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非中
Centre Anywhere
策展人
Curator
杨鉴
Yang Jian
助理策展人
Assistant Curator
蔺圣冰
Lin Shengbing
艺术家
Artists
雅浸·金朝恩 Joeun Kim Aatchim
卜镝 Bu Di
曹舒怡 Shuyi Cao
方媛 Yuan Fang
郭亚冠 Guo Yaguan
伦茨·格尔克 Lenz Geerk
路易丝·乔瓦内利 Louise Giovanelli
黄宇兴 Huang Yuxing
劳伦·哈尔西 Lauren Halsey
季鑫 Ji Xin
阿丽莎·柯维德 Alicja Kwade
玛丽莲·敏特 Marilyn Minter
蒲英玮 Pu Yingwei
凯瑟琳·瑞安 Kathleen Ryan
宋琨 Song Kun
奇奇·史密斯 Kiki Smith
谭永勍 Tan Yongqing
王赫 Wang He
王水 WangShui
王鑫焱 Wang Xinyan
夏禹 Xia Yu
徐累 Xu Lei
余友涵 Yu Youhan
张季 Zhang Ji
张英楠 Zhang Yingnan
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 Inga Svala Thorsdottir+Wu Shanzhuan
展期
Duration
2024.12.29–2025.3.23
地址
Address
北京市朝阳区骏豪中央公园广场A2座三层
3/F, Block A2, Junhao Central Park Plaza,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China
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把自己国家印在中央》,1998,纸本彩铅,29.7×42cm
元美术馆欣然宣布将于2024年12月29日至2025年3月23日举办年末大展“无处非中”。此次展览由策展人杨鉴担纲策划,将展示从1985年至今的中国当代艺术以及中国东方美学,并与可被广泛接纳的西方艺术家及其经验并置。展览旨在通过实体空间与策展语言的结合,探索跨主体性的不同文明间的互惠互化,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共存关系,并展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可能性。
奇奇·史密斯,《祝祷》,2012,彩绘玻璃,黄铜框架,203.2×243.84×6.4cm
“无处非中”一词,援引自明代传教士艾儒略(Giulio Aleni)所著《职方外纪》一书,完整语句为:“地既圆形,则无处非中;所谓东西南北之分,不过就人所居立名,初无定准”,意即地球是圆的,那么世界上便没有一个地方不能被定义为中心。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古埃及,亦或是古印度、古巴比伦等积淀深厚的文明,无不以其居所为轴心,将所统疆域定义为“中”(即世界的中心),而“地既圆形”的概念及其背后所喻指与卷携的关于现代文明的讯息无疑动摇了这类叙事的根基,并使得人们对自身地理区位及文化模式的优越性产生了质疑。
劳伦·哈尔西,《无题》,2022,白水泥、玻璃纤维与综合材料,119.4×144.8×134.6cm
至此,固执地将自身文化视作是唯一合乎情理的文化,并标榜其优越性逐渐成为一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的文化治理策略,“中”俨然成为亟待冲破的桎梏。但内观的视角提醒我们,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导致所谓的“地理区位/文化模式优越感”并不似西方在“我者”与“他者”之间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线。“夷狄”和“华夏”也更像是一对描述性的中性概念而不同于西方近现代所遭遇的种族与歧视问题。因此,虽然同样是以自我的轴心,中国的“中”更趋近于一道又一道由轴心辐射向四周的界限模糊的同心圆,将“他者”纳入自己的体系,在“各美其美”的同时“美人所美”。
阿丽莎·柯维德,《部分代表整体》,2017,拾得木材与钢条,吧椅与镜面玻璃,106.7×94×94cm
当下世界并未成为全球化愿景所许诺的共享世界,反而逼近“失效世界”。全球化看起来反倒是扮演了现代性自身发展而出的“掘墓人”,至少使现代性陷入自身导致的混乱而失去前途,特别是全球化使得现代帝国主义支配世界的种种文化策略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意图,世界也因此陷于某种失序状态。这虽然是灾难性的,但同时也是创造新规则的时机。
季鑫,《二联体》,2024,布面油画,70×50cm
本次展览将一九八五年前后至今的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东方美学线索当中能够被广泛接纳的西方艺术家、经验并置,共同生成一个溢出于文化身份、民族性、自觉性、世界性讨论的,由中国出发的世界主义美学语境。展览尝试运用实体空间与策展语言的结合去实验一种跨主体性的不同文明间互惠互化的艺术现场,进而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跨主体展览结构,以展览发生的当下中国语境与文化现场为底层观看语境标注出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共在性质,同时窥见与浮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生生可能。
文(节选)/杨鉴
蒲英玮,《世界图书馆》,2024, 陶瓷, 尺寸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