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
当代艺术:是艺术家太深奥?还是观众太浅薄?(图)近日,在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近期热点争议人物艾未未、舒勇、赵半狄、安迪等人的作品集体亮相。这是他们4个人首次聚合在一起的联展,十几年以来这4个人一直在不同的领域探索,创作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也有...查看详情
-
-
点评《看"病"》:背对艺术 直接面对现实生活(图)志愿者及公众一起穿上印有“病”字的T恤行走于公共场所 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关注健康不受气候变化的危害”。昨天南京艺术家郭海平以《看“病”》的方案参加了由上...查看详情
-
评论:水墨介入当代(图)记者 陈 煜堃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关于水墨的现代性(当代性)转型显然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化问题,随之刮起了一道强劲的水墨实验风。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画变异的极端形式和边缘形态,也有人认为这是...查看详情
-
黄永砯:艺术家只能独自面对“共谋”(图)黄永砯1954年生于福建省,被认为是中国顶尖级艺术家中知识分子与哲学气质的代表。同时可能也是目前装置艺术家中最受人敬重的一位。他的一些空间装置中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一...查看详情
-
-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杨劲松如同不安煞车的飞行器,从一个点奔向另一点,从一个主题奔向另一主题,从一个兴趣中心奔向另一个中心。他行踪飘忽,天南地北地飞。他走路和说话比常人快出许多,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追求理想时的作风,也是一个...查看详情
-
失语的中国当代美术批评意大利批评家奥里瓦曾说过,批评家应是艺术家阵营里的敌人。当然,奥里瓦的意思并不是说批评家要与艺术家成为真正的仇敌,而是说批评家应保持批评的独立性。就中国的当代美术批评而言,独立性几乎完全丧失。其中的...查看详情
-
陈丹青:我从不相信“创新”这个词保守的价值,无所不在,它催生真的创新。货真价实的创新,自在而稳健的保守,非常罕见、非常难。 《新周刊》:今天,我们该如何定义保守? 陈丹青:在我们这里,定义“保守”,很麻烦。我们会说怀念计划经...查看详情