人画难矣。辛未岁暮,沪北炮声中,忽有人持此求估,遂易之,聊舒积惆,画中花叶、菭草如籀如篆,文禽则生动有神,山石则斑剥有致,且生绢本无异麻楮,墨色渗湿,深浅俱不为掩,可与识者共品之。壬申三月望日,梅影书屋灯下。钤印:丑簃(白)、梅影书屋(朱)(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439 页,第 8 印)

 
827出版物
 
著录:《玉莲斋藏画记》手稿,卅五,徐平羽,手抄本。
出版:《玉莲斋藏画》第 176-177 页,荣宝斋出版社,2006 年。
说明:近代吴湖帆、朱屺瞻、徐平羽递藏。
徐平羽(1909-1986),原名王元健,又名白丁,江苏高邮人,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肄业,是文化部原副部长。历任南京市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文化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曾组成敦煌工作组前往莫高窟进行考证、抢救。徐平羽的书斋名为“玉莲斋”,又名“清箱书屋”,收藏了许多精品佳作,自明代、清代至现代的诸多大家都有所涉及,与近现代书画名家如傅抱石、吴湖帆、谢稚柳等人皆相友善。
 
徐平羽及夫人林琳

徐平羽先生早岁投身革命,先后在南京、上海及中央文化领导机构任职,为我国文化艺术及文物事业穷尽一生。自1946年,他走上鉴藏之路,当时征得夫人林琳的同意,用自己的全部收入投入收藏当中。玉莲斋、清箱书屋庋藏之富,自明代至现代诸多大家具备,从《玉莲斋藏画》中尤可窥见。
 
本幅吴湖帆及朱屺瞻藏印

本幅徐平羽“王郎”“徐公”及“青箱书屋”藏印
 
八大山人擅画花鸟,据王方宇先生统计他画过的植物有松、竹、梅、芭蕉等知名不知名的共五十一种,鸟类有八哥、鹰、鹌鹑、鸭、孔雀等知名不知名的共计三十二种。此幅画面左下端画奇石两块,一块直耸,一块向右斜欹,山石画法以干笔枯墨的笔法呈现出笔简墨枯的荒寒之意。幽兰嫩竹于坡侧石壁穿插有致,兰竹之叶均以中锋写出,笔法如籀如篆。斜向之石顶画一足而立的小鸟,似为白头,亦为八大常见鼓腹圆目之态。在画面右上方署款“八大山人写”,钤“八大山人”白文方印、“何园”朱文方印各一枚。
 
827 局部图
 
本幅画作绢本墨色,高 177cm,宽 43cm,在八大存世作品中不算小尺幅作品,墨笔所绘之形象占据通幅不足三分之一,这符合八大的构图特点,也符合八大的美学思想,正如孙宜生先生在《“哑”人意向》一文中对于八大山人美学意向的五点概括:一曰“孤”,二曰“怪”,三曰“冷”,四曰“空”,五曰“无”。此幅画作中鸟之孤、构图之怪、白眼之冷、留白之空、似有若无之境,八大山人一生的起伏跌宕、对待世事的态度、修禅遁道的经历似乎都可以从他的画作中得以体现。

本幅作品无年款,据王方宇先生在《八大山人研究》书中《八大山人作品的分期问题》一文中整理概括,初步可以判定此幅作品大概创作年代在 1699—1705 年间,即八大山人 74 岁—80 岁期间所作。理由如下:

1、画风
八大山人早期构图气势不够开张,且笔墨较为拘谨,书画均以方折笔法较多,中期略为豪放,后逐渐收敛成含容圆润,超逸飘举的风格,自 1697 年后开始走向分披老辣的途径,且多喜用秃笔,多有飞白,干润相间,这些现象在本幅奇石幽兰图轴中都能得以体现。吴湖帆先生在边跋中也题到:“画中花叶、兰草如籀如篆,文禽则生动有神,山石则斑剥有致,且生绢本无异麻楮,墨色渗湿,深浅俱不为掩,可与识者共品之。”

2、书风及款字特点
关于八大山人落款的研究,最为广泛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即是所谓“哭之”、“笑之”款识。八大山人书法早期临习唐人,尤其以学欧为主,1671 年前后曾取法董其昌,1671—1683 期间又主要研习黄庭坚较多,1689 年之后笔画自方转圆,他曾自云“行年七十始悟得永字八法”,1691 年之后是八大书法最为成熟也是成就最高的阶段,其字体在开张错落之间又收敛含蓄,外形圆融。其落款“八大山人”的“八”字写为“”,似“哭之”,这个特点也符合王方宇先生对于八大山人落款分期的第三、第四个阶段,即 1694 年—1705 年之间。
 
八大山人 落款

 八大山人、何园 二印
 
3、印章
在本幅作品中出现的两方印章王先生均有较为精准的时代判定,“八大山人”白文方印为其1684年—1705年期间常用印,但“何园”朱文方印却在 1699年即八大 74岁之后才有见到使用。综合以上规律可以判断,此幅奇石幽兰图轴的创作年代应该在 1699-1705 年间。为八大山人晚年成熟期之作。
据吴湖帆先生边跋可知:吴氏一生于八大山人画作过眼者甚多,自己所藏则仅此一幅。此作在吴氏珍藏多年后,又经徐平羽、朱屺瞻递藏。徐氏对此作珍爱有加,专为其定制布囊加以呵护。



 参考资料:
(清)龙科宝《八大山人画记》
王方宇《八大山人作品的分期问题》
孙宜生《“哑”人意向》
 



编辑: 方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