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张伯驹、陈丹青众人致刘海粟信札亮相2021西泠绍兴秋拍

日期:2021-09-23 18:17:58 来源:

拍卖 >傅雷、张伯驹、陈丹青众人致刘海粟信札亮相2021西泠绍兴秋拍

1

今年,恰逢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1896~1994)诞辰125周年,2021西泠(绍兴)秋拍特推出“海翁遗珍——刘海粟上款信札及刘海粟夫妇画稿专场”,谨此纪念。

本专场涵盖珍贵信札、画稿三百余件,信札部分有傅雷、张伯驹、陈丹青、程十髪、赖少其、沈鹏、关山月、杨仁恺、钱君匋、朱復戡、陈大羽、饶宗颐、阳太阳、王伯敏、赵朴初、六龄童、华君武等大师名家亲笔,他们与刘海粟或为多年老友,或为书画同道,或为后学晚辈,书信往来,谈艺论事,情谊深厚。画稿部分多为刘海粟、夏伊乔夫妇的书画作品,此次合体更是见证了这一对艺术伉俪的情深意切。此次专场拍卖,一件件拍品为我们串起了刘海粟这位艺坛大咖的 “朋友圈”往事。

绝交与世交

“亲爱的孩子:那些好玩的事,……爹爹不一定会告诉你们的。——伯伯”

1927年12月31日,19岁的傅雷乘法国邮船“昂达雷-力篷”号离开上海,次年2月3日抵达马赛港。8月,他考进巴黎大学,专攻文艺理论,同时到卢佛美术史学校和梭邦艺术讲座听课。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画家刘抗,在刘抗的介绍下,认识了来欧洲游学考察的刘海粟。

2

刘海粟(右三)和傅雷(右二)一行到访巴黎美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朗特斯基工作室

傅雷整整小刘海粟一轮,由于对艺术的共同追求,两人很快成为至交。并开始了刘、傅两家世代之交。1931年秋天,傅雷结束了4年的留学巴黎生活,与刘海粟一起乘坐“香楠沙”号轮船回国。傅雷刚到上海时,暂住在刘海粟家中,可见两人关系之近。

3

刘海粟一行拜访巴黎美术学院院长贝纳尔。

照片人物从左至右:张弦、张韵士、刘海粟、贝纳尔、傅雷

在傅雷受到刘海粟邀请到上海美专工作之后,他们两人之间逐渐出现了裂痕。而让矛盾爆发,乃至两人一度绝交二十年的是1936年张弦之死。

张弦性情正直淳朴,傅雷视其为人生挚友,傅雷认为,“他的生活与常人并没有分别,不过比常人更淳朴而淡泊,那是拥有孤洁不移的道德力与坚而不骄的自信力的人,始能具备的恬静与淡泊。”(见傅雷《悼张弦》一文)

4

5

2021西泠(绍兴)秋拍

傅雷(1908~1966)  致刘英伦重要通信

信笺  一通一页(带信封一枚)

1956年

说明:刘海粟长女刘英伦上款。

此为傅雷1956年有关刘海粟行止的重要信札,并涉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傅氏社会活动及身体状况等,为傅、刘两家关系发展重要时期的珍贵手迹。

1956 年系刘家与傅家关系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1936年,因张弦之死为导火索,傅雷与刘海粟绝交二十年。

所及“爹爹过了年要去江西”,或指刘海粟1956年游庐山作画,并在庐山文化馆举办庐山作品展览会事。

附傅敏信札二通三页,及傅雷寄赠明信片一帧。文革期间,傅刘两家均遭重创,遂音讯断绝,而 1978 年傅敏致刘海粟信札应为文革结束后傅家与刘家的第一次通信,在信末傅敏留下其在北京的通讯地址,以方便两家之后保持联系。在傅敏信中,提及其父傅雷遗译《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的出版问题、以及其兄傅聪的消息,是为两家文革后恢复联系的第一手重要数据,意义非凡。

25×22cm,余尺寸不一

而此封傅雷写给刘海粟女儿刘英伦的家信,正是绝交事件之后二十年。信中傅雷写给刘英伦的家常文字中语言亲昵,字里行间绝非长久未通信之情景,因此傅、刘两家在这二十年间应该是通过某些关系(例如:刘英伦为刘海粟第二任夫人成家和所出,傅雷与成家和妹妹成家榴有过一段情愫),保持着一些联系。

傲慢与偏见

“曾经沧海”的“海翁”

1912年11月,年仅17岁的刘海粟在曾经的同学乌始光的资助下,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此时刘海粟和乌始光任校长,并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

6

17岁的“刘校长”

但因各种原因,这初次相识,竟成为后来徐悲鸿和刘海粟半生交恶的起源。

7

刘海粟(1896~1994)  松鹰寒柯图

设色纸本  立轴

著录:夏伊乔亲笔刘海粟画作清单。

说明:刘海粟秘书袁志煌题签。

本拍品为刘海粟早年所作松鹰寒柯图,记载于夏伊乔笔记刘海粟画作清单之中,此作构图特殊,存世作品中未见雷同之作,为刘海粟创作松鹰图中罕见之一例。

132.5×66cm

8

夏伊乔笔记刘海粟画作清单中第二行所记:

松鹰寒柯(墨鹰站石上,有树及月华)

更为特殊的是此作上名款“海翁”及印章“曾经沧海”、“鹰扬”被涂去及刮去,并留有特殊时期相关字样,此为刘海粟存世作品所仅见。应为特殊时期,刘海粟被诬陷为“汪伪”情况下的产物,此也为徐悲鸿建国后指责刘海粟最为关键的一点,因此,此作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徐悲鸿于刘海粟,除了看不惯其为人处事之道,除了久远的旧怨,二人的冲突点,还在于争夺关键时期中国艺术的“话语权”。所以有文章称:其二人的矛盾,用一部国外名著的名字“傲慢与偏见”来形容甚为合理,他们坚持了自己的主张,却放弃了深入了解他人的机会。

画意与诗情

“无双绝艳捧云红,国色朝酣酒上容。锦绣山河金世界,春光骀荡占东风。建国三十周年献礼牡丹诗请酌。”

海老与中国古代书画鉴赏家、收藏家张伯驹(1898-1982)颇有交谊。他们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已相识。

刘海粟在《诗卷留天地博闻鉴古今》对张伯驹的评价,中肯而钦佩:“丛碧兄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广袤的心胸涌出了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9

10

张伯驹(1897~1982)、刘海粟(1896~1994)  有关雅集及诗词酬唱诸事信札及诗文稿

信笺  二通二页(带信封一枚)、文稿二页 

说明:此为张伯驹致刘海粟、夏承焘、吴无闻信札,以及张伯驹、刘海粟诗文稿,围绕众人晤面、宴请和诗词酬唱诸事。

在信中,张伯驹邀请刘海粟至青岛晤面,并代刘氏邀请著名词人夏承焘、吴无闻夫妇赴宴。另,文稿中有张伯驹手书七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牡丹诗》,刘海粟自书刘氏和张伯驹地址,当为刘海粟请张伯驹校订诗词后,请张氏将作品寄至该地。

张伯驹、刘海粟为密友。刘氏认为“丛碧兄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峯”,“绝句小令,律师中调,写而不作,古诗及长调词,偶然作出,亦无斧痕,仍有写出之自然趣味”,是以刘海粟常请张氏校正诗词。        

附沈鹏致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便笺一页,安排刘海粟作品的编排情况。

31×20cm  29.5×20cm  20.5×14cm  18×14.5cm

上款简介:1.夏承焘(1900~1986),字癯禅,改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浙江永嘉人。曾任北京《民竞报》副刊编辑、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杭州大学教授等职。

 2.吴无闻(1917~1990),又名吴闻,浙江乐清人。夏承焘夫人。曾任上海文汇报驻北京记者,为第一届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笔下颇有文采,帮助夏承焘校注了多部著作。

从信中可知,晚年的张伯驹当时在山东胶东半岛游玩,邀请去大连的刘海粟在返程途中到青岛一叙,并表示出特别盼望的真挚感情。据信中诗词可知,这应是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左右的事情,彼时的艺术大师们,刚刚从历史阴影中走出,洗去一身尘埃,心情愉快地相约、宴请和诗词酬唱。

11

晚年张伯驹(右)与夫人潘素一同品评书画

信中刘海粟作诗请张伯驹帮忙修改诗作,因为他知道张伯驹的诗词积淀深厚,是位不错的老师。“伯驹诗词,向来是写而不作,多是涌现,不用挤。每见题画,随手成章。绝句小令,律诗中调,写而不作,古诗及长调词,偶然作出,亦无斧痕,仍有写出之自然趣味。天赋勤奋,难得兼荚。”

相知与相伴

“更重要的,我不仅没有后顾之忧,有更多精力去奋斗,并且在我的艺术与生活道路上,有一个可以及时提醒我和我同甘共苦的伴侣。”——刘海粟

当刘海粟和成家和的婚姻结束之后,失意的中年惨淡让他给远在南洋的徒弟夏伊乔写了一封信,倾诉痛苦。

而正是这封信,让26岁的夏伊乔收拾了行囊,毅然的来到刘海粟的身边。原来夏伊乔向来倾慕老师的才华和人品,见老师因失去妻子而一蹶不振,夏伊乔决定做他后半生的依靠。

12

1944年,刘海粟与夏伊乔结婚,从此相伴余生。

而她也真的在嫁给刘海粟之后,做到了成为中年刘海粟最大的支持者、依靠。她不仅善待刘海粟前妻的孩子们,在后来的岁月里,更是两次把刘海粟从运动的浪潮中拯救了回来。

她从来没有在他危难时想过离开,甚至在他们日子最艰难的时候,变卖了自己的嫁妆和首饰,与刘海粟一起度过难关。

13

14

夏伊乔(1918~2012) 浴马图

设色纸本  镜片

出版:《刘海粟夏伊乔书画作品集》P14、1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135.5×25.5cm


15

出版物图片

刘海粟在《老梅香馥自年年--谈我的爱情生活》中写道:"夏伊乔……开诚相见,以诚相待,使我前妻的孩子刘虎、刘豹、英伦和刘麟得到了温暖。以后,伊乔也生了三个孩子--儿子刘虬和女儿刘虹、刘蟾。更重要的,我不仅没有后顾之忧,有更多精力去奋斗,并且在我的艺术与生活道路上,有一个可以及时提醒我和我同甘共苦的伴侣。”

1994年,百岁刘海粟去世,夏伊乔深明大义,遵照海老意愿,签字将973件刘海粟的藏品及作品无偿捐献给了国家。也因为这一举动,为后人作了杰出的典范的同时,也渐渐形成了今天的刘海粟美术馆,让海老的艺术殿堂得以永久存世,供后人欣赏和学习。

知遇与感恩

“当时此展览开办已几经波折横遭阻止,此一电文给我万分困惑和委屈的心绪带来无可形容的慰藉和感奋。……海粟老师,我谢谢您我谢谢您!——陈丹青”

1983年6月,陈丹青在美国纽约举办其第一个个展,同时这也是中国当代画家在美国的第一个个展。信中提及此展举办遇到很多阻力,困难重重,而开幕之际意外收到以刘海粟为首的上海美专校友的贺电,此举给予陈丹青极大的鼓舞,所以特意写信表达内心的万分感谢。

16

陈丹青(1953~  )  致刘海粟有关陈丹青纽约个展重要信札

信笺  一通一页

1983年作

说明:刘海粟上款。本标的为陈丹青致刘海粟信一通。此信为记录陈丹青初到美国时期境况的第一手资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外发展的境遇。

附陈丹青妻子黄素宁手书陈丹青画展情况书复印件一通。

50×44cm

17

陈丹青妻子黄素宁手书陈丹青画展情况书复印件一通

我们从信中可见:陈丹青当时的个人奋斗的不易和对国内艺术前辈棒场的感激之情,亦可见海老在晚年对中国艺术的关注和发展所贡献出的一分支持和力量,难能可贵,值得被世人所知和铭记。

18

青年陈丹青(左)

人情与世故

海老精通中西绘画,各方代人求画的信札也不在少数,还有刘海粟请教他人有关诗词之事的回信。这些珍贵的信札资料,可从多方面勾勒出一个历经风云变换的艺术常青树的丰满形象。

19

赖少其(1915~2000)  致刘海粟、桂蓬有关为张恺帆作画信札二通

信笺  二通二页(带信封一枚)

说明:刘海粟、桂蓬上款,信件内容围绕请刘海粟为张恺帆作画一事。张恺帆曾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政协主席,桂蓬为安徽省常务副省长、政协副主席。

26.5×18.5cm×2

上款简介:桂蓬(1905~1986),江西九江人,大革命时期老中共党员,原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纪委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土地革命时期被捕入狱,抗战时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津浦路东地委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任华中干校副校长、华东铁路总局常务书记兼政委等职。

20

程十髪(1921~2007)  致刘海粟信札

信笺  一通一页(带信封一枚)

说明:刘海粟上款。本标的为程十髪致刘海粟信一通。信中提及刘海粟学生、时任文化部部长黄镇受司法部部长刘复之所托,请程十髪代求刘海粟字画一事。

34×22cm

21

饶宗颐(1917~2018)  致刘海粟有关请作校词图小卷信札

信笺  一通一页

说明:刘海粟上款。

此为饶宗颐为求刘海粟作《校词图》所作信札。据信可知,饶氏此前曾托唐圭璋代达求画之意。

1982年,刘英伦伉俪集印刘海粟书画42帧,编为一帙,饶宗颐为之作《说“势”序刘海粟翁书画》。

27.5×21cm

22

朱复戡(1900~1989)  致刘海粟有关为严老作八十祝寿诗信札

信笺  一通二页(带信封一枚)

1977年作

说明:刘海粟上款。本标的为朱复戡致刘海粟信一通二页,信中内容为朱复戡应刘海粟嘱,为“严老”作八十祝寿辞一首,并请刘海粟审正。信中还提及“四人帮”刚刚被打倒,遂问候刘海粟是否安好。

30×24cm  34.5×22.5cm

23

朱复戡(1900~1989)  致刘海粟有关其女弟子张幼薇信札

信笺  一通一页

说明:刘海粟上款。本标的为朱复戡致刘海粟信一通一页。信中提及朱复戡点评刘海粟女弟子张幼薇水龙吟词句并略加修改。同时还言及所作大草堂幅早已写就,但后觉内容需改及疲于应付外来客人,遂刚刚寄出。

30.5×27cm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855113454、18655196869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