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热爱相遇——2021远洋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正式启幕

日期:2021-07-15 10:26:03 来源:中国美术报

展览 >“因热爱相遇——2021远洋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正式启幕


7月10日,“因热爱相遇——2021远洋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在北戴河新区远洋·蔚蓝海岸开幕。此次活动由王端廷、杨卫、王春辰、段君、杜曦云担任艺术顾问,邀请艺术家陈金庆、陈灵平、黄玉龙、密博、谢艾格、张勇&杨倩、韦冬、万朵云、许倬尔、MEOWMEOWLAND IP参展,致力于探讨海岸艺术生活与城市文化更新。活动由远洋集团、远洋·蔚蓝海岸主办,远洋新丝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因热爱相遇——2021远洋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以远洋蔚蓝海岸社区作一个沿海文化特性研究样本,社区中坐落的户外雕塑装置作品不仅是点缀小景,也是贯穿社区场景的灵魂主线,用艺术构建一个完整的场域叙事空间;同时作为“第三层次”的空间散点环境,户外雕塑装置作品作为远洋蔚蓝海岸社区的视觉滞留点,为观众和游客营造出整个远洋蔚蓝海岸的情感牵萦。


展览现场:从社区到海滩 建构公共艺术新方式


谢艾格  苹果派 绿 60cm×130cm×210cm 玻璃钢 2009年

比如艺术家谢艾格创作的《苹果派》位于社区主干道之中,作品虽然在作品形象上看来,是以苹果作为雕塑底座,以近乎臃肿的人物的各式表情、姿势来表现的,表现出人物的憨厚、朴素的情感。但是这里,谢艾格的雕塑作品以“苹果派”命名,苹果作为这整个系列雕塑中的一部分,或许有他对于文化的一个理解。


陈金庆 人之初系列之自在 240cm×218cm×178cm

陈金庆作品《人之初系列之自在》位于海岸沙滩之中,在艺术家陈金庆眼里,婴孩是柔软而敏感的,脆弱却包含着无限可能性的。“人之初”之心纤尘不染,随时准备着向这个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敞开,等待着这个世界在其纯净的心灵土壤上播下美好的种子,就算经历命运的风霜,也能坚韧地绽放出不辜负春光的芬芳。


陈灵平  待那春暖花开时 320cm×300cm×300cm 玻璃钢 2015年

陈灵平作品《待那春暖花开时》位于湿地公园,带着“托物言志”的情感寄托,是陈灵平的人生阶段(步入爱情婚姻阶段)的象征,两匹马儿相互依偎,缠绵在一起,相爱相知,浪漫美好的气息从中悄然释放。各自头顶生长出的桃花枝又好比两人的情感神经的交织融合,迸发出象征着对未来共同的美好向往。


黄玉龙  Back 200cm×200cm×80cm  铜   2015年


黄玉龙 ON MY WAY  300cm×300cm×100 cm 铜 2015年

黄玉龙有三件作品参展,分别位于海岸沙滩的入口和沙滩之中,其中作品《天地》动态源于释迦摩尼的动作,意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Back》表达的是一种父亲与孩子互相凝望的温馨情感。《ON MY WAY》这件作品是黄玉龙塑造的一个穿帽衫的半人马神话形象,虚空的帽衫对于艺术家及其创作,已然成为他们永不褪落的第二层皮肤。


密博 e拉罐  200cm×150cm×150cm 不锈钢 2019年

密博的《e拉罐》也位于海滩之中,密博以现代化的雕塑技法表现社会现实,通过种种原创的造型,让不同的思想价值在撕裂与矛盾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张勇&杨倩  松松&QIAN PROJECT     200cm×200cm×310cm 玻璃钢纽扣等综合材料 2018年

“松松的世界”是由艺术家张勇发起的一项公益性艺术活动,以“1+1”的联合创作方式呈现一件完整艺术品。这次他与艺术家杨倩合作“松松&QIAN PROJECT”创作出系列作品。以泰迪为原型,身体全部附着五彩斑斓的纽扣珠片,视觉效果突出,着重宣传关注自然和环境的主题,流浪动物也应该有美丽的生命,提倡领养代替购买。


万朵云 The Door 320cm×220cm×50cm 金属 2019年

万朵云的《The Door》位于湿地公园,作品就像是一扇在真实与虚妄中来回切换的大门,也透过镂空的金属装置打造了一个多维度的空间。


许倬尔  色彩时间3.分解   D300cm (主体)100cm×60cm×40cm(底座) 综合材料 2019年

许倬尔的《色彩时间3.分解》装置艺术作品也位于湿地公园,利用金属、热感材料、LED灯、烟雾机等这些超出常规概念的艺术媒介,制造出了一种偏离日常视觉经验的剧场感效果,为户外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动感。

韦冬 万里扶摇——海洋环保艺术装置   800cm×250cm×500cm 不锈钢喷漆 2021年

韦冬的《万里扶摇——海洋环保艺术装置》位于海滩,所表现的是《庄子逍遥游》中描述鲲化身为鹏时所描写的场景。

MEOWMEOWLAND IP 橘座系列分别矗立在社区和海滩之中,作品以猫叫声的拼音首字母“M”为设计灵感,创作出一只软萌毒舌、温柔治愈的猫咪明星——橘座。


艺术论坛: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未来发展


论坛现场

此次大地艺术季还举办了艺术论坛,围绕“海岸艺术生活与城市文化更新”主题展开,来自艺术领域的批评家、参展艺术家以及媒体人畅所欲言,为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端廷

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端廷:近几年艺术的生态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公共艺术热,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艺术乡建与城市文化升级,这次的大地艺术季属于后者,这都是公共意识的建构。当下,艺术已经开始广泛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具体到海洋艺术生活,我们作为农耕文化发展起来的文明,与海洋文化发展起来的文明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偏向理性,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与大海有关,而我们更多是与四季变换、自然有关,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虽然我们也有很长的海岸线,但一直处在被隔绝的状态,今天我们再谈海洋文化,需要从观念上、具体的艺术创作上一步一步去做。此次展览作品非常多元,但能够对海洋文化有更多的思考就更好,相信未来会越来越成熟。当然,这些都是中国当代艺术、世界观念更新,出现的一些新的艺术现场和观念,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近些年也陆续参加了一些与海洋有关的艺术活动,与北京这些地方做展览都是在闹市区,人群非常密集不同,这些地方做的项目,与海洋有关,但往往在度假区或者人口不那么密集的地方,有很强的季节性,属于一种候鸟性场域,与我们在中心城市做展览会很不一样。所以,在活动举办的时候,定位要非常清晰,针对的人群是什么;此外,还可以针对众多艺术院校设置奖项,邀请艺术家们来进行驻地创作;针对旅游的人们设置艺术博览会,解决艺术家们面临的很多实际问题。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这里离北京很近,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这里的区位优势。当下,利用艺术进行文化升级的例子很多,各个地方都在做,比如央美在青岛有校区,未来在成都也要开设校区,大家都有这样的意识,关键是如何调配资源,持久地做下去。我们可以看到,展览的区域非常大,显然不是做几次就能将整体布局做好的,并且每次展览的举办都要考虑到对后面展览的影响。艺术是要有积淀的,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也很多,但不是直接借用照搬过来就行的,要突出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段君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段君:著名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包裹帝国大厦的案例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艺术家的创作不是从工作室直接拿过来放在这里,而是要挖掘大地艺术界或者大地艺术之间的内涵,在这里,大地不再作为一种自然的环境,也不再作为一种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应该把它形成一个当代场域的概念,是一个包括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较量的场地,就像克里斯托的创作,艺术家们可以挑战更大的难度,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这样作品的内涵有了,社会热点也有了。渤海是一个往内辐射的概念,与东海、南海向外辐射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挖掘海洋文化的辐射。做流量是很容易的,关键是如何做好内容。

 

艺术策展人杜曦云

艺术策展人杜曦云:当代艺术就像水一样,原来是流向国际,而现在是回流,尤其是公共艺术领域,这些年变化太大了,三五年就有一个全新的面貌。同时,当下审美需求与日俱增,青年人变成艺术消费的主体,这个时候如果能有量身定制、创造性想法构思加入是非常的重要的,因为公众的艺术需求越来越多样,所以作品还要不要是一个静态的雕塑,其实是可以商榷的。

 

艺术家谢艾格

艺术家谢艾格:此次活动的主题“因热爱相遇”,我特别感动,为爱相遇,跟心有关系,爱是用心的,海洋是水,水代表情感,情感也来自于心。今天坐在这里,头顶一片蓝天,脚踩着大地,作为艺术家,是挺幸福的一件事情。这次只是小小的一个起点,相信未来肯定会越飞越高。

 

艺术家陈金庆

艺术家陈金庆:博伊斯当年种了7000棵橡树,发动所有市民参与,是一个长期的艺术项目,同时还与保护环境有关,是对美好愿望的表达,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雕塑,这是我们所需要的。艺术能够参与社会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我们应该把散点的艺术发展成为一个系统,或者是长远的艺术项目,依托于社区或者城市文化,不断进行挖掘和深入。

 

艺术家黄玉龙

艺术家黄玉龙:当下美术馆越来越多,承载作品的机构以及艺术家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于从事艺术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对于公共艺术,希望能够强调其参与性与互动性,还有就是公共空间的合理性,至少不能影响或者破环其所处的环境。当然,如果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空间进行创作,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作品也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可以是光线、声音等等。

 

艺术家密博

艺术家密博: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使得社会处在深刻的转型期,而这也带来了艺术观念的革新,比如之前的公共艺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点缀,而当下,公共艺术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甚至是规划者,这不管是对艺术家还是相关从业者都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当然也提供了很多的机遇。

 

艺术家杨倩

艺术家杨倩:我参与过“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在地创作,必须要学习当地的文化,同时艺术家只能携带20%创作材料,剩下的80%都要从当地选择,所以作品会与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有很高的契合度。这次来到远洋蔚蓝海岸,环境非常好,也非常适合大地艺术的创作展示,未来能够驻地创作,作品能够有更多的互动性就更好了,这是一个开始,期待第二次相遇。

 

《艺术市场》副主编武文龙

《艺术市场》副主编武文龙:文化艺术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而前几年艺术市场处在低潮期,正是像远洋集团这样的企业,对文化艺术的支持,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活动的举办,起到了非常大的美育作用。艺术介入的深入性,人文历史环境的呼应;作品的互动性,让大众具有参与感;还有就是持续性,只有持续的做,才能形成品牌,产生影响力。

 

雅昌艺术网雕塑频道主编陈耀杰

雅昌艺术网雕塑频道主编陈耀杰:近年来公共艺术活动很多,从中心城市广场、商场等公共空间不断的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乡村下沉,一方面改变了艺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现状,另外一方面也改变了艺术创作和展示的方式、方法。但众多活动中,很少涉及到海洋主题的,尤其是以“大地艺术”为主题的,可以说“远洋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某种程度上开创了公共艺术创作、展示的全新的阶段和平台。此次活动的主题“因热爱而相遇”,这让我又联想到世界上著名的海岸雕塑节“澳大利亚邦迪海岸雕塑节”以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这些活动的初衷都很简单,就是让人们可以更好地对待生活、对待自己,回到人们最美好的事物上,从这个角度来说,“远洋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性公共艺术平台的基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做下去。

 

新浪雕塑频道主编李杨雷

新浪雕塑频道主编李杨雷:公共艺术活动,作品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海边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域,活动的举办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在现场可以看到很多的小孩,这些作品放置在这里,相信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当然,展出的作品虽然数量上还稍显单薄,但相信未来会逐渐的丰富起来;还有就是公共设施的建设,可以让公众更有参与感和体验性。

 

《绝对艺术》主编丁晓洁

《绝对艺术》主编丁晓洁:不管是展览还是艺术项目,大家最终会记住的还是艺术家,所以艺术家才是最重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管做什么,对于艺术家的培养和扶持始终是第一位的。


 远洋新丝路展览部负责人李超在最后总结中讲到,远洋蔚蓝海岸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既激励当代实验艺术,又链接传统和当代,当前国家正在全面推进美育工作,范迪安院长也提出了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概念区分,社会美育主要依靠文化艺术资源的引进与艺术场馆的建设。在未来,艺术一定可以为远洋蔚蓝海岸开拓更好的生活模式,也会从艺术角度影响到建筑、家居美学等,更能在泛文化背景下升华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精神愉悦感。


嘉宾合影

 据悉,蔚蓝海岸森屿艺术示范区也在当日开放。本届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将持续展出至2022年1月10日。


编辑: 方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