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2021春拍| 潘玉良 民国“第一女画家”
日期:2021-05-22 21:49:55 来源:中贸圣佳
拍卖
>中贸圣佳2021春拍| 潘玉良 民国“第一女画家”
预展 5月18日-5月19日
拍卖 5月20日-5月2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现当代艺术
5月20日 12:00 二层C厅
对民国艺术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民国时期,中国艺术成功者,尤其是油画方面,大多数是游学海外的艺术人士,特别是从法国学成归来的,比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等等。这份显赫的名单,几乎构成了民国以及新中国初期油画艺术史发展的全部重要人物。但事实上,在当时能够出国接受教育的艺术家在总体人数上看仍然是少数,尤其是女性艺术家,并且这些女性艺术家后来成为佼佼者的更是少之又少。在今天我们还能够熟悉的或许就只有号称“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的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与孙多慈。而在这六位艺术家当中,潘玉良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佼佼者。首先作为一位女性,抛开她后来的艺术成就不谈,潘玉良(1895—1977)本人的人生经历,就堪称得上传奇。她是江苏扬州人,因为早年丧失父母,生活艰辛而沦为烟花楼里的丫头,受尽了生活给予她的屈辱。不过,她也是幸运的,1913年,18岁的潘玉良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潘赞化,纳她为妾,将她从妓院中赎出,并且后来又送她前往刘海粟在上海开办的美专学习绘画。她当时的老师是朱屺瞻、王济远。或许,天赋以及特殊的身世赢得了普遍的同情和帮助,在众多艺术前辈的帮助下,她于1921年考入了法国里昂美术学校,两年后又考入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她的老师,就是对徐悲鸿的艺术产生非常重要影响的达扬。无疑,潘玉良在留学时期的成绩是优秀与夺目的:在192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巴黎美术学校给她的罗马奖学金。凭借这笔奖金,她于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学进行了系统性的绘画学习。巴黎潘玉良寓中,时在民国39至40年间。前排中位为潘玉良在罗马期间,她又受到了到雕塑系主任琼斯教授的青睐,得到机会跟随其学习了两年雕塑创作。1926年,她又获得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金质奖。这样的经历,是当时大多数男性中国留学艺术家也无法企及的。于是,在完成学业后不久,她就收到了在意大利访问的刘海粟的邀请,回国前往上海美专任教,与曾经的老师王济远和庞薰琹成为同事。1929年,她的“中国第一女画家画展”有80余件作品。在以后的时间里(1929—1936年),她在上海和南京相继举办过5次个人画展,并参加了1929年和1937年的全国美展,获得广泛的好评。在这个时期的中国西画画家中,潘玉良是对印象主义的技术和效果有敏感体会的少数画家之一,她明了写实的基本历史,但对法国画家的视觉感受也非常理解,同时也对野兽派的平面有天生的认同,她似乎本能地理解自由使用色彩的美学趣味,放松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既是为了光的斑斓,也是为了画面的自主性。《聊天双裸》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在这幅绘画里,艺术家构图大胆、色彩丰富,她先用熟练流畅的黑线勾出两位裸女的造型,然后再点染重彩塑造人体的量感和肌肤的质感。在构图和背景营造方面,她则借用了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些概念和做法,用点描或交错的笔法充满空间。同时,她又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使得画面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的感觉。用笔干脆利落,使得我们在两具饱满、裸露的女性躯体中,看到的绝不是情色,而是生命的力量和女性自我颂扬的尊严。不过,虽然,画艺精湛,但潘玉良生前穷困潦倒,一生也没卖出几幅画。潘玉良去世之前,她把一生创作的作品都交由知己王守义保管,并嘱咐他将遗作运回祖国。由于坎坷的人生以及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等的宣传和影响,潘玉良早已超出艺术史的范畴而为社会所熟悉。而这一切,也使得她在艺术市场不断成熟的今天,获得了非常高的市场关注度。并且,由于她流出到市场中销售的作品并不多,所以凡是她的创作,几乎都拍卖到了高价。比如早在2006年,她的《非洲裸女》,在西泠拍卖就以902万元的高价成交;2019年,同样是描绘两位裸体女性的《海边浴女》在香港嘉德拍出了1740万港币的高价;国际两大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也都有她超过千万元港币的成交纪录(《海边五裸女》,2768万港币;《裸女及面具》,1188万港币)。潘玉良 《窗前的女人》纸板油彩 24×33cm 20世纪40年代 中国美术馆藏当然,艺术的价值并不能完全用金钱来衡量,但是拍卖成交价格的高昂,代表了藏家对其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所以,不论从市场、学术还是人生的经历来看,潘玉良都无愧被称为民国时期的“第一女画家”。潘玉良 聊天双裸 PAN YULIANG CHAT NUDE①《民国油画收藏展》,P30,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②《20 世纪中国艺术史》,P24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本件作品人物画法源于印象派,从中可以领略到马奈人物画的坚实、莫迪里阿尼的形态,凡东根色彩的鲜艳纯粹,光影闪烁,又总是铺陈着一种东方的忧郁。潘玉良虽曾生活于安徽,受熏陶于标准中国民间艺术,但她学的是西画,而且直入最纯粹的西画境界。但五十年代后,常见她的作品以线条勾勒,浅淡水影晕染,人物造型用色,均有一层日本浮世绘的温柔情韵。其画中女子造型仿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中的女子,但线条宽放随意又隐约可见毕加索风格。婉约沉稳,似有江南之思。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