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 冯法祀:以艺术之名,奏响时代乐章

日期:2024-11-25 10:36:45 来源:安徽省美术馆

资讯 >展览现场 | 冯法祀:以艺术之名,奏响时代乐章

图片 1



“艺术与时代的交响——冯法祀先生艺术研究展”以一首“时代交响曲”为策展概念,结合不同的研究视角划分四个单元篇章“战火青春 奏鸣扬帆”“复调咏叹 游踪无际”“随想变奏 美好人间”“回旋颂歌 艺脉相承”,汇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及家属的重要藏品,共展出130余件冯法祀经典美术作品,全面呈现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发展轨迹,是冯法祀近十年来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一次综合性展览。



第一乐章


奏鸣扬帆 战火青春


在动荡的年代,年轻的冯法祀  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投身艺术的海洋。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后,在徐悲鸿、颜文樑、吕斯百、潘玉良等名师的教授下,冯法祀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毕业后,他放弃赴法留学的良机,毅然决然选择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开启军旅生涯的革命旅程。本单元汇集了他的学生时期作品以及加入抗敌演剧队后的革命题材佳作。冯法祀用急行军式的画笔描绘出战争年代中的英雄形象,奏响了时代的奏鸣曲。这些作品传达出人民群众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为中国现实主义主题性创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每一幅画作都仿佛在诉说一个时代的故事,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激荡与豪情。

图片 2

图片 3

图片 4



第二乐章


复调咏叹 游踪无际


写生始终是冯法祀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一环,成为他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他不断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远方,去追寻那些能够触动他内心的画面和风景。本单元精选了他在国内外的采风写生作品,这些画作如同一首首流动的诗篇,展现了他跨越山海的艺术之旅,好似如歌的慢板,温柔地在观者心中流淌。冯法祀在写生过程中,总是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刻体验,敏锐地捕捉各地的风土人情。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光影的细腻变化来精准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用画笔精心记录下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从亚洲的异域风情,到欧洲的古典建筑,从大自然壮美的山川湖海,到人文生活中温馨细腻的描绘,这些珍贵的写生作品,如同优美的复调乐章,每一笔都与其他笔触交织共鸣,像是一句句抒情的旋律,引人深思,让人沉醉。

图片 5

图片 6



第三乐章


随想变奏 美好人间


冯法祀的艺术实践既广袤深邃,又细致入微,不仅叙述了恢宏的历史与自然风光,还精妙地捕捉了日常生活的细腻瞬间。他运用温情脉脉的笔触,生动记录了人间的温馨与欢乐,这些画作宛如一曲曲活泼的随想曲,旋律明快、节奏流畅,令人在观赏中感受到生活的愉悦与轻松。他的人体肖像画典雅生动,家庭欢聚的场景温馨和谐,劳动生活的画面则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此外,他的花卉静物与水墨动物画作更是精彩纷呈,将生命的灵动与绚烂展现得淋漓尽致。本单元将目光聚焦于冯法祀那些节奏明快、气息清新的艺术作品,使观众在欣赏中深刻领悟到艺术与生活的完美交融,以及人生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的韵律之美。

图片 7

图片 9

图片 8



第四乐章


回旋颂歌 艺脉相承


自青年时代就树立“为人生而艺术”理念的冯法祀,在艺术探索的征途上始终步履不停,以画笔为语言,深情地讲述着他对人民与时代的无限热爱与坚守。本单元将目光投向他艺术创作生涯中那些主题旋律鲜明响亮的重要时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深挚情感和不懈追求。《刘胡兰就义》《开山》等多部现实主义杰作,宛如美术史中的巍峨山峰,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近现代美术领域的杰出地位,更成为时代的印记、历史的见证。此外,本单元还首次公开展出了与安徽地域美术紧密相连的《风骨-1935徐悲鸿带学生在黄山写生》系列创作稿,饱含了冯法祀对恩师徐悲鸿的深情回忆与致敬。作为徐悲鸿等艺术大师的传承者和中央美术学院首任绘画系主任,冯法祀也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美术教育的伟大事业中,悉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这些瑰宝之作和珍贵文献,无不体现着冯法祀对推动中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首时代交响曲已走向尾声,冯法祀的艺术精神将始终代代相传。

图片 11

图片 10

图片 12


编辑: 朱梦雅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卓克艺术APP下载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