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 · 古代文房长物珍赏

日期:2021-07-01 14:31:32 来源:中贸圣佳

拍卖 >赏心 · 古代文房长物珍赏


 





中贸圣佳2021上海首届拍卖会


SUNGARI SHANGHAI



预展时间:7月4日-5日
拍卖时间:7月6日-7日
展拍地点: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上海静安区延安西路65号)

















949  
明  周制紫檀嵌八宝笔筒     
H:15cm D:14.5cm 
 
笔筒为紫檀旋剖而就,口沿微敞,下承三足,线条流畅美观,为明清时期笔筒的经典造型。笔筒打磨规整,上以百宝嵌的艺术手法通景装饰花蝶、诗文,纹饰以玛瑙、白玉、绿松石、漆等材质雕琢而成。一株老梅虬枝错节,上点缀白梅片片,后生出一枝茶花,娇而不艳,朴雅可爱,花瓣叠压有序,刀工利落,极见功力。转景之处设怪石修竹,构图巧妙,颇具画意。图案之间,以嵌银丝工艺书诗文三组,分别为:“窗户景萧森,空阶凝翠阴。不缘冰雪里,谁识岁寒心”。“清浅溪桥水,径长篱外枝。这些风骨异,瘦尽古今诗”,“周柱制”(取自宋代诗人程瑞《咏梅》)。“雪色留残腊,香风动早春”。诗文均为篆书写就,章法、结体兼具。

周柱,又名翥,明嘉靖年间江苏人,生卒不详,以其首创百宝嵌闻名,擅珠宝镶嵌工艺,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玛瑙、象牙、蜜蜡、沉香、漆等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其工艺嵌料多样、艺技繁复、缛而不俗,因此时人遵奉其作为“周制”。吴骞撰《尖阳业笔》卷五记:“明世宗时,有周柱善镶嵌奁匣,精妙绝伦,时称周嵌。”《尖阳业笔》中亦提到,周柱为明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所资助,其作品皆为权贵宫廷所拥,极为珍罕。又钱泳《履园丛话》曰:“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制。……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

此件紫檀百宝嵌笔筒工美质佳,匠心独运,置之案头顿生古雅清韵,实为难得。
 
 
947  
清早期  紫檀玉兰花笔筒     
H:14.3cm  
 
笔筒以紫檀木制成,质地坚实,木纹细腻清晰,发色沉稳,幽光粼粼,极具美感。器形呈圆筒状,口略撇,作花瓣形外翻,口沿外圈沿花瓣之形起线,延长至筒身。筒身直壁,平底无足。周身浮雕梅、兰花卉图案,枝叶舒展,层次分明,细节丰富,古以来,紫檀良材之自然纹理外现,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远超其实用功能性,此笔筒承载了历史的精神文化信息,乃中国古代文明之缩影,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此件笔筒琢磨圆润,是为紫檀木刻之佳作。
 
 
925  
清  “秋山”太湖石山子     
H:42cm
来源:邓散木旧藏

山子上铭文丰富,有“岩璞”、“米家宝”、“苏仙米颠”等篆刻印文,有宋诗曰:“千年岩璞斩新硎,一片琳腴截紫青”,用以形容端石之美者。此件太湖石山子正如诗中之“岩璞”,遍布苏轼、米芾等名家印迹,篆文章法得当,点画考究,可谓是宋式雅致与沪上篆刻名师的时空碰撞。

此件太湖石为邓散木先生旧藏,得自其上海寓所,为其家中种植蒲草所用,来源可靠。其上有“米家宝”、“岩璞”等多处钤印。


邓散木(1898-1963),现代书法、篆刻家,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1898出生于上海。原名菊初,字散木,别号芦中人、无恙、粪翁等。1960年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因此自署一足、夔。斋馆名有厕简楼,三长两短斋(三长者,篆刻、作诗、书法;两短者,绘画、填词,这是散木先生对自己艺术的评价)。实际上,他长于诗文、书刻,也能作画。精于四体书,行草书集二王、张旭、怀素之长,旁参明末清初王觉斯、黄道周两家。隶书曾遍临汉碑。篆书初学《峄山碑》,继杂以钟鼎款识,上溯殷商甲骨文。篆刻初学浙派,后师秦汉玺印。早年得李肃之先生发蒙,壮年又得赵古泥、萧蜕庵两位先生亲授,艺事大进,又从封泥、古陶文、篆文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章法多变,雄奇朴茂的风格。1931年至1949年之间,曾在江南一带连开十二次展览,艺坛瞩目,有书坛的“江南祭酒”之称,在艺坛上有“北齐(白石)南邓”之誉。


他还十分热心书法教育事业。举办讲座,编印讲义。着有8万字的《篆刻学》一书,是他治印的经验之谈,有《书法百问》、《三长二短印存》、《厕简楼编年印稿》、《双散木诗词选》等。1955年曾应北京人民出版社之邀担任简化字字模的书写工作,还书写了不少课本及各种普及读物,学生字帖,包括《三体简化字帖》、《简化字楷体字帖》等,在书法的普及教育方面贡献很大。另著有《欧阳结体三十六法》、《中国书法演变史》、《怎样临帖》、《草书写法》等,但尤以《篆刻学》一书最为著名。


 
 
927  
元   怀米山房、玉山草堂藏“小善卷”     
H:28.3cm  
来源:顾瑛旧藏,曹秋舫递藏   
 
“小善卷”为天然黄太湖石稍作修治而就,石若云头升举,玲珑秀润,透、漏、瘦、皱齐备,弹子窝与云头雨脚皆具。间有镌铭文为“小善卷,玉山草堂藏”,又有“怀米山房”印。

善卷之名出自宜兴善卷洞,正如词曰:“鸿濛凿空。通沅瀣、茅峰三洞。云变幻、龙戏空高,尾坠吹天蝀”(杨玉衔《游宜兴善卷洞》)。此石变化莫测,惊魂动魄,仿若游千年仙境。

“玉山草堂”为此石藏家之堂名。据考,顾瑛(1310~1369) 元代文学家。一名阿瑛,又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今属江苏)人。顾瑛家业豪富,筑有玉山草堂,当时远近闻名,是诗人游宴聚会场所。吴克恭在《玉山草堂序》中云:“玉山草堂者昆山顾仲瑛氏为之读书弦诵之所也。昆以山得名,而山有石如玉,故州志云玉山,仲瑛因是山之势筑室以居之。结茅以代瓦,俭不至陋,华不踰侈。散植墅梅幽篁于其侧,寒英夏阴,无不佳者以其合于岩,栖谷隐之制,故云草堂。”顾瑛常与杨维桢等诗酒唱和,风流豪爽。元朝末年,天下纷乱,他尽散家财,削发为在家僧,自称金粟道人。著有《玉山璞稿》、《玉山逸稿》。

怀米山房据考,为曹载奎(1782—1852)斋名。曹载奎字秋舫,系吴门富家,自幼嗜好金石文字,所藏殷周彝器逾百,精鉴赏、富收藏,与张廷济交善。据传,曹家住盘门外,筑有金石窝,专藏鼎彝盘尊等古器。又好大理石,壁间所陈山水人物鸟兽鱼虫皆具。曹载奎(秋舫)汇其所藏三代吉金器,成《怀米山房藏器目》书,内刊张廷济、阮元、吴荣光、叶志诜、徐懋、曹载奎等名家序跋。

综上信息可知,此“小善卷”太湖石经由苏州一带名家收藏、递藏,为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所青睐,足见其兼具高古韵味与文人情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赏玩佳器。

顾瑛(1310~1369) ,元代文学家。一名阿瑛,又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今属江苏)人。家业豪富,筑有玉山草堂,园池亭馆36处,声伎之盛,当时远近闻名。轻财好客,广集名士诗人,玉山草堂遂成诗人游宴聚会场所。于其祖茔处为身后修造生圹,名曰金粟冢。他不愿做官,常与杨维桢等诗酒唱和,风流豪爽。元朝末年,天下纷乱,他尽散家财,削发为在家僧,自称金粟道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顾阿瑛:“好事而能文,其所作不逮诸客而词语流丽,亦时动人。”



 
 
930  
元  剔红梅花盘     
D:16cm
 
六出花瓣形浅盘,盘心亦为同造型开光,直线星纹地锦满铺盘心,其上剔刻一株梅花,虬枝盘错,花朵攒簇,俯仰向背,极见功力。盘内外壁均作六开光,内分别雕水仙、石榴花、荷花、菊花、牡丹等四时花卉,内外壁两两相映甚是可爱。
此类主体纹饰搭配边饰的装饰方法不同于传统满饰雕漆的工艺,相较之更具画面感,因此其陈设方向亦随主体纹饰画面而定,故宫博物院所藏多件清宫旧藏剔红漆盘均采用此种装饰手法,可为本件拍品提供参考依据。
 
 
945  
清乾隆  紫檀玉璧绳纹圆盒         
D:10.5cm     
 
捧盒为紫檀琢就,分为上下两部分,以子母口相接。盒盖与盒身均为整块料凿就,器壁厚重,满饰雕工,奢侈华丽。纹饰为减地浮雕玉璧绳纹,正中心雕一乳钉纹玉璧,四周仿雕玉螭龙,分布至捧盒口沿,其间起绳纹穿璧而过,绳结盘绕,雕工精湛。绳结纹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先秦青铜器装饰亦多有采用,清代博古之风盛行,玉器、木器、铜器等风格溯古,因此玉璧、绳纹是其常见的装饰元素。盒内打磨为素面,仅在盖内镌“天恩八旬”印文。
天恩八旬是乾隆皇帝御用宝玺印文,寓意皇帝八旬高寿乃天恩所赐。乾隆皇帝曾云:“予幸寿登八秩,身体康健,可符中祀亲祭一周之愿。兹仲春朝日,躬祀成,仰荷天恩,洵为独厚。”因此着做作“天恩八旬之宝”,另有清代缂丝弘历书墨云室记字卷中亦有缂丝“天恩八旬”朱文印,可资比较。
 
 
937  
清早期  竹林七贤竹笔筒     
H:16cm
 
竹林七贤是竹雕笔筒、香筒常见的题材,多为表现魏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在竹林间宴饮、文会的场景。(同类笔筒可参《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精品》,2018年,122页)此件竹笔筒口沿平切,直腹微微束腰,下承三足。采用高浮雕、浅浮雕、镂雕相结合的手法,通景雕刻七高士游戏林间的景象,图案分近景、中景、远景,最远处施透雕竹林,自上而下垂修竹数杆,更有童子攀竹玩耍。中景山石嵯峨,间生虬松,松枝垂石而下,松针致密、清晰,极见刀工,树石之间祥云笼罩,瑞霭氤氲穿树而过。山间七高士或观书、或对弈、或饮酒高谈阔论。近景山石环抱,树木丛生,以刀代笔仿绘画之皴法。此笔筒雕刻精湛,刀法老道,堪称佳品。 
 



933  
民国  金北楼书、方子易画、金西厓刻葫芦扇骨         
扇骨L:33cm
著录:金西厓著、王世襄整理,《刻竹小言》,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编号10。
来源:董桥旧藏

本品著录金西厓《刻竹小言》中,为编号十:“拱北楷书,阴文,又画葫芦,浅刻阴文,赠袁巽初”。扇骨竹制十四档,方头宽骨,大骨侧面打磨为弧形,颇为美观。扇骨两侧皆施雕刻,一侧刻诗文:”催花已夺唐宫巧,留得寒香送旧年。除夕山斋深雪里,牡丹梅菊各争妍。""及""北楼书西厓刻""款。另一侧刻画瓜架葫芦,走刀流畅,粗细自如,书""餐菊楼主者子易”及”子易”钤印。扇面正反面书画作者为画家王狮子,张大千弟子。

北楼先生即金绍城(1878-1926),一名金城,号北楼,金西厓兄长,为清末民初画坛闪耀的巨星,故此扇为兄弟二人合作,十分难得。餐菊楼主为方洛,字子易,别署餐菊庐主人,安徽桐城人。精诗及古文学,尤工画。民国成立后,历任知事、警务高等顾问等职。受赠人袁巽初,名思永,湖南人,故清两广总督袁树勋之子,清末任督练公所总参议。蒋介石赴日留学时,曾受其试,故对袁自称弟子。

 
 
940  
清中期   康田时监制村庄镇集图笔筒         
H:17cm
 
笔筒取修竹一截,上下施以砣磨为笔筒口沿及底足,造型修直,尺寸较大,恰为制笔筒优良竹材。此件笔筒色泽均匀,包浆完整,通体雕工。以高浮雕与浅浮雕相结合的手法通景装饰村镇集市图案,画面热闹、繁华,清晰的刻画出文化交流、民俗活动的场景。细观纹饰,前景有渔翁垂钓、小桥流水,商贾荷担徐行,远处柳荫下两人临井取水,一侧有轿夫抬轿穿过人群;中景刻画极为精彩,有屋舍数座,东侧为茅草阁楼,楼上一女子隔窗探望,西侧歇山建筑内两人执帚打扫,正北一南面歇山重檐建筑,台基高筑,廊下高挂大红灯笼,正中坐一戴官帽长者,身前桌案置香烛贡品,以建筑为中心,刻人物数组,三五成群,人头攒动。远景为柴扉小院,一高士携琴前往,童子启门迎接,院内屋舍掩映,富有进深感。笔筒顶部镌刻“村庄镇集图,康田时监镌”行书落款,字体清秀,刀口爽利。
康田即康田散人,是清道光时期嘉定竹雕艺人。
 
 
948  
清早期  黄花梨树瘤笔筒     
H:22cm
 
明清之际,文人崇尚天然之趣,喜以自然形象制作文房器,于简约中彰显雅兴,并蔚为一时风尚,树瘤形笔筒即是受此影响而制作的文房赏玩用品。此笔筒取材自黄花梨木,包浆温润,体形厚实,外壁凸饰瘿瘤,沟槽交错,构思巧妙。作者取意自然而加以人工烘托雕刻而成,是文人趣味的体现,如同置老树槎根于案头,宛若天成,极其难得。
 
 
923  
清  “碧云”孔雀石山子     
H:26cm(连座)
 
孔雀石,自青铜器时代便开始使用,是一种古老的天然玉石,因其含铜量高,故呈绿色或暗绿色,古代亦称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玕”。据《本草纲木》载:“石录生铜坑内,乃铜之祖气也,铜得紫阳之气而绿,绿久则成石,谓之石绿。”孔雀石因其颜色和它特有的花纹犹如孔雀斑斓的尾羽,故而得名,也因此尤为珍贵。此摆件以孔雀石原矿随形而制,微露幽绿,浑然天成。其上石纹起伏跌宕,若卷云连绵,似苍崖百仞,灵动宛然,置于案头,供石所赏,更添古雅苍劲。
 
 
924  
清  “涌浪”英石山子         
H:41.5cm (连座)
 
山子石质细腻,抚之润泽,叩之清音,可谓“真成入眼轻连璧”、“真成入耳轻连城”。整器修治巧妙,丘壑之间点撒弹子窝,峭拔陡势,颇有云头雨脚之姿,云势升腾,忽逢两侧旁出奇峰,雅瘦秀逸,沟壑纵横。山子与底座靠嵌合适,素面随形木座配合嶙峋怪石,更添视觉美感。
 
 
943  
清  銕道人款紫檀刻梅花文具盒         
L:26cm W:7.8 cm      
 
紫檀盒长方,形似长瓦,一端略薄,一端较厚,底部起四板足。器身子母口,盖上雕刻梅花。花枝姿态各异,上发、下垂、横倚、回折,弯曲如龙、遒劲似箭、仰似盘弓、垂如蒲柳。花瓣点染,布局错落有致,似有暗香浮动,气韵悠长。铭:“铁道人作”。印:“老(白),铁(白)”。盖盒为文物商店旧藏,附三处旧标签。可见为文物商店旧藏。
吴越(1858~?),名国泰,字铁珊,号铁道人。安徽当涂人。善花鸟人物山水,工书法。有《大楷文昌帝君百字铭》、《篆字千字文》等。
 
 
944  
明  张熊款奇木金蟾镇         
L:15.6cm      
 
镇纸是文房活动中重要的工具,其前身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席镇,明清时期高坐家具发展,席地坐姿不再成为主流,同时文人活动盛行,镇纸即成为兼具把玩功能与实用功能的佳器。此件金蟾镇取材自天然奇木,盘根错节,意趣横生,且包浆老道,为日久把玩所得,文房小品随天然材质形而作者颇多,往往追求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此镇深得文房雅韵,底部镌刻“九天易庆,子祥”篆书款,或为张熊手笔,款识为此件金蟾镇的收藏提供了较为明晰的序列。
张熊(1803—1886),字寿甫,号子祥,别署鸳湖外史、鸳湖画隐、鸳湖老人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工花卉,古媚如王武,纵逸似周之冕,兼作山水人物。书宗黄山谷,间写隶书,朴茂入古,亦能篆刻、填词。收藏金石书画甚富。与任熊、朱熊时称“沪上三熊”。
 
 
941  
清  竹根雕和合二仙     
L:7.4cm        
展览: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嘉定竹刻博物馆,2018年,编号1038
出版:《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号1038,页221
 
本品取大块竹根圆雕而成,和合二仙面相宽额丰颊,二仙手持如意,斜坐于岩石之上,眯眼含笑。形象刻画传神,情景生动,画面洋溢愉悦和谐气氛。皮克呈枣皮红色,包浆沉厚,刀法纵逸流畅,布局精确,为难得的竹雕佳作。和合二仙在民间传说中主婚姻和合,故也作和合二圣,是明清时期民间工艺非常流行的题材。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